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一、规定刑事责任的年令在刑法中的意义.从资产阶级国家和旧中国的刑事立法例来看确定刑事责任年令的方法和根据在刑法上,一个人的刑事责任的有无和大小,决定于他独立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独立确定问题的意志底有无和大小.一般说来,一个正常人生理上的成长达到一定时期时,自己的大脑对自己的行为和外界事物就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支配自已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说,自己的行为是代表了自己的意志,并且是受自已的意志所支配的.根据这种能力的有无,就产生了人对自已的行为是否应当负责的问题.假如对于完  相似文献   

3.
姚建龙 《中外法学》2023,(5):1203-1223
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历经近代以来的百年发展,整体呈现的是上升而非下降的趋势。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国刑法现代化进程的缩影。《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逆势下调,虽然迎合了极端个案所引发的舆论压力,但既未经过严谨论证也缺乏正当性根据。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应否下调,需要厘清的是其背后所涉及的童年观、罪错观、保护观的争议与分歧,由此才可做出理性评判。若要对刑事未成年人进行刑法上的例外非难与谴责,学理根据上多采折中说,但亦须在立法与司法中予以严格限制;而在具体实现路径上,须以优先启动少年司法后例外剥夺“未成年人”身份为前提。对于《刑法修正案(十一)》下调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立法的反思,不应止步于司法限缩,其检讨意义在于警示我国应高度重视少年司法改革,尽快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形成少年司法与刑事司法二元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4.
李航 《法制与社会》2014,(11):79-80
刑事责任年龄在刑法立法过程中都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如果刑事责任的起始年龄过高,会放纵犯罪,背离刑法初衷,而如果刑事责任的起始年龄过低,则会出现打击面过宽的情况,造成社会动荡,不符合刑罚目的。因此,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和如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值深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恶性刑事案件屡屡见诸报端,从而引发对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热议,部分学者从对未成年人双向保护的立场出发,主张应借鉴英美法系的"恶意补足年龄制度";另有学者从我国现有立法体系的角度,认为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本文通过对以上观点进行分析,谈我国刑事责任年龄降低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上升,犯罪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成人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且看以下案例:13岁男孩赵某强暴了14岁女孩明某。然而,由于赵某“未到刑事责任年龄”很快被释放。被害人家属诉诸法庭,法院判决赵某向明某赔偿9021元。就在判决书下达一周后,赵某夜闯明某家,当着明某的面将其母宋某杀害!然而,既强奸又杀人的赵某付出的代价,仅仅是被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二是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只对若干犯罪负刑事责任;三是不满十四岁的人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四是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时不满十八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在司法实践中,对行为人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时间,是以行为的开始还是以行为的终了时来计算,认识分歧。有的认为,从开始实施到实施终了,时间很短,不涉及跨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但有的行为,从开始实施到实施终了有一段时间和过程,其行为又是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则涉及到跨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如行为开始时,行为人不满十四岁或十六岁,而行为终了时则已满十四岁或十六岁,或犯罪行为开始时不满  相似文献   

8.
潘宇 《天津检察》2009,(1):35-36
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颇有议论,在此笔者将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列出:案例一:2001年3月至12月间,一伙在校中小学生和失学人员,在某区商城、居民小区、路边店,疯狂偷盗作案三十余起,案值人民币十万余元。被抓获归案后,其中一名14岁的少年公开宣称:“我还能偷两年”,一名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三年,比你多一年。”  相似文献   

9.
被告人杨某(系中共党员,某小学校长,27岁)与自诉人徐某于1983年登记结婚。由于性格差异,夫妻关系始终不睦。1986年8月,被告人唐某(女,19岁,未婚)至某小学任代课教师。此后,  相似文献   

10.
李长城  陈怡 《法制与社会》2012,(28):230+233
14岁以下少年不负刑事责任存在缺陷:不符合少年犯已具备一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现实,不能实现刑法的保护功能.以少年的心智成熟状况、理解判断能力为标准,少年犯应当承担适当的刑事责任.我国应当规定少年犯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为12岁,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建立相应的刑事责任体系,扩大收容教养等强制性矫正措施的适用.  相似文献   

11.
张宏伟 《人民司法》2020,(24):103-104
<正>《隐秘的角落》可以说是今年上半年最火的影视作品。这部网剧的故事情节,涵盖了丰富的话题性,可以从许多角度来分析探讨,比如父母关系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刑事被告人子女的教育看护问题等等。但作为一名从事刑事审判的司法工作者,我想以剧中老警察陈冠声这个角色为切入点,谈一谈作为一名刑事法官,除了娴熟的法律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什么样的人文素养与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2.
吴意 《中国律师》2011,(10):20-23
“1+1”是数学中最简单的内容,但中国的律师们却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带来的社会变化远非简单的数学公式可以表达。 2009年,司法部为了在全国无律师县和中西部贫困地区培养法律援助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全国律师行业开展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  相似文献   

13.
朱笑延 《法学家》2022,(1):68-83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舆论诉求与刑法回应已然发展成为一对既密切关联、又有所区别,甚至存在矛盾冲突的新力量,深度嵌入未成年人罪错行为治理的复杂格局之中。引入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对14058条新浪微博相关评论文本进行情感分类,分别统计正向、中性、负向情感的高频词,可以数据化呈现社会舆论的具体诉求与刑法回应的实际效果。面对社会舆论对刑法功能的过度期许、对保护理念的极度排斥、对规范设置的明确否定,刑法采用了分散式功能叙说、不能“一放了之”的话语体系置换、年龄整体下调与多重限制并行的回应策略。然而,这一回应策略导致社会舆论对刑法的功能期许不降反升、保护与惩戒的理念认可度更加失衡、限制性规范存在异化风险。刑法应在理解、尊重社会舆论的演化逻辑与核心诉求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功能诉求与治理供给的偏差,以惩戒理念的强调带动保护理念的培植,寻找支持个别下调的正当性基础,探索“舆论诉求—刑法引导—社会互动”的“杜鹃—鸳鸯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建军 《政法学刊》2007,24(4):21-24
刑事责任年龄在中外刑事立法中均有明文规定,由于各国的刑事政策和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同,故刑事责任的起始年龄也有较大差异。我国刑法规定该年龄的起点为14周岁,为了适应犯罪低龄化及未成年人身心发育成熟提前等客观形势,有必要将该年龄适当下调至13周岁。  相似文献   

15.
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关系到刑罚适用的主体范围。而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可能会与社会实际情况有所脱节,从而造成某种漏洞,以至侵害私权。本文从我国目前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入手,分析刑事责任年龄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应综合多方因素规定刑事责任年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刑事责任年龄是对自然犯罪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规定,我国自西周以来历朝都有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本文对一些规定进行阐述总结出其特点,并分析了其产生背景及对今天的影响及借鉴。  相似文献   

17.
按照《刑法》第17条第二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达到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行为的能力,即对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备一定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因此,法律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低龄化,是否应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成为法学界争论之一。本文对我国1979年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依据与当今时代背景的变化分析,揭示了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提出应当将刑事责任年龄降至十二周岁。  相似文献   

19.
张斌 《天津检察》2009,(1):34-35
《刑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是指具体的犯罪行为还是指具体的罪名,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  相似文献   

20.
刑事责任年龄事关犯罪的主体是否适格,以及应当如何适用刑罚,在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三个关键的年龄点上,一天的差别就是罪与非罪、罪重与罪轻的区别,所以刑事责任年龄成为审查逮捕与审查起诉中必须查清的一个事实。笔者在近期的工作中屡屡遇到因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引发的疑难案件,而总结起来这些案件的问题大都出在对刑事责任年龄证据的审查上。在此,笔者结合平日的积累,就此问题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