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死三伤,车种定位有争议 2014年9月14日下午,天下着雨.河南中牟县,年近五旬的李先生驾驶一辆老年代步车,沿102国道由西向东行驶.可能由于路滑等原因,不幸发生了,李先生的老年代步车与一辆由东向西的重型自卸货车相撞.本次事故,除造成大货车和老年代步车不同程度损坏外,李先生当场死亡,老年代步车上的三名乘客也不同程度受伤.  相似文献   

2.
李韵石 《法人》2023,(4):45-47
<正>近日,山东小彭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小彭新能源”)因擅自生产、销售与“小鹏汽车”商标类似的低速电动车(老年代步车),向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小鹏公司”)致歉,汽车企业知识产权受侵犯事件再次引发关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业的日益发达,机动车辆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涉及车辆的交通事故和犯罪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1995年由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人为71 494,伤残159 308,是1970年的10倍.同时,犯罪分子借助车辆杀人或逃逸的案件也越来越多[1].查明事故的起因,划清事故的责任,找到罪犯,最终达到预防事故,惩罚罪犯的目的是处理此类案件的主要任务,而从车辆上发现和提取有关物证,作同一认定是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法医物证检验的经验,对从车辆上提取物证检材,作同一认定中的若干问题做如下的探讨: 一、车辆上物证检材的特点及提取在多数有人员死伤的交通案件中,常有车辆不同程度的损坏,结合案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一般不难做出车辆的认定和责任的划分.但肇事逃逸,死后移尸和罪犯潜逃的车辆不一定有明显的损伤,这时从嫌疑车辆上寻找和提取物证,作同一认定成为侦破案件的主要依据.车辆上物证检材常有如下特点: (1) 检材的位置隐蔽, 常常在轮胎的内侧面,车厢的底板,护泥板根部,缓冲杠两端等不易清洗和摩擦地方.  相似文献   

4.
针对因车辆制动而使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运用痕迹学、力学原理,分析引起变化的机理、原因,探讨了痕迹的形状、高度等变化与车速、事故过程的关系,推导出运用轮胎制动印长度计算车速的公式,以帮助事故现场勘查人员运用这种变化了的痕迹来正确分析事故发生过程,以正确确定事故责任。  相似文献   

5.
1案件简介某年9月21日,某市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由于案发为晚间,且现场路段正在施工,没有目击人看到肇事车辆。经法医鉴定,死者是被大型车辆从身上碾压导致死亡,且其死亡前已经成醉酒状态。经调查得知,死者系当晚与朋友喝酒后独自骑自行车在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侦查人员调取了现场周边的监控录像,发现在现场南边1000m处(与现场中间有一十字路口)有一辆大货车在案发时间段内向现场方向行驶,遂根据车牌号码在市内某工地找到这辆车,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新刑法的修订,单位能够成为犯罪基本上已成为不争的法律现实。但是单位能够像自然人一样构成累犯吗?是否该在刑法中增设累犯?如果需要,那么该如何来界定单位累犯的概念呢?对其该如何认定呢?对其又该如何进行处罚呢?本文试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7.
交通事故经常发生,准确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等次、责任主体的责任分担,是处理和解决交通事故争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和寻衅滋事案件属多发性案件。审查故意伤害与寻衅滋事案时,常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在寻衅滋事行为中,发生了伤害结果,对于此类情况应如何定性?人们往往把这两类犯罪搞混淆,这就涉及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分问题。为了正确把握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冯强 《江淮法治》2010,(16):31-31
2010年2月15日下午4时许.绩溪县某公交公司一辆公交车停车时与盛某某、张某某的轿车发生碰撞。经交警部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公交公司负全部责任,盛桌某、张某某无责任。经商定该公司预付给盛某某、张某某车辆修理费2000元,多退少补。该公司保险人经估损后认为盛某某、张某某车辆损坏修复需895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必须遵循的准则.疑罪的认定和处理不仅关系到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而且也是现代刑事司法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何为疑罪?其认定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此类案件,如何认定才能够既符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又能保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成为社会关注和理论探索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刘杰 《时代法学》2004,2(1):81-85
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和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的增设,有利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的进一步细化和解决"执行难"的社会病,针对性强.作为新的犯罪,它们的构成条件如何理解?司法认定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刑法修正案(四)对它们规定相同的法定刑是否合理?在理论上,有必要对它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问:在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和模式是什么?答:驰名商标是指经过长期使用,具有良好信誉,为公众知晓的商标。驰名商标的认定是其获得特殊保护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环节。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讲,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实践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短,经历了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我国现阶段关于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的基本法律依据是《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条例》。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6月通过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域名问题解释》)及2002年12月通过的《关于商标民事纠纷案件…  相似文献   

13.
问:我们单位属于科研院所性质,技术发明和创新不少,申请专利并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也很多,但也经常出现单位与职员或者职员与职员之间,甚至是本单位与外单位之间因某项发明创造的发明人身份或专利归属而发生的纠纷争执,请问此类纠纷在实践中的表现有哪些?法律对此类纠纷解决一般  相似文献   

14.
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签名不是一种安全的签名手段,面临着各种风险和当事人的抗辩,其安全隐患主要发生在数字签名密钥对和数字签名证书的发放环节及私钥的储存环节。在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认定案件中,需要专门的电子数据司法鉴定机构来弥补法官或仲裁员在计算机与网络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以及在技术上提供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的证据。认证机构因自身资质和服务缺陷以及中立性和公信力存疑而不宜作为电子签名的司法鉴定主体。应结合技术层面上的鉴定、检测与法律层面上的假定、推理来认定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5.
在危急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有时伴生着一种人们称之为“见死不救”的现象。“见死不救”行为是否应被定罪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定罪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只有在事实已被认定的前提下,才能作出法律评价。“见死不救”行为的事实构成到底如何?社会心理学关于亲社会行为发生的理论,有助于我们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见死不救”行为进行解读,从而作出准确的法律判断。  相似文献   

16.
法官:我于2006年7月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2007年6月,我在出差途中因发生交通事故而受伤。事后,由于公司没有在法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我只好直接向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结论为因工负伤,劳动功能障碍为三级。请问:公司在法定期限内怠于履行义务的情况下,我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及鉴定的费用、医疗费、工伤待遇,能否要求公司承担?  相似文献   

17.
格式条款在经济生活中被广泛运用,那么何为格式条款 ?如何采用格式条款 ?怎样认定格式条款 ?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很有必要作深入细致的探讨。笔者列举若干常见情形,对格式条款的有关问题作些粗浅分析,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例一 ] 张三打算炒 B股,于今年二月二十七日到某证券有限公司营业部办理手续,该营业部向张三提供了《 B股交易协议书》两份,张三粗略看了一下,即在乙方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即交给了营业部,营业部审查了张三的美金存款帐户后立即在甲方处加盖了营业部 B股业务专用章,把其中的一份《 B股交易协议书》交给了张三…  相似文献   

18.
商业秘密侵权在知识产权案件中审理难度最大。作为商业秘密侵权之一的技术秘密侵权案件,审理难度更是如此。就原告而言,由于侵权的隐秘性,首先碰到的是调查取证难,其次直接带来的是法庭举证的困难,尤其是直接证据;对被告来说,出于种种考虑,或怕被认定侵权,或怕自己的技术信息被泄露,不愿在法庭上披露真实的信息。这些状况直接给法院带来审理上的困难:如何理解技术秘密案件的侵权构成,法官如何分配举证责任,如何确定个案中某方当事人的证据已达到优势的标准,而对该案是否构成侵权做出判断,等等。探讨技术秘密侵权认定的规则,是否是解决上述难题的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对劳动关系起到了一个有效的规范作用,是用人单位、劳动者规范双方当事人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契约,对规范劳动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劳动合同关系的复杂性,因此,在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合同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双方的利益,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许在华 《法制与经济》2013,(12):136+138
通过对警察车辆查控过程中车祸发生瞬间的车辆特征、人体所接收信号进行模拟,通讯总线和中继器下达给训练测试装置,通过其中的检测单元实时检测安装在测试毯中的传感器发出的信号,人体通过视觉接收信号后,训练缩短人体瞬间反应时间和到达安全区域的移动速度,最大程度避免车撞人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