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创始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吕振羽称他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启蒙大师”。杨献珍说他是“我国哲学界的泰山北斗”。毛泽东则称他是“理论界的鲁迅”,是一个“真正的人”。 李达,宇永锡,号鹤鸣,1890年10月出生于湖南零陵一个农民家庭。5岁随父识字,15岁入中学。毕业后考入京师优级师范。以后考取官费生,东渡日本留学。后受孙中山和  相似文献   

2.
邵飘萍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新闻教育家,而且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有益贡献。他第二次到日本期间,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编著《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系统地阐释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体认。《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不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而且具体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之特色及“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知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3.
古称“三苗”的湖湘大地,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是一个人才荟萃、英杰辈出的地方。从这里,不但走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也走出了像李达、吕振羽这样著名的社会科学家。许多人不知道,李达和吕振羽这两位在现代思想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理论大师,有着一段感人肺腑的师生情谊。一个学电机的工科大学生经常来找李达求教马克思主义理论李达是湖南零陵人,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前后,他翻译和介绍过多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为引导进步青年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1922年12月,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毛…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同志是我国早期的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是我国最早热心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他为我党和我国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建树了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是创造性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征途上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总结从毛泽东思想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6.
吕振羽是我们党优秀的战士,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融革命和学术于一炉,集革命家与学者于一身。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他曾戎马倥偬,驰骋疆场;为拓展马克思主义新史学,又荷笔学林,造诣精深。立志改造社会吕振羽,原名典福,1901年2月27日出生于武冈县(今属邵阳县)金称市溪田村一个普通农家,幼时即勤耕作,懂得艰辛。1913年,年仅12岁的吕振羽,在当地玉公山坊读私塾时,就曾作《咏榴花》诗一首:“门内榴花树,花开血样红,何时成硕果?此  相似文献   

7.
李凡夫同志是我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无私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的革命事业,对党的理论、宣传和文教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人民,实事求是,严于律己。他的道德文章,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智慧和风范,将汇入我党的崇高和激越的斗争乐章中去,传诸后世,激励后人。 我1951年底从粤东山区来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和吕振羽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毛泽东欣然同意吕振羽代表中共和国民党谈判,吕振羽不辱使命;支持吕振羽办“南方抗大”,培养大批抗日干部;对吕振羽的史学研究成果大为赞赏,还把吕振羽的史学书籍作为常备读书单,对吕振羽委以重任;吕振羽对毛泽东极为敬仰,他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系统地总结了毛泽东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思想,把毛泽东思想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从而成为史学大家。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把一生贡献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在他伟大的一生中曾有过3次办报经历。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卖国条约《二十一条》。为了进行讨  相似文献   

10.
刘涛 《党史文苑》2012,(18):23-25,38
张申府是中共早期的重要成员,是一位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无法绕过的重要人物。在中共建党前后,他曾在欧洲奋斗将近三年。在此期间,他积极组织筹建了中共旅欧支部,用行动支援了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合理要求,筹办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理论的《少年》期刊,并为中共组织吸收了周恩来、朱德两位伟人,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在旅欧期间积极探索党的理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对中共理论建设值得借鉴的思想。他在旅欧期间的积极贡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艾煌 《前线》1965,(2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一二九”运动,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来中国历史的进程,证明了党和毛主席所指出的一条最重要的真理:中国必然要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中国青年要走这条历史的必然之路。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就是全世界都要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条不随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在革命事业进行中,不论遇到多大困难,受到多大的破坏,有多少迂迥曲折,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五评白皮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深刻批判了“对华友谊论”“否定革命论”“西方催化论”和“极权政府论”等美化美国侵华历史、歪曲中国历史、诋毁中国共产党的错误言论。在批判中,毛泽东坚持以唯物史观批驳唯心史观,坚持以集体主义批驳个人主义,坚持思想批判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使当时的中国人民认清了美国侵略中国的历史,从而更加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革命事业发展。他的批判原则、方法等,对当前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张申府是中共早期的重要成员,是一位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无法绕过的重要人物.在中共建党前后,他曾在欧洲奋斗将近三年.在此期间,他积极组织筹建了中共旅欧支部,用行动支援了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合理要求,筹办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理论的《少年》期刊,并为中共组织吸收了周恩来、朱德两位伟人,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在旅欧期间积极探索党的理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对中共理论建设值得借鉴的思想.他在旅欧期间的积极贡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同志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一生不仅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遗产。 他的著作从多个方面研究探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正如鲁迅先生在《(守常全集)题记》中所说,李大利同志的遗文将永在,“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本文仅就他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革命宣传,探究社会发展道路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少年时期的他生活在严父慈母逆向性格的家庭环境中,二者有机整合对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产生深刻影响,使他萌生了拯救劳动人民群众于水深火热的志向。在漫漫求学之路上,毛泽东不仅加深对国家、社会的了解,而且在思想上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现行者。为了拯救人民大众,他不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还早在1921年就舍弃自己的小家,带领全家人一起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胡绳同志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他以治学严谨,博学多才,著述丰厚而著称于世。他的著作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中国青年,许多青年就是通过阅读他的文章和一些小册子而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走上革命道路的。比他晚一辈或者更年轻一些的理论工作者,很少没有受过他的影响和熏陶。胡绳同志的写作生涯,从30年代到90年代,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这是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60年,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加年,其间充满复杂而曲折的斗争。在这个社会历史大变动中,胡绳同志始终把自己融入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17.
任弼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舞台上曾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马克思主义传播方面作过重要贡献。他于1925年写作的《列宁主义的要义》和《马克思主义概略》两篇论文就是他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在马克思主义传播方面贡献的最好说明。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科技思想,集中表现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上。这一思想对于指导我国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于21世纪中国的振兴和强盛,具有根本的、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命题,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技兴国”的战略,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一)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命题,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新贡献、新发展。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反复论述了这个问题。他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他确立了以“生产力观”“改革观”“人民观”为核心的唯物史观,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唯物史观体系。 一、邓小平同志的“生产力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首先,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当作他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出发点。他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时,深刻地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少年时期的他生活在严父慈母逆向性格的家庭环境中,二者有机整合对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产生深刻影响,使他萌生了拯救劳动人民群众于水深火热的志向.在漫漫求学之路上,毛泽东不仅加深对国家、社会的了解,而且在思想上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现行者.为了拯救人民大众,他不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还早在1921年就舍弃自己的小家.带领全家人一起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