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阐述乌鲁木齐市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推进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社区社会组织是共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力量。社区社会组织在补齐基层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居民参与、维护社区稳定、培育社区文化方面可发挥独特而积极的作用。以回应居民需求为价值引领,以专业能力保障功能发挥,以激发情感认同共建治理共同体等是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理路。当前,社区社会组织正面临组织内生动力不强、服务供给回应性不够、社区情感动员力不足等实践困境。为此,应从加大资源支持和引导力度、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强化情感认同培育等方面着力优化。  相似文献   

3.
面对公共服务的强大需求,以公益性为基础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在促进社区人文环境建设、促进社区民主建设、促进社区资源合理和高效率的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存在重大的缺陷,以致于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力量。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参与社区治理中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畅通、高效的参与机制是现代化社区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区治理体系制度韧性的来源。当前社区治理参与机制仍存在社区党组织发展不充分、居民自治组织主体性偏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渠道不畅等表征。构建现代化社区治理参与机制,要激活基层党组织引领力、提升居民自治组织的自主性、增强社区治理对外部社会资源的吸纳力,逐步形成新时代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多元互动社区治理参与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社区存在治理“行政化”的情况,导致社区治理绩效的边际递减,甚至影响社区治理相关工作的完成。推动公众参与社区治理是解决社区治理中的行政化问题,提高社区治理绩效的根本之道,而如何更好地推动社区治理的制度变革则是解决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在借鉴奥斯特罗姆制度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并在S省D村进行了案例分析和应用。研究提出推动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实现公众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合法性、有效性、公平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一是要从顶层设计明确公众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合法性,即明确社区治理的主客体。二是要提升党建引领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性,即解决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角色划分。三是要以村规民约和信用制度体系等制度规则为依托,实现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公平合理性、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货币分房政策和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的深入推进,我国城市社区中的物业纠纷问题也日益凸现,在物业纠纷中业主的合法权益往往会遭到不同程度的侵犯,为了维权,许多业主掀起了“维权运动”。然而,业主的维权却遭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维权活动显得举步维艰。物业纠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业主维权为什么举步维艰?政府在解决物业纠纷问题和业主维权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公共事务自主治理理论为视角,对当前城市社区中的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的运行机制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增强自治组织的功能,推进社区自治,并提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建立居委会、业委会互动合作型关系两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在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层面来认识。在对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研究上,深刻理解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社会治理相关论述,重新对作为社区治理主体的政府、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区服务工作者在职能定位、工作机制、发展途径上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举措,以推动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和社区治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为扎根于社区、致力于社区建设的社区社会组织,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通过职能发挥促进能力建设、深度调研回应社区问题、议题共利引导社区力量、社区营销集结社会资源等具体实践,有效地凝聚了社区力量,解决了社区问题,能够为社区基金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活跃的公民参与不仅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支持条件,也是社区治理的最终目标指向。作为衡量单位制解体后社区公共空间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社会参与系数的高低决定了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强弱以及社区治理的绩效。因此,研究社会参与网络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社区治理绩效和促进社区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吕倩 《世纪桥》2010,(7):67-67,71
本篇文章主要就司法实践中因业主大会法律地位的不明确而产生的业主委员会具体运行的法律困境问题进行浅析,探讨明确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的必要性;通过对业主委员会的民事行为能力和诉讼能力以及未来关于物权法的司法解释的设想,进而提出对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有条件地加以区别对待以及法院对其诉讼受理的严格限制进而实现对诉讼风险的合理分担。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结构的转型与创新,离不开村民的广泛参与和大胆实践。目前,北京农村社区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传统农业社区、城乡过渡型社区、迁移型社区和现代型社区。不同类型农村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取向、行为动机、参与效果和结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在开展乡村治理、推进居民社区参与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社区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农村社区转型发展,营造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促进居民社区融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居住生活中,小区物业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并且在解决纠纷问题上也存在障碍,通过怎样的方法解决问题,由谁出面解决,最后由谁承担责任等等,法律规定存在一定的空白,某些规定模糊不清,有的规定可行性遭到质疑。为此,要对物业管理法律关系进行分析和制度上的设计,对业主自治机构、物业公司与社区管理委员会的三方法律关系重新定位,对各方主体地位、权利来源及权利义务的内容和责任的承担方式进行分析,为新时代背景下物业管理关系的和谐提出新设想。  相似文献   

15.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细胞,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为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实现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各地方开始全面实行党员干部社区报到制度和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制度。  相似文献   

16.
老马叫马中兴,离休前任静海县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2000年,老马搬到静海县物资新村小区,带领小区业主委员会为居民们解决了日常生活、物业管理、安全保卫等难题。在为居民办实事、好事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千难万难。不花小区居民一分钱;千苦万苦,不让群众找政府;千条万条,小区业主急需是头条。赢得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7.
孟宪艮 《探索》2016,(4):36-41
人大代表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机制的形成,为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加强与选民的沟通联系创建了良好的履职平台。但由于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角色开放性以及相关规范的缺位,使其在参与社区事务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行为选择空间。因此,各利益相关的行动者都试图依据自身的利益偏好,凭借各自的资源影响代表的履职行为。其结果往往导致人大代表的角色扮演偏离规范角色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需要规范人大代表参与社区治理的工作机制,改善人大代表的履职激励机制,使代表角色回归本位。  相似文献   

18.
西方社会运动理论经历了从传统集体行动理论、资源动员和政治过程理论到社会建构论的变迁。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过程理论是当前业主维权研究普遍采用的分析框架,强调宏观结构、制度背景的结构分析和注重动员机制、策略选择的过程分析是当前研究的两大进路。已有业主维权研究将中产阶级属性特征、组织动员机制、资源网络及政治机会结构作为考察的主要维度,而集体认同感、行动意义建构对维权行动的重要影响被极大忽视。文献研究表明,社会建构论从认知性因素的角度考察业主维权组织动员机制将有助于拓展当前的业主维权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国际化社区成员的多元化决定了其价值需求的多元化,如何顺应国际化社区居民彼此陌生、孤单、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通过文化活动构建居民交流、共商机制,通过居民自治,协商共议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加速文化认同和社区整合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首要难题。S市B社区"相约九号"社区自治平台这一新型参与机制的出现在演进逻辑上与社区治理有着某种对应关系。社区新的参与机制和组织形式的显现,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和社区公共生活的拓展,实际上意味着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社区这一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本质性规定的回归。但就基层社会管理的角度,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社区自治与基层社会管理仍然任重道远。可以说,我国国际化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与否,最终取决于社区参与机制的制度化与政府治理体制的转变。为此,必须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通过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破除体制障碍不断推进国际化社区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我国城市基层设立居民委员会,实行居民自治,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