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六霍起义是以六安、霍山为中心区域,以农民起义为主体,与民团兵变相结合的一系列武装起义的总称。1929年11月8日,在中共六安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六霍起义首先在六安县独山镇(今属六安市裕安区)爆发。在县委常委周狷之的指挥下,数千农民手持大刀、长矛,包围民团驻地马氏祠堂,占领了独山镇。  相似文献   

2.
彭苏 《红岩春秋》2024,(4):56-61
<正>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主力1.7万余人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进入贵州后,红二、六军团攻占黔西北黔西、大定、毕节三县,扩大队伍5000余人。其间,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白皮红心的国民党毕节专员红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后,经湖南中西部地区进入贵州东部。而后遵照中革军委电令迅速西进,渡过乌江,前往贵州西部毕节一带建立红色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红色裕安     
《党史纵览》2011,(12):57
裕安区是1999年12月六安地区撤地设市后成立的新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江淮之间,东倚金安区,北接寿县,南邻霍山,西连  相似文献   

4.
贵州抗日救国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长征在贵州期间帮助建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同政治派别、不同成分的一支抗日反蒋地方武装。 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转战到达贵州西部,建立了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六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从党的创立到新中国诞生,六安保持28年红旗不倒,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六安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共组织建立较早的地区。在大革命时期,今六安市境内的金寨县、六安城区、裕安区、霍邱县等地纷纷建立了党的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震动全国,苏家埠战役光耀军史,一首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从这里传唱天下。  相似文献   

6.
<正>1929年5月6日夜,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商城县南部地区(今属安徽省金寨县),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这就是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又称商南起义)。该起义是一次多点联动的农民暴动与民团士兵暴动相结合的起义,在诸多暴动点中,丁家埠民团暴动是整个起义的关键。本文主人公王玉田,当时就在丁家埠的民团当兵,  相似文献   

7.
去年下半年,我们先后调查了宣城、徽州、安庆、六安四个地区的泾县、旌德、歙县、休宁、岳西、霍山六个县,广泛听取了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以后,对山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三中全会以后,这些地区纠正了“以粮为纲”的指导思想,开  相似文献   

8.
1935年11月,当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简称红二、六军团)退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时,为了钳制敌人,留下了红六军团第18师(简称红18师)。红18师经过50天的浴血奋战,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跳出了敌军的层层包围圈,胜利完成了留守根据地的任务。认真探讨红18师留守根据地的历史作用,对于深入研究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史  相似文献   

9.
十三、吃喜酒 周维炯夺枪论利害 柯守恒胆寒 周维炯从商城回来,将情况向区委作了汇报。区委认为:王继亚的美人计失败,说明我们的起义计划是严密的。这时,党的“六大”精神也传达到了商南。区委决定在1929年3月27日立夏节晚上,以丁家埠民团为重点,由周维炯担任军事总指挥,举行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10.
以《辞海》为代表的部分工具书,在介绍豫东南红军和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周维炯时,说他曾于“1926年赴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过,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年底,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为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在毛泽东的倡议和组织下,翌年1月16日在武昌设立了湘鄂赣三省农民运动讲习所筹备处。后经武汉国民党中央决定,将此机构扩大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由国民党中央农民委员会管理,毛泽东主持具体工作。4月4日,讲习所正式举行开学典礼。由上可见,1926年武汉没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机构,也就没有周维炯在该所学习之事。笔者曾于1983年走访了周维炯的胞姐周淑敏老人,据她介绍,周维炯于1926年7月毕业于河南省商城  相似文献   

1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随后,我党在各地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因各根据地之间缺乏联系,以至于部队的番号出现了重复使用的现象.其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就先后组建了五支,即:东江地区的红六军、鄂西长阳红六军、赣西南苏区的红六军、湘鄂西洪湖苏区的红六军以及洪湖新红六军.现将各支部队的发展历程按时间先后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塔卧红校     
1934年,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后,开辟了湘鄂川黔根据地。随着红军队伍的扩大和根据地的日益发展,干部缺乏便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情况下,1934年12月,红二、六军团在永顺塔卧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分校”,简称“红校”或“红四分校”。红校1935年4月撤离塔卧,前后办了5个月。红校校长王震,当时是红六军团政委、省军区副司令员。副校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张平化,教育处  相似文献   

13.
在湘江战役中,广西"新民团"配合桂系军队多次向红军发起攻击,给红军造成了重大损失.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民团武装对过江红军的追击和对未过江红军掩护部队的寻歼较为积极,也使红军遭受了较大的人员损失.湘江战役前后民团武装的表现,使中共领导人认识到广西的民情条件不适合建立根据地,从而作出了进军贵州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
正在金寨这片红色土地上,曾经爆发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两大起义——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诞生了12支师级建制主力红军队伍,涌现了59位开国将军,张贻祥就是其中之一。他生于1909年1月,是该县南溪镇南湾村吴家湾人。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军战士、红二十五军班长,独立第四师排长、代理副连长,红三十一军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教导队政委,援西军特务团政治处主任,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立夏节起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长  相似文献   

15.
游平伟 《当代贵州》2012,(23):18-19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黔北重镇遵义。中央红军在黔北转战近3个月,加之此前红三军(后改为红二军团)曾转战务川县,红六军团曾转战余庆县,红二、红六军团再度转战余庆县,红军及其游击队的足迹遍及黔北各县。在中央关于创建黔北苏区根据地的决策指引下,党和红军领导黔北人民开展了创建黔北苏区根据地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挺进柴山堡建立根据地 工农革命军回到起义区,迅速联系上了王秀松、吴焕先等人,给正在坚持斗争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广大群众揭竿而起,紧密配合工农革命军,向土劣武装"清乡团"、民团展开了猛烈的反攻。先后打垮、消灭、驱逐了袁家寺、檀树岗、箭厂河、许阁楼、长冲、长塘边,两道河桥、潭畈河等地的反动民团和"清乡团",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7.
难忘的1935年     
在我的记忆里,1935年是最难忘的一年。  这年三月,我受陕甘边特委指派,到东地区开辟根据地。所谓东地区,是指陕北的甘泉、宜川、洛川一带,这里位于陕甘边根据地东边,人口众多,物产也较丰富,当时还被反动势力所占据。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对于巩固和扩大陕甘边苏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极为重视,亲自找我谈话,交待了任务和注意事项。就这样,我带着几个干部和一支30多人的警卫队出发了。  那时的东地区,乡村都有保甲组织,不少地方还有反动民团,县城住有国民党的军队。我们在红26军42师骑兵团的…  相似文献   

18.
正安徽省金寨县位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1932年建制,始名"立煌县",1947年改称"金寨县"。1924年秋起,其境内就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1929年5月至11月,境内及周边先后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创建了豫东南、皖西两块革命根据地。1930年6月,  相似文献   

19.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战略转移过程中,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境内。红三军(1931年由红二军团改称)进入巫溪、巫山、黔江、石柱、彭水、酉阳、秀山,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南腰界会师后东进湘西,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红四方面军进入城口、开县,改编川东游击军为红三十三军,解放城口全境,建立城口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扩大和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一部进入綦江,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红一  相似文献   

20.
六军团军团长肖克 红六军团政委王震1936年2月上旬黔西会议后,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在黔西北地区深入发动群众,积极有效地开展根据地建设的各项工作。由于红军在黔西北地区的影响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