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4年4月,美国微软公 司起诉北京亚都科技集 团侵犯其著作权,在当时知识产权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此案的特殊性就在于被起诉的是软件的最终用户,原告认为被告未经合法许可,擅自在其计算机中复制使用盗版软件,侵害了原告的著作权,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公开致歉、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150万元。虽然此案最后因为原告“告错了对象”而  相似文献   

2.
2002年11月14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加拿大Discreet公司诉上海对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计算机软件侵权纠纷案作出了一审判决,这是继95年雅芳案、99年微软诉亚都案后的又一起针对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的案件,与前者不同的是本案以判决形式明确认定了最终用户使用盗版构成侵权,并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一、案情介绍原告Discreet公司的3DMAX、Flame、Flint软件为世界影视制作公司所广泛采用,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但该公司软件一直受盗版的困扰,为维护公司利益,Discreet公司于2001年9月委托某调查公司对部分侵权…  相似文献   

3.
刘娟 《法庭内外》2010,(6):64-64
2010年4月26日下午,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一审审结原告欧特克加拿大公司(Autodesk Canada Co.)起诉软件最终用户被告北京印迹广告有限公司侵犯“Autodesk Flame 2007”软件著作权纠纷案,认定被告侵犯原告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判决北京印迹广告有限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欧特克加拿大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人民币120.4万元。  相似文献   

4.
去年年底,美国几家大唱片公司向纽约一家法院联合起诉有争议的俄国音乐网站Allofmp3及其背后的Mediaservices公司。  相似文献   

5.
于斌 《法人》2009,(8):48-49
从微软、雅虎被音乐公司起诉的案子中,可以看到众多中小网站只有两条路走,要么承受盗版风险或退出,要么和大网站合作加入大站联盟.  相似文献   

6.
位于加拿大渥太华的一家网络供应商Wi—LAN10月31日声称:已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法院起诉了从芯片制造、设备供应到电子零售业务的22家IT公司,包括英特尔、戴尔、惠普、苹果、德州仪器、英飞凌技术、索尼、东芝等。  相似文献   

7.
案件追踪     
面板巨头乱战三星起诉夏普侵犯其LCD专利权据国外媒体报道,三星电子2009年12月3日称,公司已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对夏普公司的起诉,指控后者侵犯其液晶显示器  相似文献   

8.
据悉,美国劲量电池起诉我国南孚、长虹、中银(宁波)、双鹿等7家电池企业侵害其无汞碱性电池专利权的案件.历时近三年。最终以我国电池企业集体胜诉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三月初,针对微软对其“AppStore”商标申请提出的异议,苹果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了反驳性的陈述,认为微软的主张无视了“AppStore”使用的背景场合,其依据仅仅是律师们从互联网抓取的无关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一、案件审理情况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的法律责任问题,是法学界和软件产业界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2002年1月1日施行的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和2002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对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问题作出了相关规定。自2002年底至2003年以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以下简称二中院)接连受理了八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起诉软件最终用户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请求赔偿其经济损失的案件,其中包括一审案件6件,二审案件2件;判决结案4件,因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原告撤回起诉的案件4件。  相似文献   

11.
1998年5月18日.一场跨世纪的超级审判美利坚合众国和20个州起诉微软公司违反托拉斯法(简称美国诉微软案)的案件拉开了大幕,1999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法官托马斯·彭菲尔德·杰克逊对该案件做出初步裁决。该裁决认定微软公司从事了垄断行为,①2000年6月7日.杰克逊法官对微软公司案做出最终判决.将微软分解为两个独立的公司.一个经营电脑操作系统.另一个经营此外的应用软件、“探索者”浏览器等其他业务。至此.被称为“世纪末审判”的“美国司法部诉微软公司案”暂告一段落②,该份判决成为自1984…  相似文献   

12.
张梓太  褚莹 《法学家》2006,4(4):26-29
一、由"微软"案件引出的问题 1997年10月,美国司法部向哥伦比亚地区联邦法院对微软公司提起诉讼,指控微软违反了1994年双方曾达成的"同意令",①采取反竞争手段垄断市场.同年12月,该地区联邦法官杰克逊签发"初步禁止令",禁止微软的捆绑销售行为.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与20个州的检察官(后有一个州退出)正式向地区法院提交指控微软非法垄断行为的诉状.10月19日,该案开审.1999年11月5日,联邦法官杰克逊认定,微软公司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方面有利用垄断力量排挤竞争对手的垄断行为.此后,微软与美国政府进行了四个多月的庭外和解谈判,因双方分歧太大而告失败.2000年4月3日,杰克逊法官宣布微软公司滥用其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方面的垄断优势,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谢尔曼法>的核心部分.6月7日,杰克逊法官对微软垄断案作出了拆分微软的一审判决,并下令该公司停止捆绑销售操作系统和IE浏览器的行为.判决宣布后不久,微软公司提出了上诉.②  相似文献   

13.
韩芳 《法治与社会》2011,(10):41-42
世界30家权威认证机构之一的挪威船级社一纸姗姗来迟的否定性意见书,让国内一家水电公司预期30万欧元的碳减排收入打了“水漂”。代理此项业务的上海太比雅环保公司以“未能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且“合同审定日期倒签”为由起诉,而挪威船级社的分包商——北京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则成了“中国碳减排第一案”的被告。8月3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裁定。以起诉主体有误驳回了原告的起诉。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陪审团与检察官的公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诉讼制度中,陪审制有大、小陪审团之分。一般来说,行使起诉职能的是大陪审团,行使审判职能的是小陪审团。在美国,公诉权由检察官和大陪审团分别行使。刑事起诉有两种主要形式:大陪审团提出的起诉书和检察官提出的公诉书。有些刑事案件的起诉,由检察院直接决定和提起;而有些案件,特别是重罪案件,提起公诉并交付审判必须由大陪审团决定。在程序上由检察官将拟就的起诉书草案和有关材料提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组织的大陪审团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交付审判。一、美国大陪审团对检察官的监督制约美国的大陪审团最初是仿照英国的陪审团制定的,…  相似文献   

15.
高官的疯狂     
心雨 《江淮法治》2008,(24):44-46
2008年9月11日,美国内政部爆出丑闻,13名主管石油产业的官员因接受石油公司贿赂,包括性服务及毒品等罪名,遭到集体罢官并起诉。因为涉案人员太多,牵涉到美国各大石油公司,调查组历时2年、动用了530万美元的资金,才让该丑闻曝光于天下。  相似文献   

16.
安达信公司的破产事件在美国企业合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美国联邦司法部对企业刑事起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使得检察机关大规模使用暂缓起诉协议和不起诉协议。而企业则在建立有效合规计划方面具有强大的激励机制,企业以自我监管和全力配合等方式换取宽大的刑事处罚。企业合规机制逐渐成为美国普遍使用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安达信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借鉴美国企业合规激励机制的发展,我国司法机关在面对涉案企业时应审慎适用追诉制度,可以探索建立相应的企业合规机制,帮助企业在面对法律风险时得以提前预防、识别和应对。  相似文献   

17.
1996年10月10日,世界传媒大王基思·默多克旗下的福克斯电视新闻公司正式起诉美国最大的传媒企业时代沃纳公司。两大传媒巨头开始了真正的较量。作为美国最大的传媒企业,时代沃纳公司一直在巩固自己的“帝国”,并不断扩张。1995年9月22日,时代沃纳公司同在海湾战争期间出尽风头的美国另一家著名传媒公司特纳广播公司达成了协议,协议规定,时代汉纳斥资71亿美元通过交换股票的形式“吃下”特纳,而特纳公司的老板、CNN的创始人特德·特纳则成为资本总额超过70亿美元的新的时代沃纳——世界最大的传媒娱乐公司的副总裁。这一消息当时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拒绝交易,欧盟、美国的司法救济没有本质差别。至于捆绑,美国要求微软隐藏被捆绑软件的图标;欧盟要求微软提供删除多媒体播放器源代码的视窗版本,但仍允许销售提供捆绑播放器的视窗版本;韩国除了采用类似于欧盟的救济以外,还要求微软在视窗操作系统中安装辅助软件,以方便用户下载微软竞争对手的软件;在针对微软IE浏览器与视窗的调查中,欧盟迫使微软承诺在视窗操作系统中设置选择屏,以便用户自由选择浏览器。比较而言,欧盟2004年的救济比美国的有力,韩国的救济比欧盟2004年的救济又更进一步,而欧盟2009年迫使微软在视窗中设置选择屏足迄今为止解决软件捆绑最彻底的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生活》2009,(13):62-62
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名妇女从互联网非法下载24首有版权的歌曲,日前被判向6家唱片公司赔偿192万美元。她是第一个不愿同音乐公司庭外和解而被正式起诉并定罪的美国人。现年32岁、育有4个小孩的单亲妈妈托马斯·拉塞特,被控通过Kazaa下载软件来下载24首有版权的歌曲。陪审团前天在5个小时内做出判决,  相似文献   

20.
答辩状的设定同民事诉讼制度一样,行政诉讼中亦存在被告就原告的起诉提交答辩状的规定。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2000年3月10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第26条第2款也明文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依据上述规定,被告应当提交而未提交或逾期提交答辩状构成违法,应当承担不利后果。但是,行政诉讼法并未规定具体后果,且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