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道德引领、矛盾化解、民生服务、社会动员功能,对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动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效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手段。从结合点、关键点、突破点、落脚点等三个方面厘清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从资源嵌入、文化嵌入、场域嵌入等三个方面分析志愿服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嵌入路径,从而得出志愿服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机制创新。为此,要着力于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合作机制,夯实治理基础;健全志愿服务动力培育机制,激发服务活力;完善志愿服务能力提升机制,提升治理效能,保证志愿服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常态化、长效性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求实》2022,(2)
志愿服务“集装器”,是志愿服务资源汇聚和互动的场域,既是物理形态空间,也是“唤醒”公民志愿精神的符号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是集非基本公共服务于一体的“集装器”式综合服务平台,能够有效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激活潜在的志愿服务力量,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能,并培育社会资本和建构合作秩序。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集装器”功能,必须按照“激活、整合、下沉”路径,不断催生志愿服务内生动力、凝聚志愿服务整体合力、推动志愿服务便民惠民。长期来看,过度的行政干预不利于社会自主力量的孕育和成长,应进一步强化志愿服务的自主性运作,培育基于公共利益的志愿精神和志愿文化。  相似文献   

3.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志愿者行动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这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指明了方向.创新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志愿者行动积极参与,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并塑造公民核心价值理念.而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社会文明观念融合的志愿精神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治理的软实力,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价值基础.由志愿精神支撑的志愿者行动是公民参与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表征之一,并激发社会治理活力、搭建社会协同平台、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促进健康文明生活、塑造友善互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4.
创新能力的激发和社会稳定的需求都需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在这方面,上海浦东新区走在最前沿。浦东的一些创新经验,能够看出基层社会治理的亮点、瓶颈和未来突破的方向。本文在浦东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治理理论,提出了契约精神的培育作为中国基层是社会治理创新的立足点。而法治化是培育和实现契约精神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莱阳市以"梨乡晚霞"老干部志愿服务品牌为抓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组织引导老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贡献银发力量。一、健全服务体系,增强志愿服务组织力2014年,市委老干部局牵头成立"梨乡晚霞"老干部志愿服务队,  相似文献   

6.
森林火灾具有突生性、危害性和难处置的特征。既有基层林火治理依赖于以命令与控制为特征的行政机制。乡镇政府以及相应的治理人员负担沉重,体现在林火散发防不胜防、散火扑灭疲于奔命。基于社会治理的治国理念并借鉴国际公共治理变革前沿理论,本文构建了行政引领型社群治理的分析框架,探索更具敏捷、适应和韧性特征的基层护林防火治理之道。以S省省级护林防火示范乡镇青林镇为案例,本研究发现,乡镇政府通过行政介入、行政赋权、行政监督的方式,在原本社群机制近乎完全失灵的社区创设社群公共议题,培育社群社会资本,整合社群规范制度,激励社群公共参与,实现了行政机制与社群机制的互补嵌合,达成了护林防火的社群善治。本文展示了行政引领型社群治理的理论逻辑及其在中国乡村基层护林防火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借此超越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治理理论并践行社会治理理念,探索行政力量是否有可能在社群治理难以自发演进形成的境况下授权赋能社区,激活社群机制。  相似文献   

7.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研究主要侧重结构功能主义、治理与善治两种视角,而政党和社会的二元结构构成了基层社区治理转型的逻辑。基层社会存在着政党、政府与社会三重力量,基于整合这三种力量的思考,建构“结构-能力”的包容性耦合框架,契合中国的制度环境。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包容性耦合是一个过程,需要通过党建“引领”实现多元主体纵横结构的包容性耦合,并同步实现政党执政能力、政府服务能力和社会自治能力的聚合提升。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青团》2023,(5):70-74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越来越受社会关注。从政府、群团组织到非政府组织都在致力于推动社会志愿服务的发展。时至今日,尽管志愿服务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为人们所乐见,但始终存在社会力量参与疲软的问题。为更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以浙江省嘉善县的志愿服务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社会力量参与疲软的内在原因,并尝试探讨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与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资本与群体性事件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关联,社会资本的存量是有效预防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资源。然而,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发育不成熟,在预防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必须壮大社会资本,加强对各基层党政干部和普通民众的法治理念和公共精神培育,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完善防治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并大力培育民间组织,实现民众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格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形成公共文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激发全社会文化活力、促进文化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路径建设,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完善"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公私合作型文化供给模式;强化政府与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合作,形成多元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就要加强对各基层党政干部和民众的法治理念和公共精神的培育,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完善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并大力培育民间组织,实现民众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青团》2023,(2):56-57
<正>团建邺区委依托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契机,持续发挥团的组织动员和社会动员优势,创新建设“校地合作、队伍建设、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四力同驱工作机制,积极调动在宁高校大学生投身社区治理,将团的组织动员优势转化为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社会力量优势,通过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的青春行动,积极推进团的基层组织改革,提升共青团参与基层治理的大局贡献度。  相似文献   

13.
志愿精神作为人类宝贵的思想资源,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因此,中国公民整体志愿精神的培育具有时代意义。志愿精神有其特定的现代性背景,而现代性的生成与启蒙理性相关。现代性作为一种理性化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包含着相互关联的多重维度。从现代性的多重维度来理解中国志愿精神的现状,发现以下几点:志愿者的主体意识大多处于自发状态、志愿者的公共精神有待培育、传统观念的作用根深蒂固、经济运行的理性化程度不够、志愿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志愿组织的自律化水平较低、公共权力的民主化和契约化程度有待提高等。因此,深化现代性启蒙是培育中国志愿精神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情满秦皇岛     
<正>近年来,秦皇岛市创新志愿服务体制机制,整合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志愿服务联盟,打造"及时雨"志愿服务品牌,引导社会力量助推社会治理,推动了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社会化。"及时雨"志愿服务联盟被推荐为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获评河北省十大优秀志愿服务品牌、最美河北人之十大最美志愿者(团队),其经验做法先后被新华社通讯和动态清样刊发,志愿服务成为"中国最具爱心城市"秦皇岛的靓丽名片。创新体制机制,生成一呼百应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5.
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服务和管理的重要内涵,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平台。福州市志愿服务事业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也暴露出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志愿服务要扩大志愿理念传播,培育志愿精神和志愿骨干队伍,夯实志愿服务基础及完善志愿机制建设,推进服务常态长效。  相似文献   

16.
沈建乐 《唯实》2008,(7):76-78
公共治理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管理手段和管理形态,需要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乡镇是社会基石,乡镇社会工作人才对于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实施社会公共治理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且已严重影响了乡镇公共治理结构,极大地浪费了乡镇公共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17.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很大制约因素在于广袤的基层。中国古代基层治理有着较为丰富的借鉴资源。纵观中国历史发展,乡绅阶层处于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扮演着独特的社会角色,成为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他们是中国传统乡村的治理者,是社会公共权力结构的主导者。"乡绅之治"作为传统社会的一种治理方式,在平衡国家权力、促进基层自治,节约行政成本、创造社会财富,构筑乡绅文化、凝聚乡村力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天乡绅文化不复存在,但乡村不会因现代化而消失,乡村治理是一个需深入研究的现代化命题。推进乡村自治,是今天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志愿精神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是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意志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基于这种理念,人们无偿地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财富和时间.志愿精神具有公益性、慈善性、非强制性、高尚性的特点,是社会和谐发展和政府良性治理的润滑剂,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志愿精神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培育志愿精神对转变我国政府职能促进政府善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治理过程,社区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力量。作为城市公共管理系统的末梢,社区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城市整体的危机管理绩效。由于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社区在危机管理中具有信息、资源、沟通和行动等优势,然而,应急组织结构的弱化和社区自治建设的薄弱限制了社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效能最大化。切实提高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因此应该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科学制定社区危机管理规划,培育良好的社会应急文化,加快社区危机管理能力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0.
"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崇高的公益事业,作为一名党员,我更要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发挥余热."雷婆婆是自贡市自流井区磨子井社区"党员院落自治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她表示,"虽然我年龄大了,但也要为小区变得更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年以来,自贡市扎实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积极推动社区与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进一步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