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德瑰 《当代世界》2008,(10):15-17
2008年9月1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突然辞职。日本自民党经过一番党内竞选,2008年9月22日,麻生太郎毫无悬念地成为了自民党第23代总裁,并顺理成章地当上了日本战后第30位首相。随着自民党总裁选举的顺利完成和政权的合法交接,日本的选举政治也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就自民党来说,它是怎样完成权力的转移,这个转移对日本政局又有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2.
王屏 《当代世界》2011,(9):27-29
日本自2009年9月“改朝换代”至今已有两年。在经过两任首相执掌政权之后,民主党第三位首相即日本第95位内阁总理大臣于8月30日选举产生。距离下次大选还有两年,本届内阁能否坚持到底还有相当大的疑问。且不说2012年9月份有到期的党代表选举,就是随时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也不是没有可能。  相似文献   

3.
一场无悬念选举 2006年9月,日本政局再度进入多事之秋.一场基本上没有悬念的自民党总裁选举战已经开始并将于9月下旬揭晓.日本现任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当选下届自民党总裁已成定局之势.另外,日本第一大在野党民主党也将改选党首,小泽一郎将继续连任.在接下来日本国会举行的首相提名选举中,由于自民党拥有众议院多数议席,因而自民党总裁将当选小泉之后的日本新首相.日本政坛持续5年多的小泉时代将让位给日本政坛上的新星--安倍晋三.小泉之后日本的政策走向与中日关系是国人关注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4.
连智 《当代世界》2010,(7):70-72
2010年6月4日,曾担任鸠山内阁副首相的菅直人接替鸠山由纪夫出任民主党新党首并就任日本战后第94任、第61位首相。在日本政坛摸爬滚打整整30年的菅直人终于登上了政治生涯的顶峰。菅直人是民主党实现历史性政权更替后推出的第二位首相,也是日本国民在连续经历14年的“世袭议员首相”时代后迎来的又一位“平民宰相”。  相似文献   

5.
李晨 《当代世界》2009,(10):17-19
应日本外务省邀请,中联部副部长刘洪才率中联部代表团一行5人于2009年9月13~17日访日。 2009年8月30日,日本举行了第45届众议院选举,民主党一举获得480个议席中的308席,以压倒性优势击败自民党,以民主党为主体的新政权应运而生。按照日本政治日程安排,9月16日召开特别国会选举产生新首相。  相似文献   

6.
刘柠 《南风窗》2007,(1):79-80
如果安倍2007年能顺利度过内政改革和参议院选举的考验的话,对中日关系也许是不坏的选择。但如果安倍政权超越“短命”成为“长期政权”的话,日本“普通国家”化进程就会提速,这反过来又会刺激中日两国新一轮民族主义的对立。这是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7.
■2009年12月16日,日本首相、民主党总裁鸠山由纪夫与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举行了会谈。双方着重讨论了普天间美军基地搬迁问题。这是自2009年9月日本政坛实现政权更迭以来,两党党首的首次会晤。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7月10日,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结果揭晓,自公两党执政联盟所获席位超半数,加之赞同修宪的大阪维新会和守护日本之魂党及部分无党派人士,修宪势力在参议院总席位已超过三分之二。在掌控众参两院背景下,安倍政权会何去何从,值得密切关注。2016年7月10日,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结果揭晓。此次选举共有九个主要政党及无党派人士共389  相似文献   

9.
2009年民主党政权的成立使日本两大政党制的发展迎来高潮.日本短期内再度实现两党政权轮替的可能性较小,但政党竞争在选举层面形成了主要在两大政党之间展开的格局.以2012年民主党政权的崩溃为转折点,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向极端多党化.安倍时代形成并延续的"一强多弱"政党格局或将成为日本政党政治的"新常态".进入"后安倍时代",自民党与公明党间的执政联盟也将继续保持稳定并具备长期可持续性.第一在野党的再度崛起成为难题,在野党的政治重组将呈周期性循环态势.  相似文献   

10.
伊朗伊斯兰政权创立伊始,具有现代政治理念的三权分立的治理方式就被嫁接到法基赫主宰的伊斯兰政权体系上,选举制度被纳入伊朗的政治系统中,并为伊斯兰政权的合法性提供依据,由此而形成的“伊斯兰民主”,在中东地区可谓独树一帜。因此,选举乃是伊朗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然而,作为选举,最为重要的是它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否则,选举结果就很难被选民所认可,甚至会引发激烈冲突。2009年6月举行的伊朗第十届总统大选,围绕着是否存在选举舞弊问题,最终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性示威并演化为深刻的政治危机,不仅对伊朗政局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且对未来伊朗政治发展道路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