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9月,刘某和杨某协议离婚,双方对夫妻财产、子女抚养权、探视权达成了协议。协议约定,其子刘风归刘某抚养并单独负担刘风的抚养费,但无权探视刘风。几个月以后,刘风因十分思念母亲杨某,遂要求与母亲见面,其父刘某以协议为由拒绝他与母亲杨某会面。此案的问题是,子女是否享有探视权?探视权是一种权利抑或也是一种义务?  相似文献   

2.
探视权的尴尬与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9月,刘某和杨某协议离婚,双方对夫妻财产、子女抚养权、探视权达成了协议。协议约定,其子刘风归刘某抚养并单独负担刘风的抚养费,杨某不承担刘风的抚养费,但无权探视刘风。几个月以后,刘风因十分思念母亲杨某,遂要求与母亲见面,其父刘某以协议为由拒绝他与其母杨某会面。此案的问题是,子女是否享有探视权?探视权是一种权利抑或也是一种义务?  相似文献   

3.
《法庭内外》2008,(2):59-60
法官: 6年前,我和有妇之夫刘某同居怀孕并生育一子。孩子出生后,刘某承诺每月给付孩子抚养费400元,并立下抚养协议,但协议中没有写明孩子与刘某的亲子关系。开头几年,刘某遵守诺言,每月都按时将抚养费交到我手中,双方相安无亨。一年前,刘某突然中断了抚养费的给付,我前往索讨,刘某不仅予以拒绝,还矢口否认与孩子的父子关系,并拒绝做亲子鉴定。刘某是孩子的父亲,他应当负担孩子的抚养费,这我心里清楚,但在刘某拒绝做亲子鉴定的情况下,我不知道凭一份抚养协议能否打赢官司?  相似文献   

4.
《法庭内外》2010,(4):59-60
法官:我与前夫于2009年1月协议离婚时,因前夫表示原意抚养我们5岁的女儿,只要夫妻共同财产全部归其所有,日后不会向我索要任何抚养、教育费用。于是,我当即放弃了自己可分得的价值十余万元的财产,但未写明财产折抵抚养费用。谁知,两个月前,前夫却在已经得到我的财产份额的情况下,否认此前的约定,起诉要我按月给付抚养费。法院的判决竞也支持了前夫的诉讼请求。请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江淮法治》2011,(12):52-52
编辑同志:不久前.我与刘某协商订立了离婚协议.协议书的内容如下:双方因性格不合感情破裂协议离婚:孩子由我抚养并承担抚养费用,刘某不承担抚养费用;现有一套住房归我所有,其他财产全部作为抚养费交我保管使用。协议内容是我们双方商定的.也都签了字.可是第二天刘某就反悔了,不愿去民政局登记离婚.理由是这个协议对他不公平。请问,我可以持这份离婚协议书到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他履行这份离婚协议书吗?  相似文献   

6.
沪家解忧     
刘洁 《法律与生活》2010,(13):57-57
我的困扰:我和我的前夫吴先生在2004年协议离婚。离婚协议中约定,我们的女儿由我抚养,前夫每月支付女儿抚养费1200元。2008年,他开始不按时给付女儿的抚养费。最近,前夫打电话要带女儿出去玩,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比例也随之增多。但是离婚解除的仅仅是双方的配偶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并不会因父母离异而消失。父母离婚后,夫妻双方仍然应该共同负担抚养子女的义务;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通过抚养费的给付,确保子女在物质上得到满足,维持其正常的生活、学习需要。婚姻家庭纠纷中主张探视权或因探视权受侵害而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及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实现探视权的案件明显增多。所有这些关于离异家庭子女的抚养问题,都需要立法给予明确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他有权要求她给付子女抚养费吗?于景林,吴久宏1992年12月,赵荣与丈夫王刚在北京市某街道办事处办理了协议离婚手续,婚生子王义(时年5岁)由王刚自行抚养,1993年1月,赵荣与他人在河北省某地登记结婚。1993年2月,因发现王刚早就患有精神分裂症,北...  相似文献   

9.
正父母对子女均具有法定抚养义务。一对夫妻,离婚时双方协议约定女方免付抚养费,法律不承认。离婚后前夫向前妻讨要抚养费得到法院支持,但前妻拒不履行并起诉向前夫追偿,法律不支持。夫妻协议离婚免妻抚养费现年35年的卜丹妮是江苏省镇江市人。2002年年初,经朋友介绍,卜丹妮与年长自己5岁的董文卿相识。经过一年的交往,2003年3月,两人携手走入婚姻殿堂。同年,她生下女儿董璐瑶。  相似文献   

10.
《法庭内外》2006,(8):59-60
最近,我与丈夫正在协商离婚,财产分割不成问题,唯有女儿(6岁)的抚养一事协商不下来。我希望与女儿共同生活,由他承担部分抚养费。我知道丈夫不想要女儿,可他还是真真假假地来跟我抢,最后又作出让步,说他可以成全我,条件是我必须独立抚养孩子。我目前的收入还可以,独立承担孩子的抚养费没问题,但事事难以预料,万一哪天我下岗了,岂不是让孩子也跟着受罪。请问,离婚协议中能否约定子女抚养费由一方全部负担吗?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社会》2008,(9):49-49
我与前夫离婚已有三年,当时5岁的儿子由我抚养。前不久,儿子在玩耍时不慎把邻居家的小孩打伤,花去医疗费4000余元。邻居要求我赔偿,我不愿一人来赔偿,于是就找到前夫要求他承担一部分。不料前夫竞以小孩与我共同生活,他已每月给付了抚养费,不应再承担此赔偿责任为由,予以拒绝。请问:前夫有义务与我一起承担儿子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吗?  相似文献   

12.
法律顾问     
离婚后子女实际抚养费已超过原判决数额怎么办?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农村妇女,5年前与前夫离婚时共同协议由我照料唯一一个小女孩,对方定期付给我抚养费。现在物价提高,孩子又入学了,按原协议确定的小孩抚养费已经不够用了,但找正在城里经商的前夫解决,他不理,他后结婚的妻子也帮虎吃食,这怎么办? 应联  相似文献   

13.
为保护离异子女的身心健康以及父母双方的合法权益,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增设了探视权制度。探视权,又称探望权或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所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Q:刘律师,你好!
  我和前夫于2014年9月份协议离婚,离婚时5岁的女儿归我抚养。但是离婚协议中对孩子的探望问题没有说清楚,现在我前夫提出要探望女儿,要求每周看望女儿四次,而且中秋节、国庆节和假期要女儿跟他在一起,而且每个寒暑假还要女儿和他生活一个月。我觉得前夫探望女儿是应该的,但是他要求的探望次数太多了,这会影响女儿的正常生活,我可不可以拒绝前夫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们的传统婚姻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离婚率大幅度上升。现在,一提到离婚,人们最为关注的往往是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问题,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后遗问题也日渐凸显,这就是对子女的探视权问题。夫妻离婚后,孩子归一方抚养,另一方要求探视子女,此乃人之常情。但是,就是这样—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却往往由于与离异双方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交织在一起而变得难以处理,由此引发的纠纷及诉讼也呈逐年上升之势。为了进一步厘清由探视权纠纷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作者最近对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近几年审理的探视权纠纷案件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探视权纠纷主要存在以下5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法庭内外》2006,(1):63-63
法官:我刚满16周岁.是某大学一年级新生。父母4年前离了婚,法院判决我由母亲抚养,父亲每月支付抚养费400元。我考取大学前,父亲能够按时支付抚养费,但当我成为一名大学生后,父亲却停止了抚养费的供给,理由是大学教育不在抚养范围之内。母亲的收入有限,为支付学费即已花光了积蓄,实无力独力承担我读大学的生活费用。请问:少年大学生能否继续申请执行抚养费?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06,(2):37-37
问:我刚满16周岁,是某大学一年级新生。父母4年前离了婚。法院判决我由母亲抚养,父亲每月支付抚养费400元。我考取大学前,父亲能够按时支付抚养费,但当我成为一名大学生后。父亲却停止了抚养费的供给,理由是大学教育不在抚养范围之内。请问:少年大学生能否继续申请执行抚养费?  相似文献   

18.
已在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后,能否再就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提起诉讼?编辑同志:我们在实践中遇有这样一起案件:男女双方自愿达成离婚协议,并到当地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对子女及家庭财产也作了处理。数月后,一方再婚,另一方反悔诉至法院,以当时头脑简单为由...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社会》2008,(8):54-54
问:我和丈夫欧某因感情不合,双方准备协议离婚,6岁的女儿由我抚养。在起草离婚协议时,我们对孩子抚养费的范围有不同理解。我认为,孩子的抚养费实际上就是生活费,欧某除了每月支付孩子500元的生活费外,还应当支付相应的教育、医疗等费用。欧某则认为,抚养费已经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在内,他每月只需给500元抚养费即可。请问:孩子的抚养费具体包括哪些费用?  相似文献   

20.
对子女探视权案件执行的几点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视权是指父母离婚后,与子女分居的父或母一方享有的可在一定时间、地点探视子女并与子女交流、生活的权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抚养一方行使探视的权利。然而,由于探视权的内容不像财产权那样可以通过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手段即可实现,它需要通过父与母及子女三方甚至父母各自家庭成员之间的有效配合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