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许多城市将创意化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在创意化特色城市建设过程中,动漫产业往往能够通过文化创意将城市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起来,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因素的高度融合渗透中,运用大众化视觉媒介有效可持续地提升城市文化的品味和影响。区域文化资源的动漫开发,对我国特色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区域居民赓续绵延的记忆载体。城市精神则是一个城市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是一个城市通过其市民行为方式、伦理观念、文化追求等体现出来的共同价值观念,具有根植于城市历史、体现城市现实、引领城市未来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城市应具有区别于自身历史的新质和区别于一般城市的特质。所谓创新型"城市",须在城市文化这个最广泛的基础上明确其创新主体。城市依其文化的特色和品位而相区别,这是创新型城市文化识别的基础,有文化识别度的城市才是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的文化识别是城市文化主体自觉追求和活动的客观结果,需要明确定位、全面展开,才有可能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域文化资源资本化、产业化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新话题。但地域文化丰厚只是一种潜在优势,而使这种优势要真正转化为文化资本的优势,需要一个对文化差异深入发掘、科学配置和恰当转换的运作过程。本文以南京为例,就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及其实现谈谈看法,求教于大家。一、在地域文化的差异性研究中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研究地域文化特色,给其作恰当文化定位,乃至进行标志性概括,说到底是对区域间文化差异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对本地区文化特质、样式和特色做出正确认识和合理判断。文化差异性研究是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发挥地域…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市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尤其是历史宗教文化遗产更具区域特色,在中国建筑史、美术史、文化史、宗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石家庄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尽快合理利用这些历史遗产,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广泛传播、开发宗教旅游、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将历史宗教文化资源产业化,从而全面开发它们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化强国的现实贯彻,文化强市是文化资源富积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态势与现实选择。而文化强市的实践依据在于市域历史文化现况及其发展趋势,在于文化资源的特色化整合与提升。而整合提升的现实取向应是市域中心区的特色凸显,应是市域文化发展平台的高筑,应是市域中心文化品牌的时代树立。  相似文献   

7.
旅游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福建武夷山、泰宁同为山区旅游城市,因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有着各自不同的的旅游文化资源。如何把握这种差异,突出它们各自旅游景观的特色,促进旅游资源整合与合作,增强资源的吸引力,满足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回归精神家园的需求,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丹徒是江苏闻名的古县 ,具有丰厚的文化背景 ,其中宗教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丹徒现有佛、道教、基督教活动场所 2 9处 ,各场所都有悠久的历史 ,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特色。根据区委、区政府“坚持高品位、全力打造生态特色 ,营造一流的生态城市环境”的要求 ,将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景观区 ,突出抓好自然资源的开发建设。宗教文化是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某种程度上能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利用好宗教文化资源 ,为丹徒区经济建设服务成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一、宗教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宗教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与…  相似文献   

9.
旅游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福建武夷山、泰宁同为山区旅游城市,因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有着各自不同的的旅游文化资源。如何把握这种差异,突出它们各自旅游景观的特色,促进旅游资源整合与合作,增强资源的吸引力,满足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回归精神家园的需求,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文化建设过程中,地方特质文化既是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其"比较优势"所在。经过七千年的发展与积淀,青岛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特质文化元素,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城市特色是城市形象的综合体现,也是城市个性化的突出表现。而城市文脉是城市特色的历史文化基因。但是伴随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特色建设陷入困境。如何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如何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塑造富有地方特色和独特个性的城市特色,是当前我们需要迫切思考的现实问题。要采取正确的措施,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塑造城市精神,美化城市建筑。  相似文献   

12.
城市设计是指为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社会生活、市民行为和空间形体艺术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形体规划设计,它能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魅力,给城市聚拢人气,让城市蓬勃发展,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本文详细分析了福州市城市设计的文化价值与地域特色,并提出了在完善设计理念、演绎人文历史和突出山水特色等三个方面完善福州城市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成都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天府文化成为决定城市品质、塑造城市精神、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彰显成都独特魅力的一面旗帜。文章从研]2019-09关键词:天府文化;传承;发展承发展处处长;王允红(执笔人),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文化传承发展处调研员。(四川成都610042)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也成为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货源地和中转城市之一。——天府文化具有创新创造的基因。天府文化博大精深,与时俱新。这里曾经诞生过世界上年代最早、唯一留存、一直使用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诞生过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过中国最早的官办地方学校文翁石室、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新中国第一张股票"蜀都大厦"……天府文化具有显著的创新创造基因,这种基因传承至今,历久弥新。——天府文化具有优雅时尚的特质。天府大地自古是文化巨星集聚之地,有唐一代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李商隐、白居易、刘禹锡、元稹、贾岛、温庭筠、韦庄等都曾旅居成都。清代学者李调元曾用"自古诗人例到蜀"来总结成都所拥有的这种独特的文化地理现象。1938年,燕京大学、齐鲁大学等齐聚华西坝,陈寅恪、钱穆、梁漱溟、朱光潜、顾颉刚、冯友兰、吕叔湘、吴宓等一大批著名学者云集成都,可谓"郁郁乎文哉"。从后蜀主孟昶在成都城墙上遍植芙蓉,到春熙路、太古里的国际时尚潮流,成都不愧为"中国最美幸福城市""最佳时尚生活城市"。——天府文化具有聪慧勤巧的秉性。天府文化具有典型的大国工匠精神和聪慧勤巧的秉性。2013年,成都天回镇老官山罕见出土四部西汉蜀锦织机模型,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教授认为":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提花织机模型,代表当时最为高超的中国织锦技术。"勤巧智慧的成都人创造过神奇的青铜冶炼技术、玉器金器开采加工技术、漆器生产技术、天然气煮盐技术……扬雄《蜀都赋》总结说":雕镂釦器,百伎千工。东西鳞集,南北并凑。"这是一座具有工匠精神的城市。——天府文化具有友善公益的美德。成都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七次大的移民运动。移民城市普遍具有较强的宽容美德和包容心态,形成平等、友善、互助的社会习俗和城市性格。《成都通览》记录清末民初成都人口比例:湖广25%,山东5%,陕西10%,云贵15%,江西15%,安徽5%,江浙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可见成都住民是由大半个中国的移民所构成,移民带来新的物种、生产技术、异域文化,同时也培育出友善公益、互助发展的市民精神。——天府文化具有崇尚自然和乐观包容的理念。都江堰的诞生使得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余秋雨评论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全的后方。"天府之国孕育出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天府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崇乐观包容的生活哲学。针对天府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气质,要进行深度挖掘、深入研究、深刻阐释。一是成立天府文化研究中心,建立学术研究团队,站在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高度,对天府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解读和阐释,为天府文化找到科学准确的理论依据;二是举办天府文化国际论坛,让不同城市、不同文化的人们通过论坛,推进天府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互鉴,提高天府文化全球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树立世界文化名城良好形象;三是编印《天府文化丛书》,将有关天府文化的史料典籍、研究成果、通俗读物分层级、分批次、分受众进行系统性出版;四是创办《天府文化》杂志,充分发掘天府文化内涵和特质,彰显天府文化魅力,弘扬天府文化精神。二、保护传承天府文化遗产,彰显弘扬天府文化根脉城市的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繁荣必须回到历史传统中寻找文化的根基和动力。发展创造天府文化、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其核心资源是历史文脉。要在历史根脉中汲取养料,又要在发展创新中彰显时代精神,坚持科学保护传承与创新开发利用相结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成都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十大古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0处,挂牌历史建筑67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把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好、展示好、利用好,是彰显天府文化独特魅力的源头活水。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牵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着力保护古镇古村落、古街区、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工业遗产、农业遗产的文脉基因和文化风貌,注重实体呈现,塑造成都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形象。重点规划建设"成都中心"之东华门遗址公园和宝墩遗址公园、邛窑遗址公园等,重点实施"杜甫千诗碑"。打造金沙古蜀文化、蜀汉三国文化、草堂诗歌文化、二十四乐伎音乐文化、天府水文化、天府丝绸文化、少城近代文化、文殊坊佛教文化、青羊宫道教文化等城市文脉核心区,创新发展东郊工业遗产文化、蓝顶当代艺术、大熊猫生态文化、天府新城创新文化、文化北城,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公园。发挥博物馆对于展示城市历史年轮的特殊功能,完善国有博物馆体系,发展非国有博物馆,重点规划建设成都非国有博物馆聚集中心(成都文博产业园),广泛聚集非国有博物馆和民间的优质藏品资源,打造"博物馆之都"。——赓续传承民风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地域性和活态性,生动地传承着、展示着城市文化特征。大力推动成都技艺、成都民俗、成都戏曲、成都美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融入生产生活中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举办都江堰放水节、成都大庙会、成都灯会等,延续民风民俗。传承弘扬、传播推广成都美食文化和茶馆文化,扩大"美食之都"国际影响力。——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支持博物馆、企事业单位、文创设计机构,挖掘文物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利用国有和民间藏品资源,研发生产高品位的文旅纪念品、文博衍生品和创意产品。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行动,弘扬工匠精神,推动非遗传承与创意设计、金融投资、市场营销等融合发展,重点提升蜀锦蜀绣、成都漆器、郫县豆瓣、川派盆景、川酒川茶、竹编藤编、珠宝首饰等非遗项目的产业价值,着力打造国际非遗博览园、蜀绣产业园、川菜产业园和文殊坊非遗主题街区等,引导非遗生产性保护产业化集聚化发展。三、塑造天府文化崭新风范,提升天府之国城市品质城市文化风貌是世界文化名城的硬支撑。加强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统筹协调,着力塑造体现天府文化不断发展的新风范,丰富城市文化新的风景线,提升城市整体风貌和文化品质。——创新建设国际一流的城市文化设施。结合"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城市发展格局,高标准完善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硬支撑。回眸历史,建设再现城市文化盛景和综合实力的城市文化客厅"成都中心";面向未来,在天府新区中央公园规划建设"天府中心"",双心"辉映链接城市历史与未来,构成新的城市文化中轴线。有序规划建设城市音乐厅、城市音乐坊、音乐主题公园、大剧院、自然博物馆、新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非遗馆、考古艺术中心、川剧艺术中心、金沙旅游实景剧场和杂技剧场、大千艺术馆等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系统打造宜居水岸文化景观。围绕"宜居水岸,活水成都",梳理中心城区主河道和支流沿岸不可移动文物、博物馆、历史地名、史志传说、传统活动、非遗等历史文化资源,编制《"宜居水岸工程"历史文化资源梳理及保护展示方案》,划定保护范围,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打造"六河贯都、百水润城"的水灵成都和宜居水岸多层次文化景观体系。——统筹提升建筑和公共空间文化品位。对城市风貌的塑造,是弘扬天府文化的重要内涵。要重视历史文化元素的注入,把最具天府文化特色的文化形态、文化印记、文化元素、文化符号,充分展示在城市街区、公共场所、旅游景区、标志性建筑等形象载体上,塑造"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的城市特色,让整个城市充满天府文化韵味。重点是发掘城市不同区域的文化本底和特色,开展城市建筑和公共空间文化风貌综合治理,编制《城市建筑文化风貌导则》,对其风格、色彩、天际线等进行规范引导、综合整治,形成不同区域特色鲜明、区域之间有机衔接、城市整体协调和谐的建筑风貌。按照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编制《城市公共空间文化风貌导则》,对道路、公园、绿地、地铁车站、标识标牌等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梳理、规范和提升,突出历史文脉核心区、标志性建筑、干道节点、环城生态区的文化景观建设和文化品位塑造,推动雕塑、民间收藏、传统手艺、美术音乐、书吧画廊等有机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丰富文化形态,增添城市魅力。四、激发天府文化创新活力,发展天府文化创意产业要萃取天府文化精华,融合创意创新智慧,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造优势和文化产业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融入国际潮流,激发创造活力,繁荣现代文创产业,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推动文创产业融合聚集发展。大力实施"文创+"战略,构建文创与相关产业创新融合和产业孵化转化平台,推动文创与科技、信息、金融、旅游、时尚、工业、农业、贸易、体育等创新融合发展,让文创成为产业升级、产业倍增的重要推力。结合实施四川自贸区的国家战略,推进文创园区与自贸区融合,在四川自贸区成都片区设立天府国际文创自由港,建立面向国际的文创企业进入、投融资、产权交易、艺术品保税、文创产品贸易、创业孵化等方面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优化文创产业空间布局,构建文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生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是深层结构 ,那么城市中的物质环境就是它的空间载体 ,是其表征 ,对城市物质环境的观念反映就是城市物态文化 ,也可以说是街景文化。城市中建筑物、绿色植物、道路和交通流以及候车亭、广告、灯箱等街道景观及蕴含其中的建筑文化、交通文化、广场文化、园林文化、广告文化等多种文化共同构成了城市物态文化。城市中的物态文化是否关心人 ,贴近人的生活 ,是揭示城市存在的真谛———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这一点在城市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有着终极的价值。因此我们对城市的物态文化进行…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建设,是由中西文明大交流、大碰撞、大交汇向前推动的。中、西方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资源。认识中西文化形成的历史差异和现代交汇,是对其开发利用的必要前提。中、西方文化由于产生的历史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中西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开放、借鉴和吸纳,使得中西文化的现代交汇成为必然。文化交流和交汇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发展区域特色的协商文化,使民主协商精神成为重庆市重要的精神文化名片,对于推进共同富裕、发展民主政治和体现重庆特色具有重要意义。重庆也具备了特有的历史、实践和民心条件,有利于从理论研究、制度完善、推进实践和拓展领域方面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协商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17.
海洋文化是最能体现青岛文化特质的文化因子,应作为城市主题文化来发展。青岛有发展海洋主题文化的迫切需求和丰富资源,发展海洋主题文化是提升我市特色魅力的应然与可行的路径。发展的主要举措包括:挖掘、宣传海洋文化,增强海洋主题文化的号召力;举办涉海节庆会展和赛事,扩大海洋主题文化的影响力;突出青岛旅游的亲海、度假特色,增强海洋主题文化的吸引力;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增强海洋主题文化的创造力;培育壮大涉海产业,增强海洋主题文化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18.
悠久的历史,光荣的革命历程,新兴的现代城市,构成了石家庄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基础。石家庄城市特色文化建设需明确建设原则,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现代文化上下功夫。文化特色建设应将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与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相结合,加强文化物质载体建设,塑造节庆文化,注重文化传播,多方位提升石家庄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新时代运用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进行文化统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认同的必然选择,对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优势,促进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市拥有丰富的近代历史文化资源,统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目前统战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上尚有不足之处,总体上表现为统战历史文化资源统战特色不明显,特别是以遗址为呈现形态的大多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统战性”和统战故事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要以统战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承为契机加强文化统战工作,建立市级统战历史文化挖掘保护机构,做好顶层设计,讲好具有天津特色的统战故事。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高度浓缩和文化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加强地方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突破口,就是要整合资源,裂变优势,着力打造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