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税制实施后,商业企业由原来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从资料看,税种改变在某些地方出现了税收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企业以异常零申报和负申报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而且申报频率增高,为此提高税收征管质量,进行增值税规范化管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零申报和负申报是指增值税纳税人当期申报应缴增值税额为零或负数。正常零申报和负申报是指纳税人在纳税期限内,因停业无销售行为,销项税额为零,或当期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大于当期的销项税额。异常的零申报和负申报是指纳税人在申报期内,有意无意地隐藏收人,或不做进项税金转…  相似文献   

2.
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范了税收征收行为,并规定了大量的纳税人程序性权利,对促进依法治税、规范征纳双方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法治的角度,该法在立法定位及立法理念、维护与保障纳税人权利、限制行政机关权力、以及立法技术等方面,尚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杨宏武 《团结》2008,(2):35-36
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沿用1992年制定本法的立法基础。放弃了1986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所确定的“漏税”概念和提法,从此漏税在税法上缺少了依据。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漏税又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违法现象。也是纳税人不可避免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正>一、土地改革是重头戏土地明年要彻底释放活力。主要有三个方面:1.三权分置;2.两权抵押贷款试点;3.土地管理法修订;三权分置解决的是把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开,从而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释放土地活力的问题。而经营权独立出来以后,就可以作为抵押物拿到贷款,从而解决了农业资金问题。而土地管理法修订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  相似文献   

5.
楚德江 《团结》2013,(3):37-40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发展。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以常住人口统计的城市化率已达到51.27%。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建成区规模的扩张速度更为惊人。2000年至2010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了60%多,远高于同期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在我国当前土地制度下,城镇扩张的唯一途径是政府征收城镇周边的农村集体土地。  相似文献   

6.
现今我国土地所有制的两种表现形式—农村集体所有制与城镇土地国有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流转同时引致高昂的交易成本,间接导致土地产值的下降。根据科斯定理,若政府作为第三利益主体出现时,土地流转变成了政府、开发商与被征收者之间的三方利益博弈,并且这三方往往很难通过谈判达成稳定一致,因此导致强制拆迁悲剧的出现。运用价值分析以及模型推理,通过科斯定理的视角论证当今土地产权结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村转居"特指农民通过土地征用和征收,户口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农民居住动迁到安置小区或在城镇购买商品房居住,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区别于单纯村委会建制转为居委会建制,伴随"村转居"而来的是长期积累的、大量的村集体资产和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如何处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8.
农民土地征收参与权是农民参与征地行政程序,就涉及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阐述主张,从而影响行政主体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行政决定的程序性权利。农民土地征收参与权在实现农民与行政主体、集体经济组织相互间的力量均衡,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目的实现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然而,农民土地征收参与能力的缺乏、参与组织的欠缺以及农民土地征收参与制度的不足,限制了农民土地征收参与权作用的发挥。培育农民参与能力,完善农民征地参与的组织体制与制度机制是突破农民参与权实现困境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收与农民权利的宪法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征收之所以会频繁引发社会冲突,根本原因在于宪法无法有效约束政府权力,制止地方政府与民争利的行为。政府既是土地征收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土地征收的主导者和纠纷的裁决者,政府必然看重政府本身甚至个别官员的政治或经济利益而淡视甚至完全忽视农民的合法权益。土地征收涉及到规范政府权力、保障农民权利和国家利益等问题,而从本质上来看,这些问题都是宪法问题。为彻底解决土地征收问题,实现农民权利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应当充分发挥宪法在约束政府权力、制止政府与民争利的行为和保障农民权利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侨园》1994,(4)
问:哪些人是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草案)。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系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和其它附着物(以下简称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问: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答:土地增值税按照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土地增值额和四级超额累进税率计征。1、增值额,系指纳税人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减除应扣除项目的金额后的余款。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商品或资产属性已逐渐显现出来,并呈现出强烈的市场需求特征.但由于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导致土地征收权被滥用,农民的土地权益被侵害.因此,对土地征收补偿必须明确,并借鉴国外土地征收补偿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佘勇 《学理论》2012,(12):38-39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及补偿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解决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正和社会进步。然而,我国目前集体土地征收及补偿过程中政府相关行为失范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了广大被征地群众的利益,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土地征收及赔偿体系,重视土地征收赔偿程序完善,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和谐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3.
大陆改革开放十几年,港澳台及外国厂商如过江之鲫,纷纷投资大陆,建立数以十万计的“三资”企业。近年来,随着优惠期满,外资企业的纳税款额在国家税收中的比重愈来愈大。涉外税收增长迅速据国家税务总局初步统计,1994年全国涉外税收有较大幅度增长,已达393亿元人民币,占整个工商税收的10%左右,且以每年60%—70%的速度递增。国家税务总局涉外税务管理司一位官员指出,涉外税收正成为中国税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涉外税收是指按国家税法规定,向外籍人员、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征收的各项税收收入。据了解,目前中国的涉外税收主要涉及11类税种,包括向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屠宰税和向外  相似文献   

14.
潘明 《党政论坛》2010,(15):51-53
“村转居”特指农民通过土地征用和征收,户口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农民居住动迁到安置小区或在城镇购买商品房居住,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区别于单纯村委会建制转为居委会建制,伴随“村转居”而来的是长期积累的、大量的村集体资产和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如何处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村民转居民”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个农民集体失去土地的过程,也是农民脱离农村、  相似文献   

15.
魏明英  陈庆红 《理论导刊》2006,(10):115-117
在税收的征收管理中,应确定科学合理的税收稽查面以减少税务机关的稽查成本,强化税收惩罚的严肃性和刚性以增加纳税人的偷逃税成本,加强和完善纳税人纳税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稽查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收不可避免,因涉及重大的利益调整,既需规范,也需谨慎启动。两岸虽然土地制度不同,但土地征收改革面临共性问题,在基本征收程序设置、利益衡量机制上均具有相似性。相比之下,大陆集体土地征收启动的前提条件失之于宽,政府享有事实上不受限制的征收权并缺乏制衡机制;补偿额未考虑所有权让渡,仅部分弥补使用权价值;在补偿价的形成方式上,剥夺了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集体所有权虚置,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共有人被架空。通过适当界定征收目的性限制,转变城镇化建设思路,克制征地行为的启动与征收规模;承认土地集体所有权平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市价补偿,打破土地供给垄断;明确征收相对人与重构集体经济组织并举,构建开放性的制衡机制,有助于平衡、保障各方利益,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李文 《学理论》2010,(27):100-101
土地征收意味着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它涉及国家、集体和农民三方的利益。建立科学完善的土地征收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闫海  唐屾 《理论导刊》2012,(4):21-23
为化解农地征收中国家与农民日益尖锐的冲突,应当在我国土地权利体系中引入农地发展权,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检讨与完善农地征收立法。农地发展权应当归属于承包该土地的农民所有。基于农地发展权,农地征收目的应当限定为公益用途,并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等程序性权利。农地征收补偿应当坚持全面补偿并兼顾生存权补偿原则,提高现行农地征收标准,增加对农地发展权的补偿。  相似文献   

19.
土地征收:正当程序的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收正当程序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造成和加剧了溢用土地征收权,侵犯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土地合理利用以及社会安定和谐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土地征用正当程序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所得税自1980牟开征以来,到2003年已拥有1.8亿纳税人,成为和老百姓联系最为密切的税种,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多年来,个人所得税法虽经一次修订,多次调整,但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税刺模式设计、费用扣除标准和扣除方法、税率、征收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由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做出了分步改革个人所得税制的决议。本文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我国国情,就如何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提出一些粗浅想法,以期对即将进行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