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8月4日,朱镕基总理和东盟十国领导人共同签订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至此,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与东盟共建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在加入WTO后的重大对外经贸发展战略。贵州作为西部省份,应认清形势,统筹安排,审时度势,形成合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中国——东盟共建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从省情出发,发挥优势,参与其中,找准位置,迅速行动,切实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扩大规模,拓宽领域,开创经贸合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2001年10月,中国、东盟双方确定了包括农业在内的新世纪初中国东盟重点合作领域。2002年11月,中国、东盟双方在金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使我国和东盟的农业合作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制度化轨道。《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双方的合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2006年,约600种产品关税要陆续减免到零;第二阶段是到2010年,中国与东盟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而第一阶段的约600种产品主要以农产品为主,被称作“早期收获”方案。按照“早期收获”方案,中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国农产品关税在2004年降到10%以下的水平,2005年降到5%,2006年实现零关税。农业在我国和东盟国家中均占重要地位,是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和东盟领导人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二、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旨在强化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进行核查的第1441号决议,伊拉克政府予以接受,中断近4年的联合国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向前推进 ,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相当有利的位置 ,各国纷纷在现在的国际经济秩序框架内加强了协调与合作 ,谋求共同发展。我国在最终加入WTO的基础上 ,在 2 0 0 1年 10月与东盟10国明确达成了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顺利建成 ,它将是一个拥有 18亿人口、GDP约为3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这一巨大的市场无论对东盟 ,还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均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与东盟各国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消除无疑促进各国依据各自的自然资源互补性、比较成本优势和后发优势发…  相似文献   

5.
陈政 《当代贵州》2007,(23):22-22
中国与东盟正在就建立自由贸易区展开积极努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旦建成,对于双边及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如何把握这个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东盟正在就建立自由贸易区展开积极努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旦建成,对于双边及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如何把握这个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黄锡强  王文荟 《唯实》2022,(12):64-67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10国组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是江苏对外延伸产业链的重要基地、畅通供应链的重要区域和传播价值链的重要伙伴。2022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局之年,也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之年,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成功启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中国与东南亚这一相邻地区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将和东盟各国形成互利、互助、互补的格局,成为带动东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中国能够为东盟企业提供广阔的经贸合作空间中国东盟双方地理位置毗邻,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双方悠久的民间交往以及多年来形成的政治上的相互信任,为双方发展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方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工农产品等方面各具  相似文献   

9.
东盟、中国、日本、韩国自1997年以来不断加强合作,并使这一合作向建立地区集团"10+3"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将对世界经济政治和我国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6—8日,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和第七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两次会议取得一系列成果,开创了东亚区域合作的新局面。一、东盟合作迈出了新的步伐这次东盟峰会的最大成果是签署了“巴厘第二协约”。其主要内容是在2020年成立类似欧盟的“东盟共同体”,包括“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与文化共同体”。1976年2月,首届东盟首脑会议在巴厘岛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等文件,被称为《巴厘协约》。事隔27年之后,东盟国家已由最初5个扩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际研究中国和东盟目前经济合作中还具有巨大潜力的直接投资问题,对驱动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市场因素、生产成本因素、政策因素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为中国加强与东盟的投资合作提供理论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16日,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妥乐论坛将在盘县妥乐召开,这是东盟首次在县级城市召开主题论坛。对盘县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深秋时节,金彩盘县大街小巷劲吹东盟风,"世界古银杏之乡"妥乐喜迎八方来客。11月16日,中国一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妥乐论坛将在此启幕。中国和东盟十国的有关政要、专家学者、企业家将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合作大计,共谋美丽发展蓝图。这是东盟首次在县级城市召开主题论坛。对盘县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借助这一重要平台,盘县在文化、产业、旅游等各领域的  相似文献   

13.
1、中共十六大胜利闭幕。 2、中国启动“亚区域整合”:与一些周边国家完成货币交换协议,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3、《土地承包法》颁布,农民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4.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会议召开,朱镕基提出三点建议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了有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领导人参加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会议,亚洲开发银行行长千野忠勇也出席了会议。朱镕基在会议上就如何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经济合作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坚持平等协商、互惠互利;二是坚持以项目为主导,注重实效;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朱镕基在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三点建议11月4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了第六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朱镕基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  相似文献   

15.
武淳 《党建》2012,(4):61-62
中国-东盟中心于2011年11月18日在印尼巴厘岛正式成立,中国总理温家宝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为中心揭牌。作为一个新型国际组织,中国-东盟中心能发挥哪些作用?在欧债危机还在进一步扩散、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向纵深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由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岗位就任中国-东盟中心首任秘书长的马明强先生。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对话与合作,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稳定良好的周边环境。这与中国在外交领域合理运用国家实力是分不开的。本文从政治力、经济力、军事力、文化力等方面分析了冷战后中国在与东盟外交中国家实力的运用,以及对双方关系的影响。意在突出在周边地区国家实力的运用必须在“参与、支持、合作”的框架下运用。  相似文献   

17.
自SARS、禽流感爆发以来,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在多次会议中频频谈及要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运作施行,将对各合作成员以及区域整体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良好运行,需要科学的区域合作机制作为基础和保障。必须找出构建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创建一套科学、本土化的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影响因素及其途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却相对滞后。本文认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在向自由贸易区方向发展;东亚地区的经济因素有利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东亚地区的非经济因素是约束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关键;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有两种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夏晓阳 《党建文汇》2011,(12):18-18
今年是中国-东盟关系史上的一个大年,主题词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背景是一串丰硕而扎实的合作成果。中国和东盟关系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已经站在迈向更高阶段的门槛上。中国与东盟的各领域合作全面开花,已经成为东亚合作中最活跃的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20.
谢俊才 《世纪桥》2009,(19):55-57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东盟-日本三角关系基本成型。中国-东盟-日本三角关系体系是东亚合作机制的子系统,三角关系的发展深刻影响和制约着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进程。东亚区域一体化道路漫长而曲折,三角关系将长期存在。中日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使得中国或日本,又或是双方共同主导三角关系向前发展难以成为现实,基于此及由于东盟自身具有巨大的地缘政治优势,成就了东盟在三角关系中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东盟实施大国平衡战略,日本-东盟关系发展放缓以及中国一东盟关系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导致三角关系将逐渐朝等腰三角架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