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农村生活方式建设,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是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关键环节。针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至今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及其消费方式、休闲方式、交往方式等依然比较落后的现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创新性举措,构建农民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婚姻是衡量其进步与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在长期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凉山彝族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姻风俗制度,是凉山彝族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上讲,它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又反过来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凉山彝族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  相似文献   

3.
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一定的生活方式首先取决于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特征,同时一定的生活方式又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深刻的影响。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先进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逻辑是我们理解网络空间主权产生及其正当性的“钥匙”。主权观念诞生于由生产力发展、生产方式变革而形成的经济社会之中,其本身的确立和发展又为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创造有利条件。网络空间主权的产生和发展同样是循着这一逻辑展开的:网络技术渗透到当代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存在于网络空间的新的经济社会关系,这些新的关系只有在国家主权的规制下才能保障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和扩散地,是发展社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依托。城市的文明程度直接反映着一个地区的精神风貌,表现着社会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创建文明城市,就是把两个文明有机结合,促进城市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有利于推动城市从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到人的素质、文明程度的跨越式发展。濮阳市从1999年开始,就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点来抓,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环境更加宜人,市民素质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增幅已位居全省前列。实践证明,创建文明城市是开发经营城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生活方式与青年现代素质的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方式与青年现代素质的养成黄志坚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形成的现代生产方式,必然带来现代生活方式。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每前进一步,都会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青年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秩序、生活追求和心态,无不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凡不适应科学技术新发展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摒弃传统以工业快速增长为目标,对自然界破坏极大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建立新型环境友好型、协调型的发展模式,走科学发展之路.我们要在道德规范、政府管理、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转变观念,以科学技术为基石,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建立绿色GDP考评标准等多种手段,大力发展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
张中瑞 《理论前沿》2001,(12):32-32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特别是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作出的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永保其先进性和执政地位的根本的政治原则 ,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始终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庄严的历史使命。早在150多年前 ,马克思就指出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 ,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 ,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 ,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为首的社会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  相似文献   

9.
论文突破了对价值观基础的传统释义,阐释了价值观的深层基础、现实基础以及价值观基础中的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社会生产方式是价值观的最深层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价值观的性质,它们的变化是价值观发生变化的根本动因.价值观是文明社会的产物,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组成的社会文明是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文明之中,包含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它们赋予价值观以历史和文化特征,因而是价值观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规划引领、定位发展,节约优先、量力而行,产业支撑、科学运作。从根本上说,要把这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办实办好,一靠觉悟,二靠制度。要把生态文明从作为一种自然环境的认识提升到作为一种文明境界的高度来认识,把生态文明建设从局限于物质生态建设的认识提升到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要以科学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1.
党和政府对在群众中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给与高度重视.在<"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表彰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农民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结构转型、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三者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社会转型决定着人们价值观变化,而价值观的变化叉相应地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转型使农民价值观上出现了以下变化竞争、商品、开放与自主意识的形成;这些新的价值观又使农民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与婚姻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而且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社会风气和民族精神,创造与社  相似文献   

14.
建设新农村要实现“三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体现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上,着力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了“两山”论、生态生产力论、生态民生论、生态文明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论点,“四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两山”论科学阐释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生产力论彰显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生态民生论强调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论揭示了生态环境对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面对物质层面上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而且要面对认知和态度层面上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思维方式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导,推进思维方式转变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共性要求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为依据,并将其落实到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上。  相似文献   

17.
绿色生产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探索建立的可持续发展生产体系。构建这个体系,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绿色生产体系构建主要包括形成绿色产业结构、变革资源能源利用与供给方式、推行高效环保生产方式、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及健全法规制度体系等方面。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勇立时代潮头引领航向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是一场推动社会生产力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崭新道路,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一个不断推进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德州市通过同步推进农村“居住社区、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转变、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德州“两区同建”战略的经验是,新型城镇化必须基于规划引领,培育高效的产业支撑,处理好效率、平等和稳定的关系,并注重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人口革命 ,是指伴随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变化 ,人类对自身生产即人口再生产在其数量、质量、结构和人口的空间运动等方面作出的相应调整和改革。每一次人口革命都意味着人类发展新的变化 ,形成新的人口供求关系 ,带来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口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改造自然与社会能力的发展。新人口革命呼唤观念的突破和理论上的创新。(一)新人口革命需要深化对生产力本质的理解 ,实现“两种生产”的协调统一建国以来 ,我国人口发展先后经历两次转变 ,初步完成了两次人口革命。这两次革命在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指导下 ,…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化的动力系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现代化的动力问题,是现代化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使国内外理论界深感困惑的一个大问题。这里不妨先简述一下国内外关于现代化动力问题的几种主要观点。马克思用了生产方式这一概念来阐述他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来自生产方式内部的两个方面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美国学者布莱克专门著有《现代化的动力》一书,在书中他写道:“如果必须给‘现代化’下一个定义,那么可以这样说,它是历史形成的各种体制对迅速变化的各种功能的一个适应过程,这些功能因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控制环境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