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哄死人的不偿命。现在琢磨这句话,把人哄死毕竟有点夸张,或者说,这本来就是一种夸张而幽默的说法。然而,把它改一个字:捧死人的不偿命,那么,这类事就不少见了。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哄死人的不偿命。现在琢磨这句话,把人哄死毕竟有点夸张,或者说,这本来就是一种夸张而幽默的说法。然而,把它改一个字:捧死人的不偿命,那么,这类事就不少见了。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哄死人的不偿命。现在琢磨这句话,把人哄死毕竟有点夸张,或者说,这本来就是一种夸张而幽默的说法。然而,把它改一个字:捧死人的不偿命,那么,这类事就不少见了。有一位基层领导干部,算得上有才华,有抱负,因为工作出色,成绩显著,三十不到就被提拔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忽然当此大任,一会儿感觉良好,一会儿心里发虚,本来就有点把握不准自己,加之部下、亲朋好友变着法子贴近身边,说些歌功颂德的好听话,你吹我捧,轮流轰炸,终于捧得他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自我膨胀,大耍特权,结果被免去职务。如今,…  相似文献   

4.
说话的学问     
快乐大叔 《党课》2013,(5):97-98
读一本有关说话的书,发现里面所举实例不是萧伯纳的就是丘吉尔的,便不解,难道英国人说话比咱中国人还“牛”?论起说话这门学问,战国时的苏秦、张仪都是说死人不偿命的角色,两千年来粉丝无数。能说会道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一个人能否安身立命乃至成为名士的要件。  相似文献   

5.
岱峰 《求是》1995,(18)
人的脸脏了,应该清洗;生了疾病,需要医治;长了毒瘤,必须割除。我们党的队伍中如果有了这类问题,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批评教育。批评教育对于我们党来说,是纯洁思想、端正作风的清洁剂,是扶正祛邪、强身健体的灵丹妙药,是剔除病灶、切割痈疽的手术刀。然而近几年批评教育的做法比较少见了,“哄”的现象逐渐多起来。所谓哄,就是想方设法投对方之所好,使之高兴。工作不愿干吗,提高奖金;某项活动吸引力小吗,多发物品,反正“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用利哄。二是用  相似文献   

6.
1966年至1976年,这是每个中国人都无法忘却的岁月。刘亚楼虽已去世,但并没有能够解脱这场运动带来的厄运。就在他逝世的半年后,林彪便怀着不可告人的险恶用心,耍起了“以死人整活人”的阴谋,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指使老婆叶群抛出了无端捏造的所谓“刘亚楼揭发罗瑞卿四条”,妄图以死无对质来在达到打击革命同志的目的。虽然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同志都摇头说“这是奇闻”,但许多善良的人们却为谣言和阴谋所困惑。  相似文献   

7.
何谓“氛围”?《辞海》说:“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它是群体成员一定生活方式的凝聚,是一定文化风俗习惯的积淀,是群体成员对群体心理的认同,是社会流行的一种普遍风气,是群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及惯例。在腐败泛滥的社会里,也存在着一种“氛围”,那就是“腐败氛围”,即“腐败文化”。掌握权力的官员一走进这个“氛围”,只要稍不注意,就会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腐败起来。善于写忏悔书的原广东省揭阳市委常委兼普宁市委书记丁伟斌这样说:“是我自己走着,干部队伍中一些人把我推着,亲人们把我护着,社会上亲近的人把我哄着,使我朝这腐化堕落之路一直走着,而且越走越快,越走越远,最终滑入了不可挽救的万丈深渊!”谁在“推”?谁在“护”?谁在“哄”?腐败官员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这个“谁”究竟是“谁”,明明白  相似文献   

8.
也许很多人不相信,人类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急性传染病是几乎人人得过的流行性感冒。流感每年都会出现流行,每隔一段时间还会爆发传染性  相似文献   

9.
谈谈管好“一亩三分地儿”□赵显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去找一些部门的头儿(领导)办事儿。时下,在有的地方,求人办事儿不能光靠嘴哄,得动“真格的”,讲的是“有路子”、上“票子”等。然而,有些人身单力薄、无雄厚的经济基础或不愿与之同流合污,...  相似文献   

10.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氛围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但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误区,必须引起足够注意。第一,“政绩第一”的发展观。一些从政者为了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得到上级领导的青睐,完全不顾当地的财力、物力和人民群众的承受力,不惜举债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这种被群众戏称为“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的“透支政绩”,是打着加快发展的旗号,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一心为从政者自己谋“官运”、为仕途发展服务的发展观,不是科学的发展观。第二,“金钱至上”的发展观。一些人对发…  相似文献   

11.
鄂温克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鄂温克族人民世代相传,形成了一整套生活习俗。一、婚俗鄂温克人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女方在选择男人时,一般不以富裕为条件,只要劳动好,社会舆论好,正派就行。在婚姻上很强调“毛哄”(大家族),“哈拉”(氏族)的...  相似文献   

12.
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是这次“三讲”教育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可是,当领导机关在向群众征求意见时,一些人总是说“没意见”。真的没意见吗?笔者不以为然。在这里,笔者对这些所谓的“没意见”倒有一些意见,心里感到不吐不快。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死人,另一种是不干工作的人。”每个人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既然这样,当我们向群众征求意见的时候,群众为什么会说“没意见”呢?这不由使我想起了历史上《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当…  相似文献   

13.
现在社会上说假话之风有盛行之势,就连一些党员干部也不说真话。“村哄乡,乡哄县,一级一级往上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段顺口  相似文献   

14.
官痴     
进入官场里的人常常跟陷入恋爱中的人一样,是智商最低的。不同的是,热恋很快就会过去,恋人一旦变成小两口开始正儿八经地生活,马上清醒过来;而官场上的人往往一辈子也走不出来,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论起“痴”来,“官痴”为最。有些人一旦当官,马上变得全知全能,也许上任之初,还有些不自在,还有几分清醒,但架不住下边起劲地抬您,诚心实意地捧您,一本正经地吹您,毕恭毕敬地拍您,言听计从地顺着您,老妈子哄孩子似地让着您,追星族一样疯狂地缠着您,很快就让您找不着北了。您不能说话,一开口就是真理,您的话按不同场合…  相似文献   

15.
保风 《正气》1998,(12)
近年来,统计数字浮夸现象十分严重。正如社会上流行的顺口溜,“统计统计,三分统计,七分估计”;“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失真的统计数字像病毒一样,在各行各业特别是经济领域滋生、蔓延,误导了决策,坑害了干部,败坏了党风,亟待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统计数字浮夸现象十分严重.社会上流行这样的顺口溜:“统计统计,三分统计七分估计”,“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失真的统计数字像病毒一样,在各行各业特别是经济领域滋生、蔓延、误导了决策、坑害了干部、败坏了党风,亟待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人的生命,本无法用金钱来量度。各类事故中死了人,责任方都得拿出一笔钱来赔付给亡者家属,这不过是对活着的家人所作的精神上的一点补偿、一种抚慰而已,决非不幸遇难者的身价。“人命比金钱更重要”,无非是说应当尊重人的存在,珍视人的生命。“幸福不会从天降”。一家人想过上好日子,就得奋斗。一个地方想甩掉穷帽子,更需要当地人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这是伟人的教导。但是,“公仆”们若就此对劳动者的安全抱无所谓的态度,显然是极不负责任的。经常的、无谓的“牺牲”,不仅使人民生命…  相似文献   

18.
百字杂论     
对联中的政绩现在群众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码”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加水,“水”到渠成。形象地讽刺了一些干部为出“政绩”而不惜损害国家和群众的利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无中生有的不良现  相似文献   

19.
水浒中第十二回,那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整日撒泼、行凶、闯闹,连“开封府也治他不下”的泼皮,人称没毛大虫牛二,再“牛”也没有“牛”得过虎落平川出卖宝刀的青面兽杨志,成了杨志的刀下之鬼。日前读了商正先生的《牛二“登科”》,却发现今日的“牛二”们倒比那时的“牛二”们“牛”得多了,倒在杨志刀下的“牛二”们没有见到几个,“登科”发迹的“牛二”们却见得不少。昨天,又一报载某地“恶人当乡官”。思之再三,头脑发胀,终不得其解。“牛二”们德高?望重?才大?绩显?群众公认?“牛二”们改邪归正浪子回头了所以才纷纷“登科”起来的吗?那些既恶又奸者能够“登科”,而且能够爬上高位尚不难让人理解,他们毕竟属于恶人中的“上乘”,因为奸,总会装出另外一面,哄得某些头头们的赏识。这类人物历史上也见得太多了,与牛二同时代的高俅就是属于恶人中的奸人一类。而“牛二”,只会撒泼,只会楞楞地一头钻入杨志怀中,“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枉送了性命,如何今日也纷纷登科了呢?  相似文献   

20.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下看来,此话有几种解读。一是书好,精典《论语》,读半部就足够治天下了。二是人很,能干的治政者,不需要读整部《论语》也可以治天下。无论哪种理解,都符合中国人的性格:偷懒取巧,各取所需,有了“半桶水”,便来治学、治政、治事。而今,读《论语》的人渐次少了,借“西学”图强倒是共识。不过,某些人对有益的“西学”常常也是截取一半,便装扮为“西学”先知“、接轨”专家,大有匡扶时政治理天下之气概。套用那句古话,就是半部“西学”哄天下。关于废除贪官死刑的争议,近来沸沸扬扬。先有专家建议废除对经济罪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