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种族灭绝罪被视为违反绝对法的犯罪,但是它至今仍是单一法律文件规定的犯罪。构成种族灭绝罪要求行为人蓄意全部或局部消灭某一民族、人种、种族或宗教团体。其具体行为方式包括杀害;造成严重的身体或心理伤害;故意使该团体处于某种生活条件下,以毁灭其全部或部分的生命;强制施行办法,意图防止该团体内的生育;强制转移该团体内的儿童至另一团体。  相似文献   

2.
和平时期和武装冲突期间都可能发生对平民的驱逐和强迫迁移,保护平民是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日内瓦第四公约》《日内瓦公约第一附件议定书》和《目内瓦公约第二附加议定书》均禁止对平民进行驱逐或移送,除非出于迫切的军事必要或安全理由,国际刑法也规定驱逐或迁移平民构成危害人类罪、战争罪和灭绝种族罪,而且相关国际司法机构也对此类犯罪进行了审判,但是其惩处还远远不够。冷战后国内武装冲突大量爆发,造成大量的国内流离失所者,使国际社会面临严重的人道挑战。为解决此问题,《联合国国内流离失所者指导原则》及《坎帕拉公约》对禁止驱逐和强迫迁移平民作了许多具体规定。国际社会应敦促武装冲突各方遵守禁止驱逐和迁移平民的有关国际人道法规范,并加强对此类犯罪的惩处。  相似文献   

3.
寻衅滋事罪几个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衅滋事罪与其他有关联犯罪所不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基于流氓动机而产生的主观随意性、任意性和肆意性 ,其本质是无事生非。在司法实践中 ,认定“事”的有无要考虑被害人的过错情况以及社会观念。行为人实施了本罪四种行为中的三种或两种 ,但每种行为又未达到情节严重的条件 ,是否构成本罪要遵循罪刑法定原则。本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在故意的内容上具有复合性和竞合性 ,视情形不同 ,或是无论本罪转化为后两罪 ,还是本罪与后两罪系竞合关系 ,最终以后两罪论处。  相似文献   

4.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信用卡诈骗罪规定了四种行为类型,其中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的"构罪数额"与前三种行为类型不同。当出现不同种行为交合的情况,即行为人在实施前三种行为的一种或几种的基础上又实施恶意透支行为的,应当以前三种行为的"构罪数额"定罪处罚;当出现不同种行为并列的情况,即行为人既实施了前三种行为的一种或几种,又实施了其他恶意透支行为,且二者之间不存在内在逻辑联系的,可以对不同种行为数额累计,然后依据刑法有利于被告人的精神就轻认定;当出现同种行为多次实施的情况,即行为人对以自己身份合法申领的多张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的,无论单张信用卡的恶意透支额是否达到"构罪数额",都应当将同种行为的数额累计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5.
转化犯是刑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并存在很多争议。文章认为 ,转化犯是指在行为人实施的已构成某一故意犯罪 (本罪 )的基本行为的同时或者非法状态持续过程中 ,由于特定行为或结果的出现 ,使基本行为与特定行为或结果的结合该当另一较重的故意犯罪 (转化罪 )的构成要件 ,依法律规定以转化罪定罪处罚的犯罪形态。  相似文献   

6.
转化犯之犯罪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化犯是刑法理论中一个较为独特且尚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借助犯罪构成理论研究认为 ,转化犯 ,指在行为人实施的已构成某一故意犯罪 (本罪 )的基本行为的同时或者非法状态持续过程中 ,由于特定行为或结果的出现 ,使基本行为与特定行为或结果的结合该当另一较重的故意犯罪 (转化罪 )的构成要件 ,依法律规定以转化罪定罪处罚的犯罪形态。  相似文献   

7.
复行为犯,是刑法分则规定的,构成某种犯罪的完成形态必须实施数个且不独立构成犯罪的实行行为的犯罪。构成复行为犯的实行行为具有复数性,准确区分复行为犯构成要件的实行行为的单复数,对于认定复行为犯的罪数具有重要意义。复行为犯着手的认定,应当以造成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受到肾迫危险时,才宜认定为着手。  相似文献   

8.
自《罗马规约》生效以来,国际社会已界定了危害人类罪、战争罪、灭绝种族罪的定义与构成要素,尽管已经取得这些进步,但侵略罪的定义尚未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参考各大法系犯罪构成要件理论,借鉴《罗马规约》规定的其他几种国际犯罪的构成要件,结合我国犯罪构成原理,对侵略罪的构成要件予以初步分析,对今后我国加入国际刑事法院并参与侵略罪的制订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变动操纵是指通过连续买卖、散布虚假消息、做虚伪表示等手段以引诱投资者进行证券买卖而操纵证券市场的犯罪,是操纵证券市场罪中的一种犯罪形态。美日等国对于其性质、侵害法益、构成要件、规制措施等都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我国应将变动操纵行为作为操纵证券市场罪的一种加以立法规定,并将操纵证券市场罪的行为方式做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0.
行为人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客观上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丢失枪支的行为,这是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不及时报告的行为,即行为人在枪支丢失后没有及时报告,这是构成本罪的关键所在,是本罪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造成严重后果,这是构成本罪的结果要件。  相似文献   

11.
宗教极端势力是打着宗教的旗号、传播宗教极端主义思想、从事恐怖活动或分裂活动的一股社会政治势力。进入21世纪后我国宗教极端主义呈现出活动范围扩大、组织结构日趋完善、采取的暴力行径增多、与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等特点,给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形成宗教极端势力的原因主要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滋生宗教极端主义、语言隔阂引发沟通障碍、以及认同感的缺失导致民族仇恨等。针对宗教极端主义形成的原因,解决问题的重心应该放在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强化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提高对宗教极端势力的打击力度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代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和性格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代大学生暴力犯罪日益严重,对社会危害极大,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当代大学生深受社会的急剧转型所带来的各种文化冲击以及社会价值观念多维、紊乱、失范的影响,因而导致他们心理出现扭曲和性格缺陷,为暴力犯罪埋下隐患。针对大学生实施暴力犯罪的原因,我们务必寻找可行之策,防患于未然,从而降低犯罪率,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故意认定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从长春市林肯车撞人案、张金柱交通肇事案两起恶性交通事故案中,我们分析出一种直接故意的不典型状态,即不典型的直接故意.不典型的直接故意是介于典型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之间的一种直接故意.其主要表现有消极的直接故意和推定的直接故意.认定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区分不典型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不典型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区别在于消极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人权法上的少数人主要指一个国家内部拥有民族、种族、宗教或语言上特征的少数人群体。少数人权利保障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对待少数民族或种族、社群的政策和做法问题。少数人权利保护的基本理念是平等和多元,且平等应指实质平等。少数人权利的保护模式主要有同质化、同化、平等整合、不平等整合、融合和分裂等六种做法。我国的民族自治政策是平等整合和多元主义相结合的一种制度模式。实际的法律执行过程需要强化实质平等理念的教育,以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这“三股势力”将是影响新疆乃至全国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新疆地区稳定形势,预测“三股势力”恐怖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使公安机关打有目标,防有重点,做到未雨绸缪。坚持“严打高压”态势,正确处理打击与防范的关系,在打击民族分裂、暴力恐怖活动中严格依法办事,使打击“三股势力”与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6.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司法机关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又破坏了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本罪客观方面是实施了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作伪证的行为,"威胁"和"引诱"的认定一定要慎之又慎;本罪犯罪主体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实践中多数是律师构成;犯罪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是行为犯,因而必然存在未遂形态。要关注本罪的刑罚适用,免于处罚的情形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试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案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多发生在“四低”家庭,手段残忍,知识分子家庭施暴比例增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直接严重地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损害社会的基本细胞,影响社会的基本稳定,破坏社会和谐。根据家庭暴力的复杂性采取积极的防治对策,应努力提升公民的自身修养与素质,建立起有效消除家庭暴力的防御机制,建立健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体系及解决家庭暴力的组织机构与基本的社会救助联动系统,从而使社会最基本细胞的健康得以有效地维护,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司法解释只明确规定了入户盗窃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可以直接转化为入户抢劫,而对于入户抢夺、诈骗在同等情形下是否可以直接转化为入户抢劫无明确规定。但是,事实上入户抢劫在入户前无需具备抢劫等犯罪目的。入户抢劫的核心要件不在于"入户"行为本身的非法性,而在于行为人利用了入户后形成的环境优势。司法解释对于入户盗窃的转化规定不应是法律拟制而应是注意规定。基于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入户抢夺、诈骗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可以直接转化为入户抢劫。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行动其理论准备严重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民族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它自身包含着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要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重要的是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在民间文化中蕴含着或洋溢着强烈的“生生不息”和“自强不息”的意识,这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