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成昊  郑乐锋 《东北亚论坛》2023,(2):98-114+128
拜登执政初期,美国对俄政策出现新变化,呈现明显的双轨特征。一方面,拜登政府以价值观为引领继续对俄保持强硬;另一方面,美国一度寻求构建“稳定且可预期”的双边关系,积极推动美俄战略稳定对话。然而,乌克兰危机迫使拜登政府不得不二次调整对俄政策,联合盟友通过全面制裁和政治孤立实现“弱俄“以“遏俄”的战略目标。传统建制派回归及两党执政理念差异,对俄战略“三观”的延续与调整以及中国、欧洲等第三方因素是拜登政府对俄政策演进的主要动因。乌克兰危机长期延宕导致美国战略界逐步出现对俄政策反思,国内民众也更不愿承受对俄强硬的代价,美国对俄政策存在一定回调空间。但由于美俄面临地缘政治和战略认知冲突、结构性矛盾以及美国国内政治束缚,美国对俄政策演进有其限度,美俄关系难以本质逆转。同时,乌克兰危机引发美俄欧新一轮剧烈互动与博弈,深刻塑造大国关系格局,中国应在变局中抢抓机遇,为自身发展塑造良好的外部战略环境。  相似文献   

2.
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对拉美政策奉行“新门罗主义”,加大了对拉美国家的干预,反映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领域,如鼓噪“美国优先”,大打“贸易牌”“移民牌”,使前任奥巴马政府与古巴关系正常化的努力出现全面倒退,甚至拒绝承认委内瑞拉民选总统马杜罗而另行“任命”一个代理总统瓜伊多等。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拉美政治、经济格局也经历着深刻变化。中国、俄罗斯等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落地生根,深化了中拉政治、经济互信;俄罗斯强硬支持委内瑞拉加剧了美俄博弈,导致美国“后院失火”的可能性增大,迫使特朗普深度调整美国对拉美政策。这一政策调整对美国究竟意味着全球战略扩张还是战略收缩,值得探讨。特朗普的拉美政策不仅会影响美拉关系及美拉双方的发展,也将影响中拉关系的发展。本文尝试对美国“新门罗主义”拉美政策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考察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新政府开始调整对俄政策,并得到俄罗斯方面的积极回应,俄美互动出现新的发展态势.布什政府对俄"挤压与削弱"政策受挫、美俄势力此消彼长、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俄美广泛共同利益的存在是促使奥巴马调整对俄政策的主要动因.以奥巴马对俄政策调整为契机,俄美关系未来有望进入一个"合作加强、对抗减少"的"建设性"阶段.  相似文献   

4.
乌克兰危机以来,由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和政治军事遏制,俄美关系陷入长期对抗。俄美对抗的根源在于美国不断削弱俄罗斯对其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和企图改造俄罗斯政治制度。同时,基于军事安全互动的俄美关系基本结构也使两国难以摆脱安全困境。拜登执政后,美国对俄推行"强力遏制+有限合作"政策,普京政府可能以反制与合作两手策略应对,既避免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也不会卑躬屈膝地与之和解。未来一段时期内,俄美关系仍将延续对抗状态,难以实现正常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普京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对美国提出严厉批评的国内国际背景,联系俄美关系近期出现的一些新的动向,提出了俄美关系将进入一个以矛盾和斗争为主的新阶段,主要体现在俄罗斯争取大国地位的目标与美国维护单极世界地位理念的矛盾、俄美在俄罗斯近邻周边的挤压与反挤压的斗争将趋于激烈、俄罗斯国内政治表现出的权威主义趋向已逐渐成为俄美关系最为严重的问题领域。  相似文献   

6.
黄凤志  丁菱 《东北亚论坛》2019,28(3):102-113,128
"极限施压"政策是否是朝鲜在2018年回到无核化谈判轨道的决定性因素,是学界的一大研究热点。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随即对朝改行"极限施压"政策,利用美国的超强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对朝鲜实施全方位的高压威吓、惩罚和孤立,以迫使朝鲜弃核求和。2018年朝鲜半岛局势发生新变化,从金正恩的新年讲话、平昌冬奥会、朝韩板门店宣言到美朝签署联合声明,美朝关系发生新变化,朝鲜半岛显露和平曙光。特朗普政府对朝"极限施压"政策的战略意图是先"极限施压"迫使朝鲜屈服再与其接触,其与金正恩政府先确立可信拥核事实再逼美和谈的战略意图发生共振,使得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大为缓和。美朝第二次首脑会晤无果而终,表明半岛无核化进程不会一蹴而就。鉴于美朝之间根深蒂固的敌意与不信任,"极限施压"将长期作为美国対朝政策的基本面。探讨特朗普政府对朝"极限施压"政策及其特点、效能,对于认知朝鲜半岛局势变化及其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俄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中极为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伊战后正常而稳定的发展是俄美关系的主要走势,其原因是俄美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只是局部的,两国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而正常稳定的俄美关系发展走势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也将主要是正面的。  相似文献   

8.
前些年,布什政府对俄罗斯奉行的"挤压、遏制及削弱"的"单边主义"政策,致使美俄关系陷入日益"冰化"的状态。奥巴马上台后,呈现出谋求修复和改善与俄罗斯关系的政策调整趋势,而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挫败、俄罗斯方面的积极"抗争"以及美俄势力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等则是美国对俄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以美国对俄政策调整为契机,美俄关系有望进入一个"合作加强、对抗减少"的"建设性"新阶段,然而,由于一系列制约性因素的存在,俄美关系的实质性改善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从2004年10月开始,俄美两国间的三大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普京政府被迫终结对美国的战略妥协,转而对其实行烈度不断增强的战略反制政策.该政策具有迫切性与抗争性、有选择性与适度性、制衡性与防守性的特点,同时也带来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从美对俄战略看当前美俄的紧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美国弱俄、抑俄政策是冷战时期对苏“遏制”战略的继续,意识形态的对抗贯穿美苏和美俄关系的发展过程。近些年来,美俄不断形成相互挑战之势,今年俄格军事冲突又导致美俄对抗势头加剧。但两国不会回到冷战时代,非敌非友的两国关系将会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11.
布什政府上台后,大幅度改变克林顿政府的俄罗斯政策,采取驱逐俄外交官、停止向俄提供贷款、削减帮助俄销毁核弹头的资金、逮捕俄白联盟国务秘书、会晤“车臣外长”等行动,并公开宣称俄对美及其盟友构成威胁。美新政府调整对俄政策,导致了美俄关系逆转。面对美咄咄逼人的态势,国力衰微的俄罗斯,虽不能与美进行全面对抗,但也不会毫无作为。然而从总体上审视,美俄关系不会倒退回冷战时期。但是,美俄是世界头号和二号核大国,其关系的变化将会对大国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特朗普执政一年多来,美俄关系不仅未能"解冻",反而进一步跌入"冰点",美国对俄罗斯持续加重制裁,双方"外交战"、"媒体战"和在中东的地缘政治争夺日趋激烈。美俄关系持续恶化既是两国实力对比悬殊、相互认知错位以及互信锐减的结果,也受到各自国内政治因素的强烈影响,折射出美俄矛盾正在加速从外源性向内生性转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有限对手"将成为美俄关系的"新常态"。在国际局势深刻调整和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更主动地引领中美俄三边关系的良性互动,避免大国竞争进一步升级,以中美俄三边协作共同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军事冲突表面上看是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军事纷争,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冷战结束后美对俄长期战略挤压的必然结果。美国忽视俄罗斯传统的安全利益,固执地推行北约东扩、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以及煽动"颜色革命"等举措,本质上是其缺乏制衡的霸权性全球权力扩张的结果。俄美因格鲁吉亚问题关系紧张,具有单极体系下国际权力结构内在不稳定的根本原因,美俄冲突因而反映了当前国际体系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俄美双双进入总统大选年,两国都有借对方总统换届契机改善僵持已久的双边关系的愿望。但从俄美互为战略对手的本质和彼此关系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看,双方通过领导人的换届来缓解两国关系的空间有限,美俄间的遏制与反遏制较量将会长期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俄罗斯在外交领域获得诸多重大突破:奥巴马政府在对外政策中大国合作理念在俄美关系中明显体现;俄罗斯与欧盟的现代化伙伴关系倡议进入实施阶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俄罗斯利用金融危机重掌独联体地区的主导权。尽管俄罗斯外交2010年取得了近些年来最为显著的成果,但是俄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并未消除,俄欧现代化伙伴关系的前景仍充满变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北约对独联体地区的政治与军事渗透也并未停止。  相似文献   

16.
对于美俄两国目前是否陷入新的冷战,学术界存在很大争议。作为国际政治中的两个大国,美俄的矛盾将深刻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在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中,美俄两国关系中的冷战思维十分明显,这不仅伤害了两国之间的合作,也阻碍了国际关系的发展,并在东欧地区形成了近似"新冷战"的格局。如果认可这种新冷战格局的出现,那么对于其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美苏冷战的历史中找到参考,但是俄罗斯不会步苏联走向解体的覆辙。当今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为俄罗斯提供了巨大的回旋空间。而乌克兰作为被新冷战所争夺的对象,它将很难摆脱领土被撕裂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政府重启对俄政策以来,俄美双方在削减战略武器、制裁伊朗以及阿富汗反恐等战略问题上恢复合作。由于俄美两国在战略目标、根本利益和价值观上存在重大分歧,重启后的俄美关系仍充满不确定性。两国内部对重启美俄关系的质疑和反对影响着两国关系未来走势。奥巴马重启美俄关系的政策能走多远,俄美关系能否走出突然缓和之后又迅速恶化的怪圈,攸关全球格局变化趋向。有关俄美关系的要素分析可成为研究中美关系趋势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秉持"美国优先"理念的特朗普政府在执政两年之内完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重谈程序并签署了新版《美墨加协定》。这一重谈过程体现了特朗普政府减少贸易逆差、增加本土就业以及制定符合美国利益的经贸规则等核心诉求,展现了"本土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等理念。同时,重谈过程不但内蕴着特朗普政府回馈蓝领中下层选民这一关键群体以及商业利益的政治诉求,也展现了其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重谈推进其他贸易安排重构的战略考量。在重谈过程中,特朗普政府充分利用了美国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上的优势,采取了双边谈判与极限施压等手段迫使对方作出让步。不可否认,《美墨加协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目标,但新协定的达成也是美、墨、加三国在新的利益支点上达成的某种妥协。但由于美国国内府会对峙、党争极化等政治因素,《美墨加协定》的最终生效与落实仍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奥巴马在2009年入主白宫后致力于"重启"美俄关系,改善小布什政府时期美俄的"冷和平"状态。在这一背景下,美俄两国政府于2009年7月成立了美俄双边总统委员会(US-Russia Bilateral Presidential Commission),意在推动美俄双边关系的持续和平稳发展。该委员会既继承了美俄(苏)半个多世纪的双边高层对话传统,又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上有了新的发展,为美俄双边关系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20.
俄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大国关系之一.俄美之间从前苏联时期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变成"一超多强"中的"超"与"强"的关系.俄罗斯处于弱势地位、却又在逐渐走向强势复兴.俄美关系具有一度骤暖的权宜性,经常变温的必然性,冷暖之间的相对性,难以逾越的规律性,对华影响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