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与对象国发生经贸摩擦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存在"经贸问题政治化"的现象。文章以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为例,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雅万高铁项目"政治化"问题的表现,包括项目的目的、性质和建设。文章认为,雅万高铁项目的 "政治化"甚至"国际化"问题,是印尼经济发展疲软背景下国内政治斗争的结果,而非中印尼两国国家利益与战略冲突所致。因此,在"国家—市场—社会"的分析框架下,中印尼两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将成为深化中印尼两国双边关系的基础。虽然"政治化"问题的主要根源在印尼国内,但经贸摩擦的"去政治化"和有效解决,将有利于中国高铁顺利地"走出去"。因而中方应采取措施以缓解中国海外高铁"政治化"的上升。  相似文献   

2.
"弃老"是中日两国共有的古老风俗,尽管与"敬老"的传统相悖,但确是两国漫长的农业文明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日本小说《楢山节考》与中国小说《爸爸爸》中关于"弃老"的故事均能在中日民间传说中找到故事原型。"弃老"风俗中,老人或是被家庭遗弃,或是为了家庭、种群的存续和繁衍主动放弃生命,这反映了家庭养老能力在残酷的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弱不禁风。通过对故事原型以及小说文本的分析,分别从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挖掘"弃老"现象的深层原因,其根源在于物资匮乏和粮食短缺,此外还受制于村落共同体形成的集体无意识等因素。中日同为东亚国家,目前又是人口老龄化颇为严重的国家,探讨"弃老"风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洪流 《新民周刊》2012,(33):82-82
天主教教义中有七宗罪,分别是"淫欲"、"懒惰"、"暴食"、"贪婪"、"愤怒"、"嫉妒"、"骄傲",现不妨借以解读"永州案"之过程。湖南永州幼女被逼卖淫案,因了母亲唐慧不满判决且多次"咆哮公堂"、"扰乱秩序"被永州公安处以劳教一年半。消息一出,全国舆论再度大哗,根据最新消息,唐慧已被释放。天主教教义中有七宗罪,分别是"...  相似文献   

4.
缅甸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是中缅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为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1954年至1960年,中缅两国进行了多次交涉。交涉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中国政府的态度经历了由"暂缓解决"到"希望尽快解决"的变化,缅甸政府的态度经历了由"希望尽快解决"到"不愿解决"的变化。中缅双方的不同态度,导致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最终未获解决。  相似文献   

5.
满铁是近代日本设在中国最大的"国策会社"。从其成立到解体,满铁始终在日本对华进行侵略和大陆扩张政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满铁彻底撕下了企业的招牌,自动投入到关东军的麾下,成为关东军的左膀右臂,在日本对华侵略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九·一八"事变中,满铁充当了关东军的总后勤部、兵站基地、情报部,整个事变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次奏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强音。在人大工作中,要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做好"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篇文章。"一切为了群众":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观念,从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三个方面不断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强化思想建设,筑牢工作基础。思想决定方向。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深刻掌握党的群  相似文献   

7.
萨特认为存在是自在自为相融合的存在,"虚无"起源于存在,然而却不得不首先通过"提问",使自身从存在中溢出并得以显示自身。"提问"使得"处境中的人"这一虚无本体论的中心命题得以奠基,体现了现象学的起源;"提问"同样从存在本身中衍生出"虚无"的新范畴,彰显了辩证法的本质。它们将存在与虚无的关系问题最终解释为"处境中的人"的"自由"及其实现问题。因此,萨特的虚无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8.
谭渊 《德国研究》2014,(2):113-123
早在古代希腊罗马人当中,中国就已作为丝绸之国而闻名。中世纪时,德国人将中国称为"赛里斯"和"契丹"。在德语文学作品中,赛里斯首先作为梦幻般的丝绸之国出现在13世纪沃尔夫拉姆的英雄史诗《帕其伐尔》中。在15世纪诗人罗森斯普吕特的《祝酒歌》中,"契丹大汗"则与传说中的东方基督教国王"约翰长老"一起以巨富形象出现。通过对"赛里斯"、"契丹"和"约翰长老"的源流进行梳理,本文再现了中国形象在中世纪德国演变的过程,并揭示出德国历史、宗教、政治因素对建构中国形象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由于豪斯霍费尔将日本作为其地缘政治学研究的范例,并且在其地缘政治理论体系中,日本被视为东亚"泛区"的领导,因而,其地缘政治理论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日本继承了豪斯霍费尔地缘政治理论中"生存空间"、"自给自足"及"泛区"论等核心思想,同时融入日本传统宗教哲学及文化思想,从而建立起一整套以日本为中心的地缘政治理论体系,并形成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日本传统地缘政治学最终成为日本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0.
空姐好欺负?     
王若翰 《新民周刊》2012,(36):56-58
空姐,最近在各种纠纷中频频成为"主角",大多以"受害者"的姿态出现。这个曾经让人"羡慕嫉妒恨"的职业,为何变成"受气包"?她们翱翔于云端,曾被外界赋予无限光环,亮丽的外表和优雅的气质,更是成为很多女孩模仿的蓝本。在一些文艺作品中,她们被称作"天之骄女"。可是,在倍受社会青睐的同时,她们的生活其实有着不少不为人知的酸甜...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在运用日语"可能表现"时,往往出现过度使用的情况.因此,明确中日"可能表现"的异同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从这一目的出发,通过对中日"可能表现"在形式、主语与动词搭配情况的考察,探讨出二者的不同.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几点教授及学习日语"可能表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很高,但政治关系却比较冷淡。已有研究大多将"政冷"和"经热"分开论述,导致解释力度略嫌单薄,运用"结构性相互依存"的视角,通过构建商品层级结构模型和结构性相互依存对双边关系影响的公式,对中日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给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启蒙时代是"欧洲"建构的关键时期,而介于欧亚之间的俄国,对"欧洲"观念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在启蒙思想家中,伏尔泰构造了较为权威的启蒙运动模式的俄国观,将其刻画为一个通过学习"欧洲",从而摆脱野蛮、落后,在"文明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国家。同时,繁荣先进、文明开化的"欧洲"形象也呈现在这种俄国镜像中。伏尔泰塑造的俄国形象,对其后几百年欧洲的身份认同和欧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俄国作为"学徒"的预设的不平等地位,在数百年中主导了欧洲关于俄国的话语,至今仍然是导致欧俄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刘迪 《新民周刊》2012,(37):22-22
钓鱼岛之争绝非仅是领土之争,而更为根本的是,它可能成为一座围堵中国的前哨堡垒。此次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中方被迫做出强烈反应。据说,在"买岛"之前,中日双方外交人员曾在各种层面多次接触,中国多次反复劝阻其"买卖"行为。本来,外交就是妥协,围绕这个问题,中日双方还有很多可能性,但是,野田为表示其"决断"能力,对有争议...  相似文献   

15.
王若翰 《新民周刊》2012,(31):69-71
这个夏天,如果有人夸你美得"前三甲",那么,你可以回敬:"你才前三甲。"选美比赛选出"丑女",事实上是选美经济不景气的反映,主办者靠"跪求"才能赢得赞助商,一强一弱之下,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从中国古代的"名花倾国两相欢",到当下社会中略带些纨绔心态的"香车美女带笑看",美人似乎是社会发展中永不过时的陪衬与装点。当宫...  相似文献   

16.
歌德诗剧《浮士德》中,作为现代无神论者的主人公浮士德"翻译"《圣经》"约翰福音",其目的就是试图弃绝神性-自然秩序,否定此在涵义,意欲建立一个人本-自由世界,即人本主义的世界。从"夜"场开始对此在境况的抱怨,对传统和权威的彻底否定,到"书斋"中对黑色精灵的主动吁求,试图将神性特征"翻译"到人本层面上来,都是现代人浮士德的主体性诉求,这一主题在戏剧情节结构、诗剧的韵律、节奏中得以彰显。浮士德挪迻《圣经》的行为全喻了现代人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中日双边贸易、投资状况在经历数年低迷后,于2017年开始止跌回升。两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活动活跃,但整体呈现出竞争态势。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5月9日,李克强总理出席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10月25日,日本首相时隔七年访华,安倍首相明确表示,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同中国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双方在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中日高层互访将推动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中日经贸关系将从竞争走向合作,且中日在"一带一路"沿线第三方市场合作将获得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中日关系的好坏在时空上都与韩半岛的安全、生存以及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冷战结束以来,在东北亚地区多强并立的国际局势中,中日两国同时加大了迈向世界大国的步伐,使得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调整不断加快(日美同盟对中俄接近)。中日"大国意识"碰撞以及日本围绕"周边事态"问题推动普通国家化的对外战略,引起了中日关系的日益紧张。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日实力关系面临的结构性转折,就是两国实力关系趋于对等化,这是近年来中日之间的不正常关系或者说"政冷"关系的主要根源。中日之间这种大国意识的碰撞对东北亚地区新国际秩序的形成,有着日益突出的影响。对此,韩国外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就是韩国要成为"东北亚中心国家"以及"中日之间的均衡者"。这一看法说明韩国的安全、生存以及国家利益离不开中日两国关系走向这一维度。那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中日关系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对分析东北亚局势及韩国外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西欧、美国的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中"俄罗斯研究"(Russian studies)的地位。探讨"俄罗斯研究"学术共同体在一些学科中相对稳定的原因,以及其他学科对俄罗斯关注的局限性。观察西方"俄罗斯研究"学界与俄罗斯社会科学界的关系,并探讨西方"俄罗斯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昌龄边塞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颇具特色,其创作风格深受朝鲜诗家推崇。受"诗必盛唐"的影响,朝鲜诗家热衷于从边塞诗作中找寻报国之门。因此,其主题思想符合朝鲜文人的审美倾向。盛唐以来,他们采用诸多方式接受王昌龄边塞诗,并将诗歌固定意象运用到创作中,《出塞》《箜篌引》等诗作成为他们接受的重点。同时,他们还积极接受王昌龄边塞诗中的"忠""义"等儒家思想,这种接受为中朝文学的"互识"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