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主要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有6000多名外国留学生在这里学习。世界的语言有数千种,他们为什么选择了汉语作为他们的专业呢?本刊记者采访了6名四年级经贸汉语系的学生。下面是他们的自述。  相似文献   

2.
朴美玉 《人民论坛》2012,(23):236-238
来华留学教育是国际交流的组成部分,留学生和各种身份的中国人都是语言环境建设的参与者,他们选择的交流方式是在各种教育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从来华留学教育的实践视角看,中国的国际语言环境始终具有本国语言与文化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北京语言学院坐落在北京市西郊,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一所专门培养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高等学校。三十八万平方米的校园内,聚集了来自世界五大洲一千多名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青年学生。他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学习汉语、瞭解中国——来到这里,使这绿荫匝地的校园成为活泼欢快的汉语学习中心。  相似文献   

4.
关于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香 《前沿》2007,(12):100-10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我国学习汉语,在这种形势下,就我国目前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建议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措施,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将我国的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更好。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教兴国战略持续推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取得的骄人成果令世界瞩目。地处祖国南疆,占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位置的广西,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日益密切,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来自东盟国家及其它国家的留学生。根据教育部2004年的统计,全年共有来自178个国家的110844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学习。来华留学生数量创历史新高,比2003年增加了42.63%,是近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近年来到广西各高校的外国留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东盟各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至今年9月份,广西大学共有留学生198人,其中来自东盟各国的就有115人;广西民族学院的在校留学生人数达214人,其中来自东盟国家的就有185人。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高校留学的东盟国家学生也不少。在来桂的留学生中,不少学生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是华人。过去,他们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艰难地在异国他乡打拼,但其内心都跳动着思乡的音符,驿动着中华文化的情结,渴望着祖籍国的强大,期盼着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为了使子女学习纯正的汉语以利于...  相似文献   

6.
外刊     
《小康》2007,(10):15-15
中国像磁石般吸引外国人学生去中国不再仅仅是为了语言训练,中国也不再是到海外留学的学生比到本国留学的学生多的国家。2005年,中国第一次经历这种状况:在中国留学的学生在14万以上,超过前往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数目(大约是12万)。去年,在中国学习的外国学生人数超过16万,他们来自184个国家和地区。当中40%的目的不仅限于语言培训。韩国学生最多,为5.7万,日本次之,为1.8万,而美国有1.1万。  相似文献   

7.
西方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无高低贵贱之分,强调的是干事业的兴趣和自在愉快。而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其成功与否,并不是靠与别人比较来证实,更不需要通过其他人的肯定来获得满足和回报。在中国留学的外国人,几乎都与中国大学生结为一帮一的互助组,你教我汉语一小时,我帮你纠正英语一小时。在中国留学的老外圈子里的“官方语言”,是一套自己独特的洋汉语。比如,老外汉语里把互相学习的伙伴称其为我的“互相”。留学生间的对话常常是中英合璧,比如“How's it going?”“Oh,its just‘taimafan!’”(“你今天怎样?我今天太麻烦了。”)留学生与中…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0,(23)
正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有约585.71万名青年才俊走出国门,他们大多数在欧美发达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的前沿知识,其中313.20万名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近年来,出国留学的温度只增不减,据统计2018年我国出国人员达66.21万人,回国人员也逐年攀升,2018年达51.94万人,回国人员中有35%的人期望到高校或研究机构工作,占据了留学  相似文献   

9.
小陈是一家报社的记者,他的汉语水平比较高,每周有一个晚上要赶到北京城东的国贸饭店,去教一个韩国人学汉语。小陈的这位学生刚到北京工作,出于工作需要,他希望学会讲汉语。几年前,外国人学习汉语主要还是对这门语言感兴趣,或者出于对中国灿烂辉煌的文化的迷恋。而这几年,随着中外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发展,外国企业与中国的商务往来越来越多,公司老板在聘用雇员时开始注重网罗懂汉语的人才。汉语似乎一夜之间成了“香饽悸”。近几年不仅许多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各大学学  相似文献   

10.
范立强 《当代广西》2013,(17):30-30
"来中国之前,我说汉语非常结巴。在中国‘修炼’5个月后,中文才慢慢流利起来。"泰国留学生谢雨(中文名)兴奋地说,常和中国朋友聊天、吃饭、玩耍,是自己学好中文的"秘籍"。今年3月,泰国碧武里大学中文专业大二学生谢雨,和她的10名泰国同班同学一道暂别母校,以交换生的身份走进了广西民族大学,"安家"南宁10个月,潜心学习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7,(14)
<正>政策更宽松一点,让外国人在中国创业就业更容易一点,这是大多数外国留学生的心声。他们同时还希望日常生活方面能更便利,比如租房、住酒店、上网等方面能够有更多选择空间。"我喜欢了解中国对外国人的政策,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在中国肯定要去了解。"当问及是否了解最新的绿卡新政,来自埃及的留学生王海波这般对《小康》记者说。对于外籍留学生来说,与他们相关的中国政策确实关涉他们的未来。最近,中国政府向外籍友人和外籍华人"发福利"了,其中就惠及创新创业的外籍留学生。  相似文献   

12.
我叫弗拉基米尔,中文名叫叶展飞,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广播孔子课堂学习了近两年的汉语之后,到中国进修学习了一年。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学习汉语和在华生活的感受,希望我的心得体会能对那些热爱中国和中国文化、想到中国学习的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全球“汉语热”日渐升温。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之外,全球有3000万人在学习汉语,迄今已有近百个国家两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 “太阳之下,每个人都会长大,有机会选择说话或者保持沉默。现在,到了人们讲汉语的时候了。”美国大学理事会主席卡帕顿这样认为。法国教育部汉语督学自乐桑将人们学汉语的理由表述得更为直接:“现在,汉语已经成为一张就业王牌。” 汉语,这一传承了几千年、具有无与伦比表现力和独特美感的古老语种,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重要的原因是它背后蕴藏着的巨大的中国机会!  相似文献   

14.
胡颖 《小康》2005,(3):56-56
英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加上拥有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的独特优势,一直是世界上主要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国家之一。2002年,赴英留学的人数首次超过了美国,英国成为吸引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目前,在英的中国留学生已超过6万人。  相似文献   

15.
按照相关法规,在华外国留学生未经批准不能兼职打工,但不少留学生为了各种目的,悄悄打起“黑工”如今南宁市众多高校中有不少外国来的留学生,他们在学习之余,“偷偷”走出校园,参与各种兼职。他们或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或是为了增加阅历,亦或是单纯为了挣钱……  相似文献   

16.
陈萍 《八桂侨刊》2004,(6):24-25
有研究表明,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目的语学习成就,肯定的态度会导致学习的成功。在中国,印尼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对他们的汉语学习成就是否也会有如此大的影响?本文想在国外有关目的语文化的态度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的研究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探讨印尼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与他们的汉语学习成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袁哲 《求索》2010,(5):245-248
近代中国的法学留学经历了法学留学的初创、政策确立及理性发展三个阶段。法学留学的资金来源有官费和自费两种,留学去向有西洋法学留学和东洋法学留学。1874年自费赴西洋学习法律,是近代中国法学留学的开端。1899年赴东洋学习法政,是近代官费法学留学的开始。1900年至1905年,清政府确立了法学留学政策,再加上甲午战争的刺激,出现法学留学高潮,尤以东洋法学留学为主。1906年至民初,法学留学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从晚清至民国。总体而言,政府对法学留学采取限制性政策,但法学始终是留学的主流学科。法学留学生也是自费生多于官费生,东洋法学留学生多于西洋法学留学生。  相似文献   

18.
来华留学渐趋热邓树林正当中国莘莘学子负芨远渡重洋到世界各国留学的时候,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1978年以来,中国接受来华学习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普通进修生、高级进修生、研究学者累计达8万人。他们分别来自五大洲144个国...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在西学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在走向世界。随着大批英美传教士来华,汉语学习成为一项备受重视的工作,各种字典也应运而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他们创办了一系列外文刊物,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传播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体现在对儒家典籍的翻译上。他们在学习汉语、翻译中国典籍的过程中开始改变态度,对中国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环球     
《就业与保障》2005,(3):35-36
俄罗斯鞋业企业争聘泰顺农民打工,英将允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在英工作一年,法国失业率创5年新高,印度政府为纺织业打造激励措施,汉语教师炙手可热韩国将加大选拔教师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