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罗守笑 《法制与社会》2011,(36):105-105
谷歌“版权门”事件让我们发现,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核心权利是财产权,保护著作权就是要保护著作财产权。版权法的修改应该增加保护著作财产权的条款。  相似文献   

2.
我国台湾地区的著作权法是以1910年的《大清著作权律》为蓝本,在参考日本相关立法的基础上,于1928年制定的,分别在1944年、1949年、1964年、1985年、1992年和1998年作了六次修改。其中前三次的修改没有实质性的突破。1985年的修改基本摆脱了《大清著作权律》的影响,1992年的修改建立了一套较高水准的著作权保护制度,这两次较大的修改扩大了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加大了著作权立法对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基本实现了著作权保护的国际化,适应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1998年修正的著作权法使之完全符合《与贸易有关之智慧财产权协定》和伯恩公…  相似文献   

3.
日本共4次通过均名为<修改著作权法一部分的法律>修订著作权法,它是保护日本文化产业的重要法律.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频繁立法和修法、为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修法、扩大权利人权利和保护公益并举、高度重视著作财产权是日本著作权法律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谈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林建民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同一般民法意义上的物权既有共同处又有明显的不同。对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作一点剖析,有利于司法实践中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本文拟对著作权...  相似文献   

5.
白睿成 《南大法学》2023,(4):99-110
著作权法以作品和载体区分保护为理论通说,这一通说理论在保护作品唯一载体时有两点局限:第一,当作品载体唯一时,不具备将作品与载体区分保护的规则基础;第二,作品唯一载体受到毁损时,仅对载体提供物权的救济有违全面损害赔偿原则。毁损作品唯一载体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自用权,此时法律应当为权利人在物权之外提供著作权方面的救济。从法律表述权利的方式、著作权形成的权利关系类型以及法律保护自用权的必要性三个方面来看,著作权的内容不仅包括禁用权,还包括自用权。可以考虑为唯一载体受毁损的权利人提供概括性救济,即仅认定毁损行为侵犯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并以此作为损害赔偿的基础。概括性救济符合著作权法的权利保护模式,毁损作品唯一载体的行为是对著作权支配效力的侵犯,法律是否列举不影响对毁损作品唯一载体行为的侵权判定。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 1 0月 2 7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以下简称《著作权法修改决定》)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施行。《著作权法修改决定》共 5 3项 ,其中 ,对原法律条文的修改 3 6项 ,删除 5项 ,增加规定 1 1项。从原《著作权法》共 5 6条 ,新法共 60条来看 ,《著作权法修改决定》对原《著作权法》的修改非常之大 ,基本从整体上改建了原有的著作权法律制度 ,其重点是 :第一 ,《著作权法修改决定》对著作权之财产权属性的法律内涵予以进一步扩展和明确 ,界定了…  相似文献   

7.
2001年修定的《著作权法》将著作财产权转让制度确定了下来,但是新的著作权法并没有禁止版权卖绝,这和我国目前的国情并不相适应,而且也不利于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那么,在禁止卖绝版权的前提下,在转让著作权的过程中应当建立怎样的机制呢?本文认为应当运用商业运作机制,建立集代理全部著作财产权于一身的版权代理机构代理作者的著作财产权,以保护作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于军波 《山东审判》2002,1(5):28-31
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正式公布了修改后的《著作权法》。这次《著作权法》(以下称新著作权法)的修改是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对著作权的保护,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迫切需要而进行的。新著作权法增设了“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一新的著作权内容,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者的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有的国家把著作权中的人身权称之为精神权,把财产权称之为经济权。人身权包括作者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内容。其中作者的署名权是一项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权利,是整个著作权利确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著作权侵权行为著作权侵权行为,是指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又无法律上的根据,擅自对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使用,损害著作权人财产权和人身权的行为。由于我国《著作权法》未对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概念作出明确的规定,因而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认为,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人使用他人作品无法律上的根据。即行为人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既没有著作权人的授权,又不属于《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范围。(2)使用人使用的作品,必须是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如果使用人使用的是《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11.
略论信息网络传播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 0 1年 10月 2 7日 ,第 9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2 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 ,正式公布了修改后的《著作权法》。这次《著作权法》(以下称新著作权法 )的修改是为了因应我国加入WTO后对著作权的保护 ,适应新形势下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迫切需要而进行的。新著作权法增设了“信息网络传播权”① 这一新的著作权内容 ,使近年来围绕《著作权法》的修改产生的有关“网络信息传输 (播 )权”的种种争论和设想尘埃落定。② 研究著作权及其邻接权人享有的网络传播权对于当今计算机互联时…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著作权制度中,著作权利益集中体现为著作财产权,即著作权人基于作品利用产生的收益权。如何保障著作财产权、建立有效的利益实现机制是学界探讨的热点。本文试图在考察著作权的利益实现机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著作权利益实现的方式、拓展、法律保护与限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在我国入世前夕修改了著作权法,本文主要论述新修改的著作权法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 保护问题,一方面新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网络传播权,这符合国际立法趋势更有利于网络环境下对著作权的保护;另一方面,新著作权法未对网络服务商的侵权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作者论证了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问题,认为有必要将其纳入新修改的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大在我国入世前夕修改了著作权法,本文主要论述新修改的著作权法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问题,一方面新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网络传播权,这符合国际立法趋势更有利于网络环境下对著作权的保护;另一方面,新著作权法未对网络服务商的侵权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作者论证了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问题,认为有必要将其纳入新修改的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质押的几个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质押是著作权利用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以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为标的而设定的质押。西方发达国家的著作权法大都对著作权质押做了详细的规定。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外著作权交易的发展,著作权质押会在实践  相似文献   

16.
<正> 台湾著作权法于1928年公布施行,共40条。后来经过多次修改。现行的台湾著作权法公布于1992年6月10日,共117条,有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与1985年著作权法相比较,主要的修改或补充有以下方面:一、体例安排台湾现行著作权法在体例安排上,除保持85年著作权法总则、罚则、附则等分章外,新增制版权、著作权中介团体与著作权审议与调解委员会,并且在第2、3章下设节;第3章第3节下设款。第6章权利侵害之救济和85年著作权法第3章著作权之侵害虽都属保护著作人著作权的内容,但92年著作权法侧重侵权诉讼,给予著作人司法救济。第3章规定著作权安排了  相似文献   

17.
2020年11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著作权法的决定,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1990年通过的著作权法继2001年、2010年两次修改之后,第三次修改的完成。此次修改著作权法的内容,包括将电影作品和类电作品改为视听作品,引入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强化法律衔接,完善著作权保护体系,全面提升了对著作权人的保护水平,势必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8.
论著作权集体管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著作权集体管理是著作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现行《著作权法》对此没有明文规定。时下立法机关正在对《著作权法》进行修改,明确规定该制度是本次修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概念、特征、法律地位和主要职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有的刑法理论并不足以充分论证著作权侵权入罪的合理性。著作权侵权入罪的非理性因素为拥有大量著作财产权的公司希望借助刑事处罚的方式发现著作权侵权行为。著作权与有形财产权存在差别,对其保护方式和强度关涉公共利益,进而影响著作权法的整体功能。然而,目前的趋势却是对著作权的刑法保护仍将继续加强,而这种做法不但在理论上无法自洽,也会在实践中带来更多问题。著作权入罪不具备合理性,对著作权侵权入罪的合理性应作更为充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著作权侵权法律责任指著作权侵权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当一个著作权侵权行为同时符合两种或三种著作权侵权法律责任的规定,就会产生法律责任竞合的问题。我国新修改的《著作权法》第47条将著作权侵权的三种法律责任一并加以规定,目的在于突出我国著作权法律保护体系“三管齐下”的特色。这一规定在世界各国的著作权法中堪称独树一帜,表面上看似乎无可挑剔,但事实上它并未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威力无比。面对有增无减的著作权侵权现象,笔者认为,这其中既有法律适用的问题,也有立法缺陷的问题。本文拟对著作权侵权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