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益群 《民主》2006,(11):4-5
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治国理念的升华,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又一光辉旗帜,意义十分深远。初步学习《决定》,写下了一些体会和思考。1、中央出了好题目,全会做出好文章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回顾这57年以来,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总题目,艰辛地探索前进,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如果将57年粗略地划分为两段,那么前29年强调的是以“斗争”为主;直到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2.
宋福范 《求知》2007,(7):11-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适应我国社会深刻变革的需要。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应强化以下五种理念一是要强化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二是要强化执政为民的公仆理念;三是要强化执政兴国的发展理念;四是要强化依法执政的法治理念;五是要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理念。  相似文献   

4.
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目标提出来,是四中全会《决定》的重要创新和贡献。在新时期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它的民主、法治和科学和内涵,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这三大执政理念,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要按照这一方向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宋爱新 《求知》2007,(3):20-21
一、自觉实践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全力打造诚信政府部门良好形象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发展的主题。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在市委八届十次全会讲话中指出,促进和谐是执政理念,是工作标准,也是领导干部的历史责任。我们国土房管局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构建和谐是标准、促进和谐是大局、推进和谐是职责的理念。把是否有利于和谐、如何推进和谐、怎样实现和谐作为筹划工作、落实工作、检验工作的指导原则、根本任务和重要尺度,自觉把国土房管工作放到建设和谐天津的全局高度去衡量,放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全市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思考,放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中去谋划,把建设和谐天津的目标落实到管理职能和各项工作上。  相似文献   

6.
张志明 《求知》2000,(9):7-9
目前,中国共产党正处于领导中国人民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最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要求党的领导必须更加坚强有力。党只有在新形势下努力使自己成为更加善于领导的党,才能使党真正成为能够切实做到“三个代表”的党,成为适应时代要求并进而走在时代前列的更加坚强有力的党。而要做到善于领导,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必须逐步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朱海风  景中强 《理论探讨》2007,5(2):104-109
以人为本这个概念是古语新用。从内容上看,它既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也不同于西方的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实质是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对它们的批判、继承和扬弃。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它的提出,既不是对党的传统执政理念的“颠覆”,也决不是对传统执政理念简单的“重复”,而是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党自身建设需要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重构”。因此,以人为本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汪天文 《理论探讨》2007,(2):120-122
中国共产党执政57年来,其执政理念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三个代表”,走过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当前,由于时代和实践环境的变化,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重要而紧迫。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全面总结执政经验、专门论述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将深刻影响未来执政能力建设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陈勇 《求知》2005,(11):40-41
一、执政理念概念的几种表述 什么是执政理念?有这样几种不同观点表述: 1.认为执政理念就是执政的指导思想,作为一种理念,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是由谁赋予权力的?是代表谁执掌国家政权的?执政的目的是什么?为谁谋利益?服务于谁、听命于谁?宗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应该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执政?应该怎样来构建我们的执政体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及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实际情况,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时代条件,研究执政环境、执政基础及执政主体,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从增强党的执政意识,  相似文献   

11.
苗晓慧 《学理论》2014,(1):42-43
勇于担当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至今的整个发展历程,贯穿于党的各项工作始终。党从诞生、发展到逐步走向成熟的整个过程,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使命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勇于担当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理"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勇于担当精神更是共产党人必备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2.
党的执政理念与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管理创新与党的执政理念密切相关。政府管理创新既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贯彻好党的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以人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这一执政理念决定了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方向必然是建立一个民主与法治的政府、责任与服务的政府、公正与廉洁的政府、透明与诚信的政府、精干与高效的政府  相似文献   

13.
构建党的执政能力运作机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应该建立能力运作机制。能力运作机制包括评估、培育、弥补和监督等机制的有机组成。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和开发执政党的政治资源,配合能力运作机制,形成执政能力提升的有效力量。  相似文献   

14.
坚持党的宗旨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鑫良 《民主》2007,(3):12-14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11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笔者认为,《决定》的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更加积极主动地(不是消极被动地)正视问题(不是回避和掩盖问  相似文献   

15.
赵静  韩华 《理论导刊》2007,1(3):12-14
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奠定道德基石和社会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针对目前执政伦理方面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应深刻把握党的执政理念的伦理意蕴,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牢固坚持党的执政制度的伦理取向,确立公平、正义的执政制度;切实培育党员干部的道德自觉,增强执政主体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将之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成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科学发展、求真务实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提高执政能力,关键是要正确树立和践行人民权利观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人民权利观执政理念,而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权力观的蜕变是党内腐败的一个主要标志.基于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异化现象的分析,领导干部只有明确手中权力"是谁赋予"、"对谁负责"、"为谁服务"、"受谁监督"观念,树立人民权力来源观、人民权力责任观、人民权力服务观和人民权力监督观,方能确保权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党的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地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是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是理想目标。规范明确党的执政理念必将对党的自身建设、国家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先进性建设.先进性建设为党执政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以党的先进性建设来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党的执政能力是一种战略性政治资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执政党要注意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加强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