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成为矛盾、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对城乡结合部经济、人口等方面特征的分析表明,城乡结合部在城乡体系中具有区别于乡村和城市的独特地位和功能,它所面临的问题也具有独特性;城乡结合部的未来不是转变为中心城市,而是日益成为具有现代性和城镇化特征的独立的第三空间,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城乡结合部的独特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乡结合部党的建设在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城乡结合部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应对城乡结合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是实现城乡结合部党建向城市社区党建过渡的需要,是改进城乡结合部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当前,应积极探索城乡结合部党的建设规律,通过推进城乡结合部党建理论创新、完善城乡结合部党建工作制度、创新城乡结合部党建方法,不断提升城乡结合部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持续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源,也是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其调和途径主要是实现城乡职能的一体化、城乡空间规划的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一体化和城乡文化教育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充分认识和发挥城乡结合部在西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发挥中心城市在大开发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必须重视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结合部发展势头强劲,影响重大,与此同时,也出现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城乡结合部发展中的问题,对于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城乡结合部的定位及其特殊功能    所谓城乡结合部,指的就是城区与乡村的交接地带,即城市近郊区。它是国家行政划分并认可的,位于城区周围,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与城区关系密不可分,共同发展的地带。一般说来,它有四种类型:一是受地域影响,直接处在城区外围的、联接城乡…  相似文献   

5.
城乡结合部同时存在公路和城市道路,论文阐述了城乡结合部的概念和范围,分析了城乡结合部道路特征,提出了城乡结合部道路管理措施,以嘉兴市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地处西安市城乡结合部的雁塔区,面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农村出现的新形势,创造性地实施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办法,强化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收到明显效果。在面临大量城市建设和拆迁任务的情况下,保证了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安最差的地方在城乡结合部;发案率最高的地区在城乡结合部。把治安工作中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其他地方就比较好办了。从本文报道的几个城市的经验来看,难不难,在于抓不抓。认真去抓,而且真正抓紧,成效便很快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8.
城乡结合部的混乱局面,原因不仅在于城乡二元体制下城乡间的深层矛盾以及流动人口、违章建筑等,还在于现行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加强城乡结合部管理,需要在区域上变二元交叉为一元兼顾,在乡镇、街道体制上变大而弱为小而强,同时还应取消城乡结合部乡镇经济发展方面的高指标、高任务以及村集体的公共管理职能,重建社区管理和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9.
曹杰  于守武  宋博  李贺体 《学理论》2013,(10):151-152
笔者赴开滦荆各庄社区、唐山市开平区栗园镇荆各庄村就城乡结合部文化活动发展进行调研,分析出城乡结合部文化活动的现状特征,总结出城乡结合部开展文化活动取得经验,发现城乡结合部文化活动尚且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依托城市发展城郊型经济咸阳市秦都区区长国强城郊型经济是在大中城市周围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形成的以依托城市、城乡互补、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为主要特点的区域性经济。它脱胎于农村经济,但以非农产业为主导,它不同于城市经济,但在许多方面直接受到城市的影响。它一头系于...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土地被大量征用,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通过对河南省郸城县600名失地农民的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着难以适应城市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范围狭窄、身份认同存在偏差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增强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力,应从多方面努力,如: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提高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失地农民的交往认知,扩大他们的社会交往领域;健全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地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提供制度保证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乡结合部的公共管理问题成为理论界和政府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城乡结合部特征及其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阐述了不同时期和阶段城乡结合部公共物品提供的主体、责任与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何永松 《理论导刊》2023,(12):103-108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有效选择。各自为政作为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理常态,存在协同乏力、治理内卷、资源浪费等弊端。提升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理效能,需要通过发动公众参与、聚焦治理方式、构建互惠机制、创造议事条件等做法,着力打造一种有效的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共同体模式。确保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共同体持续发挥作用,应突出长效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伊强 《学理论》2013,(7):69-70
自从中央提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体制建设以来,引发了广泛的关于社会管理问题的思考。城乡结合部地区是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较为突出的区域,很多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管理问题的处理。主要分析我国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并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来分析进一步强化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镇与街道是中国的基层行政区划,其设置与调整关乎基层城乡治理。基层行政区划的城乡二元制度与城市发展特征产生了一定矛盾。北京市在基层行政区划设置与调整方面进行了尝试与创新,在乡镇政府的基础上设置地区办事处作为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城乡结合部区域进行管理,为基层行政区划的设置与调整提供了丰富的经验。适应城市化发展方向、合理确定基层行政区划设置标准和边界调整适应城市化,以及适当打破城乡分割是基层行政区划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自工业革命以来,借助于产业的推进,城市日益汇聚大量的资源。人口大量迁入城市,既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是权利驱动的结果。借助现代交通工具,城市向郊区蔓延,从而形成城市持续性扩张。在区域性的要素流动中,在城市乡村的人口流动中,城市的发达与乡村的衰败往往如影随形,更重要的是,这种繁荣与衰落的城乡差异背后,是城市权利的差距,这种差距阻塞了人口的空间选择,因此,权利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尺度,也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内容;无论是特色小镇还是田园综合体的制度设计,一个平权的城乡关系是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的重要支点,也是城乡人口理性流动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市和深圳市城乡结合部社区为研究对象,对社区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及居民(含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对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对社区文化及风俗习惯的了解程度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北京市和深圳市城乡结合部社区文化发展尚不充分。本地户籍居民的文化发展水平比流动人口高出一筹,北京市和深圳市城乡结合部社区文化发展的包容性还比较低。研究还发现,北京市本地户籍居民和流动人口文化发展的差距低于深圳市,文化发展包容性高于深圳市,深圳市户籍居民文化发展水平高于北京市户籍居民。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于我国城乡结合部的城郊经济,以其特有的优势形成了独立形态的区域经济。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有起有伏,城市经济潮起潮落,唯独城郊经济以年均递增约30%的速度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天津市高校教育质量提升,各高校为延伸教育"手臂"大都在不同区域建立新校区,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形成了多个高校毗邻而建的"高校教育园区",这些高校研究基地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辐射群,但在新校区聚集区却存在大量的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薄弱区,这就形成了高等教育"隆起带"周边包含基础教育"贫困带"这一"怪状"。本研究在于把握天津市各类教育迅速发展,逐步形成"天津大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上述"怪状",调节不和谐因素,为实现天津各类教育的一体化、特色化、现代化、持续化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洪湾 《党政论坛》2009,(5):57-58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员较多,据统计,外来流动人员已占常住人口的近三分之一,达3万余人。伴随外来流动人员的大量涌入,外来务工党员也日益增多,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教育管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