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政府组织发源于西方,当前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西方公民社会思想发展和扩散的结果。因为有着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西方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在数量、规模和影响上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同行,其年度预算甚至超过一些小国的财政预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也是在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资助下建立的。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成员由来自百余个国  相似文献   

2.
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工具在理论和实践中已获得普遍认同,将评估运用于境外非政府组织具有多重的治理功能,可以达到建立监督和约束机制,实现境外非政府组织公共责任的根本目标。要构建境外非政府组织评估的"理想类型",应该依据问题导向的思路,对评估主体、评估内容和评估客体这三个要素进行定位,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依据评估结果给予一定的激励与约束,以此规范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使其行为符合我国国家利益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关系着重体现在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与规制、双方的合作与竞争以及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监督和批评等三个方面.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应当遵循下述基本原则,即,政府主导原则、职责明确原则以及循序渐进原则.具体途径选择则主要包括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合作力度、政府部门给予非政府组织以平等的地位、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互信建设以及改变中国非政府组织领域中存在的行政化倾向等.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四项主要职能之一,然而由于政府自身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存在诸多局限,因而公共服务社会化就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公共服务社会化将给尚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的非政府组织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二者将互相促进、共同推动政府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张建 《理论导刊》2012,(1):110-112
非政府组织近20年来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承担起了在政府、市场双重失灵的公共领域里的部分公共职能,推动了社会民生、民主政治发展,引导着企业负起更多社会责任。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其自身组织发展存在若干为人诟病之处。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经验教训,可为引导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探讨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有公民个人、政府政治等诸多视角。从国际事务的新视角来看,非政府组织则是化解矛盾的"缓冲器"、促进交流的"中转站"、捍卫公益的"先锋队",集中体现为推动和平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非政府组织为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但它也可能成为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进行渗透、颠覆、破坏活动的工具,可能引发刑事违法犯罪、诱发群体性事件、传播不良社会思潮和文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政府职能的认识逐渐完善,市场失灵让人们寻求政府的帮助.政府失灵使人们把目光放到了非政府组织上。如何让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其功能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问题。非政府组织是承接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主体,但是,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正面临着法律法规不完善,双重管理体制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约,政社不分,过分依赖政府,独立性差,监督不到位,发展的资金瓶颈等问题。要突破这些限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必须通过立法明确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帮助非政府组织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构建禁毒工作社会化格局、加强禁毒工作源头管理、推进禁毒工作社会化和壮大禁毒工作社会力量等角度阐述了对非政府组织参与禁毒实践的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正剧烈变化,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全球治理赤字"问题日益凸显,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已成为多数国家政治行为主体呼唤的共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的参与中态度愈发积极,不断贡献中国方案。关于全球治理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运用CiteSpace可视化程序对近五年全球治理国内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系统梳理全球治理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历程、研究现状及热点,不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之治"与"中国之智",提供"中国方案"。未来全球治理参与及全球治理研究需学习借鉴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经验,积极拓宽全球治理研究领域与视野。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2)
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是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的。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有非政府性、公益性、以环境保护为主旨的特点。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社会各界对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功能发挥不充分、组织自身在利益的博弈中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必须改善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生存的法制环境,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培育志愿精神,提升环境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实力,才能促进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CSSCI来源期刊文献(1998-2016)的计量分析发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但具有不平衡性;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等方面;高被引文献与论文发表时间、期刊影响因子没有显著关联;研究方法多采用规范分析法.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不足在于研究队伍仍需加强,研究领域受政策影响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边缘化的趋势.繁荣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要推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分析范式等方面的创新与转换.  相似文献   

13.
治理理论其关键的一点在于政府开始与公民社会联手对公共生活进行管理和干预.它打破了以往市场与经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传统二分法思维定势,通过授权与分权的形式完成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而非政府组织作为改革开放后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言人,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开始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开始发展与壮大,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4.
关于转型时期我国非政府组织社会功能缺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推行政府职能改革的转型时期 ,非政府组织作为重要的民间自治力量 ,并未很好地承接政府职能发挥社会自治作用 ,出现了较严重的社会功能缺位。本文分别从政府、市场经济、市民社会、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四个方面探求我国非政府组织社会功能缺位的深层次原因。最后 ,从制度分析的角度 ,认识非政府组织社会功能缺位的核心原因并分析这一缺位现象将长期持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在向周边扩张的过程中城市郊区和周边农村逐渐与之相融,形成极富特点的城乡过渡地带,社区以及该类社区的规划问题研究也随之兴起。国内学者对这一新型的社区也有了一定研究。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社区研究的基本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充分了解社区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6.
非政府组织作为宏观社会资本的主要载体,其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非政府组织利用其广泛的公民参与网络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传递;非政府组织利用其广泛的信任基础有助干实现对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筹集和分配,对政府和民众关系的协调沟通;非政府组织的普遍化互惠规范有助于实现对社会成员行为的有效约束和调节,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虞维华 《公共管理学报》2005,2(2):32-39,93-94
从"公共组织间关系"的角度研究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对传统"政府间关系"视角的一种部分超越,因此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但是,绝大多数研究者都将非政府组织作为同质性的整体进行研究,忽视了非政府组织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因此,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从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资源上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不同的政府-非政府组织关系类型,认为非政府组织在获得资源的途径方面具有结构性的差异;因此,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具有结构性的差异;非政府组织对于政府资金支持的依赖关系并不必然导致其自主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18.
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信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的信任非常重要,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揭示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作者以非政府组织的项目负责人和志愿者为抽样对象,以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为背景,通过对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信任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了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产生正向影响,政府能力比政府声誉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能否树立良好的声誉、培养较高的能力对政府部门获得非政府组织的信任与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信任的因素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特征、制度特征等;研究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更全面地考察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间的信任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时常遇到新名词的涌入以及对其理解上的分歧等问题,适不仅是一个学术课题,更是我们现代化事业的障碍,以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和法律意义为切入点,对第三部门追行法律语境分析,强调它们的法律性质和作用,对于我们正确对待第三部门的孕育和发展,具有方向性和前瞻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邹慧君 《行政论坛》2010,17(5):69-72
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是大势所趋,但现实中存在着多种制约因素影响着两者合作关系的建构,即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人身依附性,决定了两者合作缺乏相时平等的地位支撑;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决定了两者合作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撑;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不够,决定了两者合作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撑;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不受政府重视,决定了两者合作缺乏协调机制支撑;非政府组织自身不足,决定了其参与两者合作缺乏坚实的能力支撑。对此,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非政府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合作能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应加强合作,建立共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