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海荣 《实践》2013,(8):52-53
人类文化是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这种进化和发展构成了人类的文明史。文化变迁是一切文化都必然遵循的发展规律,草原文化也不例外。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而发生的形态与结构的变化、载体与功能的转移及价值观念的更易,都表现为草原文化的变迁,并因此呈现出盛衰互见的发展曲线。  相似文献   

2.
杨翰卿 《学习论坛》2005,21(8):15-16
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特征与时代特征。文化创新在理论结构上,可以归结为,文化创新主体在一定的动力系统作用下,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文化创新资源,按照科学的创新标准和指导原则,以一定的价值取向为核心,具有积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文化创造与革新活动。  相似文献   

3.
1949年以来,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经历了"兴--衰--兴"的曲折发展过程,它并不完全与当代中国法制发展的兴衰同步,而有其自身规律.在某种程度上,现阶段中国重建人民陪审员制度更多的是从建立人民司法的政治大局考虑的,正像解放初期建立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为了打破旧的司法人员对审判的垄断一样,在新时期强调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复兴的政治意义远远要大于解决诉累的意义.本文以新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变迁为视角,探索制约这种变迁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商景龙  张勇 《实事求是》2006,192(5):21-24
社会结构的本质是历史时间,社会结构变迁乃是历史时间的流动。在历史时间中不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历史单元。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有着具体而丰富的表现形态。作为中国社会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具体化地表现为对历史前进承担着不同角色的社会成员。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急剧发生的时代,这个主体被化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处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而言,社会基本矛盾往往表现为现在经济体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形态,在中国现阶段则表现为体制转型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精神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民族精神、文化精神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以梳理,认为在中国古代,轴心时代一度生机盎然的民族精神在秦汉以后被统治者的文化精神所窒息,造成社会发展的长期停滞。近现代以来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民族精神再次觉醒,但由于没有人民政权的建立,民族精神还是未能实现时代的转换。今天,在“三个代表”的正确指引下,中华民族精神正在实现时代的升华,成为民族复兴最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正进行着全面转型,在这些转型中,必然会发生多方面的人们意识和观念上的冲突。上述冲突主要体现为:国民与公民、群体与个体、单位与社会、道德与功利、官本与民本、政策与法律、平均与平等、和谐与竞争、封闭与开放、理想与现实等新时期的意识和观念冲突。这些冲突大都源于当代人们新的生存方式的生成,而新的生存方式要求展现出与其相适应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体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生了诸多新变化,总体上表现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些核心价值在经过创造性转化之后继续焕发活力,同时又有诸多传统文化因素保持不变。造成这种"变"与"不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动力机制是什么?基于政治文化变迁的一般理论,结合历史社会学的研究,审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与方式需要注意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进步时间观、循环时间观、多元时间观等多重时间观的叠合问题;二是政治倾向、经济倾向、意识形态倾向等多重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余青  付丽军 《四川党史》2003,(6):31-31,30
毛泽东的民族文化思想是他的博大精深的文艺思想的组成部分。在文化的民族性问题上,毛泽东坚持尊重民族文化传统,承继珍贵文化遗产,同时又提倡博采众长,融汇中西,保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特性,他倡导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文化)思想,在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历史进程中,曾创造过无比辉煌的成就。今天,历史的车轮已进入了21世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续和发扬毛泽东民族文化思想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文试作论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其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价…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伟大人物,不仅因为是党、军队和国家的缔造者,而且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再塑者,他的人格、他的事业、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和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要求。在建党80周年之际,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对我们在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国社会价值观经历了巨大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特征是主流价值观式微、非主流价值观兴起。具体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集体主义淡出与个人主义彰显;从道德主导到利益主导;从价值观多元化到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5,(6)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家庭由于社会支持的缺失,导致其在今天的风险社会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而这种问题的出现与农村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对我国农村留守家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也给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带来了挑战。因此,必须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各种资源,从正式的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两方面入手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从而解决农村留守家庭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中国,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要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农村改革以来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标志是政治权威衰退而经济权威上升、农业劳动力者大量减少而务工人员迅速增加、民间权威人物从老年人转向年轻人、家族的影响日渐衰落而新兴组织和政府的影响逐渐增强。所有这些变化都肇始于农村的产业分化和相应的劳动分工,新产业的出现导致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农村的收入分配出现了新的格局,也使很多农村劳动力获得了新的就业机会从而得以独立于家庭或家族。很多农村家庭因收入的变化而发生了地位升降。农村专业化促生了很多新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而替代了传统的家族。  相似文献   

15.
赵振霞  谭明 《世纪桥》2003,(4):41-42
我国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所发生的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等的变化,带来人们新旧观念上的冲突,造成人们价值观念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并易出现较明显的社会失范,导致一些社会化问题的出现。为此,探讨转型时期社会结构体系的变化与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关系,确立新的价值观念体系,推动我国向现代化目标顺利迈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五四"涵容着现代中国先进政治意识和先进文化精神,在现代中国社会进步历程中,为中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现代文明的艰辛努力,提供了丰厚的、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至今,伴随着中国经济曲折发展的艰难历程,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也不断发生分化。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出现。科学分析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及各社会阶层的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地位变化,正确评价社会阶层结构变化所引发的不同利益需求,能更好地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二元结构不仅存在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而且也渗透到政治文化之中,构成诸多复杂而矛盾的二元现象。要真正消解二元问题,就要更多地关注农民、农村和农业。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正经历一个"社会结构紧张"的时期。由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状况彻底被打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结构的形成要经历一个不断摩擦、对立,甚至在构建某种情况下会产生激烈冲突的过程。"仇富"、"仇官"现象是"社会结构紧张"时期的突出表现,它对和谐社会提出了一个严峻挑战。能否化解"仇富"、"仇官"现象,顺利解决"社会结构紧张"的状况,将决定我国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张杰 《理论学刊》2006,2(4):23-26
社会的发展变化终究要以一定的社会结构体现出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经历了两次重大变迁,而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转变与社会结构的变迁是一个互动的历史过程。在社会分化与社会结构重构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状况事关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对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质的飞跃,完成了执政思维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