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海南传统文化中的两点对生态文明有重要启示意义:其一为海南传统文化中的原生态文化;其二为海南文化中多元文化融合的传统。前者展示了海南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后者则为多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而这两者均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维度,海南传统文化中的这两点优良传统将为海南创建生态文明提供极有价值的养料。  相似文献   

2.
"文化"与"文明"的概念辩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和文明是人们生活的常用词语,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考察了二者的概念内涵及其区别:即,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文明特指人类生活的进步状态,文化倾向于表征人类印迹和种族风格等,而文明侧重于表达人类满足需要,实现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常春 《中国律师》2010,(12):79-81
吉林常春律师事务所始建于1955年(当时称长春市法律顾问处),复建于1979年,现有律师66人(其中分所11人),党员30名,占律师总数的45%。多年来。从国办所时期及转制后至今,常春所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服务地方做出了积极贡献。常春律师事务所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司法部命名为“全国法律服务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全国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  相似文献   

4.
上海人是否能穿着睡衣上街?随着世博的到来越来越引起争议,乃至这一问题被提升到了文明的高度。其实,文明如何界定,并没有一个固定客观的准则。比如在户外晾晒内衣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时代精神的映射,分析古希腊文学作品反映的文化精神,观照它在缔造罗马文明中的双重效应,可以发观伟大文化精神特质一旦被金钱异化,必然消蚀自己所创造历史文明。其因果,值得当代鉴察。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表现出对世界经济的深刻影响力,全球化已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加紧了对外扩张的步伐,而其实质则是利益的扩张。清醒地认识这一点,是我们在文化发展中既顺应文化融合的大潮,积极与世界沟通对话;同时又不受制于西方文化扩张的影响,熔东西方文明于一炉,从而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并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沿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演变的过程中伴随着天人关系的演变,与此同时,法律制度也相应变化。本文认为人类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的新阶段,指导具体法律的法哲学必须要契合新的生态文明进行生态化转向,建构生态主义法哲学。  相似文献   

8.
经济高速增长、环保意识缺失、对GDP的崇拜等因素,正在引发整体性的环境恶化,孕育着生态危机。它在实践中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进而导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失调,在理论上它也是文明的人类对生态的不文明,它的存在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
简论社会控制与司法行政的社会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梁兴国 《中国司法》2005,3(11):32-36
一、社会控制与司法行政社会是人类摆脱孤立走向联合、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必然选择,恩格斯指出:“由于随着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而产生了新的因素——社会。这种发展一方面获得了有力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又获得了更确定的方向。①”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使人类社会迈入了更为高级和复杂的社会形态,从而造就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但与此同时,频繁发生的社会动荡、混乱乃至战争,却又常常对人类文明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延缓和阻碍社会的发展。“一切政体可以被内部的变故所毁弃,一般地也可以被外力所破坏。②”因此,进行社会控制,达至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哲学的角度,以人自身的文明作着眼点,在强调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时,更重视和落实人的文明,认为社会文明归根到底是人的文明,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也为我国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口素质,提供一个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的普适性和扩张性 ,决定了其在本质上反映的是文明的属性 ,代表着历史发展潮流的共性以及人类社会的普遍出路。文明虽然可以相互借鉴和移植 ,但作为文明精神底蕴的文化却只孕育于本国的传统土壤之中。古老的中华法律文明在留给我们灿烂的刑法制度传统的同时 ,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有悖于现代刑法文明的观念传统。因而传承刑法制度传统和超越刑法观念传统的并行不悖 ,决定了中国刑法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走向。为此 ,我们需要对中国刑法传统的现代价值进行认真的检视和转换性创造。  相似文献   

12.
姚伟 《法制与社会》2010,(2):195-195
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本文指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文明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大突破,从基本内涵上讲,生态文明与社会丈明的构成要素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并深刻影响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燕子 《中国律师》2012,(10):29-31
我国古代西周文化的重要内涵"礼乐文明"中,"德"是核心。德被归纳为"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如今,我们仍然将"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遗产所传承。医生有医德,教师有师德,虽然中国律师的发展史并不长,但这个行业也有着自己推崇的律师之德。董必武告诉我们:"律师应仗人间义";胡乔木认为律师:"你戴着荆棘的王冠而来,你握着正义的宝剑而来。"而我们自己又是如何诠释律师的作用,如何担当律师的责任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儒、道传统文化中的朴素自然观照应了现代生态正义的应有之义,也就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生态文明观的基本意旨。只有在优秀的生态文化背景之下,中国才能够找到反思生态问题的契机,并在实践中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中国儒、道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潜移默化,预示着当代社会文明的新的正义归属。在生态危机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孕育着解决这一矛盾冲突的文化力量之时,仍然扮演着作为思想自觉、精神教化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人在国家内外交困、民族危亡之际探索救国、富民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为中国文明的发展展示了新的文明发展导向,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规定了中国文明发展要经过新民主主义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新民主主义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它揭示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文明相容人权观是一种既能尊重不同国家与地区对人权基于其自身政治、经济和文化根基等文明元素的不同理解,又能够在达成基本共识后形成的人权观。实质自由为这种文明相容人权观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途径,而文明相容人权观则为实质自由的实现提供了发展空间。实质自由与文明相容人权观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文明交往中应厉行的原则,是立足自身、为世界文明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有所作为所秉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首次被写进党代会报告,这是党和政府的英明决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符合时代要求和现实实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文 《中国司法》2011,(5):91-93
与普法一样,法治文化是时代的产物。通俗地说,法治是"依法而治",是一种社会强制性规范;文化是"以文化之",其本质是"人化",具有"物纵横而无亥,引导人从善”的含义。因此。二者相融而成的法治文化,则具有了引导人心向善的社会规范理念和法治文明精神,其直接意义是使法律能够转化为社会所遵崇和信守的一种文明理念和习惯。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为我们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本文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关于政治文明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锐军 《行政与法》2003,2(10):70-73
政治文明,通常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政治领域里所创造的政治成果和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构成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基本板块和基石,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影响和制约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