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是美国当代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常常被看作是一个严重的问题(problem).所以,对美国贸易逆差,特别是对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三个角度对这一论题加以展开美国国内如何看待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对华贸易逆差是否对美国经济构成严重威胁;107届国会和布什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跨太平洋之间的金融平衡.如今,这一平衡因为其表象性、脆弱性、奇特性以及平衡打破后果的严重性等而对世界经济的威胁增大,以至于被称作"恐怖平衡"."恐怖"主要源于美国巨额且不断增加的"双赤字".但是,美国毫无顾忌,不断利用"恐怖"挟持世界,并以"金融陷阱"来遏制竞争对手.日本曾因此而遭受惨痛的"金融败战",现在,美国又以贸易逆差为借口"敲打中国".在此背景下,国际金融平衡如临深渊,中国经济与金融也面临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外投资收益与经济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国际贸易逆差已持续30多年,对外投资收益和向外国投资者发行政府债券是美国支付贸易逆差的主要手段,美国商务部近期发布的2007年美国国际收支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拥有经济霸权.美国综合运用政治实力、贸易逆差战略及对美元汇率的掌控,获得了非对等收益.  相似文献   

4.
去年,日泰经济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更为紧张,多年来,泰国跟日本打交道时,由于巨额的贸易逆差而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这种巨额的贸易逆差在经过两年保持稳定之后又有上升了。尽管泰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使这个缺口不再扩大,诸如:鼓励泰国人民用国产商品,对某些奢侈品的进口实行管制,最重要的是提高许多进口商品的进口税等等,但效果並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闻周刊》1995年3月6日号刊登了美国商业部公布的1994年美国与世界十大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贸易情况,现译介如下: 一、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人口:12.12亿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809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75美元1990—94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7%美国对其出口:392亿美元美国贸易逆差:356亿美元 二、印度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问题与中美经贸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鲁茉莉 《国际观察》2005,46(4):66-72
从根本上说,人民币汇率问题缘起于迅速增长的美中贸易逆差。造成美中贸易逆差连年增长的深层原因是两个国家人均收入和储蓄率的巨大差异以及中国的过剩廉价劳动力。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使人民币汇率的调整问题陷入了一种三难困境。从中长期来看,由市场调节的浮动汇率制必然取代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但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这取决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简析当前中美经贸摩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来 ,美国在中美贸易和人民币汇率上不断打压中国 ,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摩擦期。这种局面的出现与美国经济现状及国际贸易波动密切相关。首先 ,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相互依赖的强化 ,是中美经贸的大背景。一方面 ,世界经济增长仍高度依赖美国。 1 995— 2 0 0 2年七年内 ,美国贡献了全球GDP累积增长的 96% (按市场汇率转换成名义美元计 )。①如此“畸形”的单引擎经济严重加剧了世界贸易的不平衡性。美国经常帐目赤字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巨额外贸盈余形成了强烈对比 ,巨大差异“在世界经济史中绝无仅有” ,而中美贸易问题只是美…  相似文献   

8.
美国提高债务上限虽暂时消除了国债违约风险,但巨额债务却并未减少,甚至还会继续增加,给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带来的风险将长期存在。美国的经济结构与消费方式、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国防开支,以及长期赤字财政政策是造成美国巨额国债的主要原因。当前,美国债务问题的解决前景不容乐观,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其外汇资产安全蕴藏着极大的风险,需妥善应对。  相似文献   

9.
造成美巨大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制造业及其竞争力的严重削弱,里根的三高政策又加剧了这种趋势。目前,美贸易逆差虽暂时略有好转,但仍非美所能负担,它的国力已大伤元气。美在西方的统治地位已因此受到威胁而又无别国可以代替。美国巨大贸易逆差问题如不能及时妥善解决,势将会对今后整个西方经济、政治的总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6~2007年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总量与增速 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贸易总额达1608.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04.7亿美元,增长23.4%,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其中,中方出口713.1亿美元,增长28.8%;中方进口895.3亿美元,增长19.4%;中方贸易逆差182.1亿美元,比上年的196.3亿美元略有收缩.东盟继续是中国该年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  相似文献   

11.
12.
13.
美国霸权由许多复杂而深刻的因素共同促成。其根源大致可分为深厚的思想基础、有利的国家实力发展态势、霸权的“诱惑”三方面。三者互动强化,使得美国觉得自己几乎无所不能,更加肆意谋求霸权。  相似文献   

14.
In recent times, the Europe-U.S. relationship has witnessed some new changes, as the United States has stepped up its enthusiasm towards the E.U., and the so-called U.S. "return to Europe"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Against such a backdrop, will the U.S. readjust its "rebalancing strategy" in the Asia-Pacific? Is there any link between the U.S.'s Asian-Pacific strategy and its "retuming to Europe"? If so, what does the U.S. expect Europe to do? And what role will the E.U. play in the U.S. Asia-Pacific strategy? These questions will form the main concerns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5.
九一一事件后沙特与美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自的利益需求使美国与沙特结成盟友。美国是沙特在阿拉伯世界以外最亲密的盟友 ,沙特则是美国在中东地区一根不可或缺的战略支柱。但双方在巴勒斯坦问题、文化意识形态、美国的驻军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九一一事件强烈冲击了沙特与美国的关系 ,并在一些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但从总体上看 ,多年的盟友关系使两国积淀了较为坚实的历史基础 ,在处理双边关系方面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机制 ;而且美国需要沙特的石油 ,沙特需要美国的保护。因此 ,沙特和美国的盟友关系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改变 ,两国关系仍有足够的前进动力 ,双方的利益诉求大于分歧和矛盾  相似文献   

16.
新重商主义是重商主义贸易思想基于不同的利益与价值诉求在新时期的一种新形式的选择。在美国新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影响下,频发的中美贸易摩擦有向长期化、高端化发展的态势。美国的新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鼓励出口的政策看,推动美元贬值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并以绿色技术、设备、新能源为突破口,形成新的出口增长点与出口导向型战略;从限制进口的政策看,"两反两保"等贸易救济措施、"炭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频出。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科索沃政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2月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后,科索沃问题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国际社会普遍担心科索沃独立将成为民族分离主义分子效仿的先例.美国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简要回顾阿塞两族对科索沃的主权之争,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科索沃政策的演变过程,解析美国科索沃政策演变的背景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American-style free capitalism in its course of development, which has inflicted a heavy blow to the U.S. economy. After taking office, the Obama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阿根廷与美国的关系经历了“亲美”到“离美”的重大转变。梅内姆政府与美国结盟,推行亲美政策。德拉鲁阿政府和杜阿尔德政府时期,阿根廷调整了对美政策,其外交理念的实用主义增强,强调多边主义。基什内尔政府与美国保持一定距离,离美倾向更加明显。未来的阿根廷与美国的关系,会在不断克服矛盾的过程中得到改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强大的原因可以从势、道、制、术、器与士(即国际格局与国际力量对比、美国的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科技与战略政策制定、经济与军事硬实力、人才培养与储备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新兴国家崛起,美国单极体系已经终结,美国霸权相对削弱,但是美国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维持“一超”的地位。从劳动生产率、基础科研实力及研发投入、高等教育体系、外资投资环境、人口结构以及新兴产业等因素考察,美国经济长远来看仍具有较大的相对优势。未来美国霸权依然存在,美国二战后所确立的以“结构自由主义”为特征的国际秩序是美国霸权能够持久的最重要的基础,也是二战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够超越“零和”博弈格局的重要原因。美国对华战略并非遏制,而是“对冲/两面下注”。中美之间存在超越历史上传统大国“零和”博弈的可能,中国领导人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反映了这种战略远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