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介甫 《同舟共进》2013,(11):37-40,45-46
李维汉,又名罗迈,1896年6月出生于湖南长沙县高桥乡一个清贫知识分子家庭。1917年考人湖南一师,辛亥革命后与毛泽东、蔡和森一起成立新民学会,1919年10月赴法留学,后往德国,1922年回国,经毛泽东、蔡和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陕甘省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中央统战部部长等职。在统战部长岗位上13年,为统一战线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误区之一:家里有钱、学生愿意出国就可以留学。这只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而要出国留学还必须具备其他更重要的条件,比如你出国的动机,在国外学习的能力,还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等等。 误区之二:只要给钱留学中介机构就能包办一切。不少人希望留学中介能包办一切,甚至要求其保证签证成功、出国后能打工等等。这种想法极其不切实际,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轻信不负责任的承诺,从而掉进留学陷阱。其实,留学中介所提供的服务也是有限的,即使是  相似文献   

3.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读书活动 ,早在赴法勤工俭学生中间开始了。旅法共产党和少共的组织成立以后 ,这一学习活动 ,更进一步地开展起来。邓小平旅法之所以能加入党团组织 ,成长为一位马克思主义的爱国者 ,最根本的原因是 ,他能够努力学习马列著作 ,首先从思想上达到了团员和党员的标准 ,正像邓小平所说的那样 :是 :接受了一点关于社会主义尤其是共产主义的智识勤工俭学生一到法国 ,就开始了学习马列著作的读书活动 ,他们叫作“学习运动”。1920年8月 ,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人到了蒙达尼 ,学习了法国工人运动的历史 ,用法国30年的实践 ,…  相似文献   

4.
韩乐然,原名韩光宇,朝鲜族人,一八九八年生于吉林省延边,一九二○年到上海,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一九二九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毕业于法国国立卢佛尔艺术学院。我是一九二○年到法国的。韩乐然去的时候,正好我离法回国。他到法国后,靠打工谋  相似文献   

5.
打工小记     
陈荪 《浙江人事》2006,(1):44-44
去年暑假回国的途中,巧遇一位同在澳洲念书的方同学,从新加坡一直聊到上海,方在国外念书已有好几年的时间,和他的谈话让我这个出国才半年多的新鲜人又增长了不少见识,其中的一句话更是让我记忆犹新,他说“不打工的留学生活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正值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1919年初到1920年底,近两千名中国进步青年漂洋过海远赴法国,"勤以做工、俭以求学",在巴黎、蒙塔日、里昂等城市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探寻民族救亡图存之路。在不少人眼中,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五四精神的伟大实践。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正是这些赴法学子在奋发学习、接受新观念新知识过程中的精神秉持。  相似文献   

7.
1918年8月,毛泽东因从事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组织工作,第一次到北京。由于这项工作的开展尚须时日,他便经杨昌济老师推荐到李大钊主持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在此期间,他和住在鼓楼东豆腐池胡同九号的杨老师一家继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终于:他  相似文献   

8.
学习英语不必一味地排斥母语徐羡贞如何才能学到地道的外语?如何看待母语在学习外语中的作用?这是每个学习外语的人都必然面临和应该解决的问题。有人认为要想学好外语必须到所学语言的国家去,因为那里有良好的语言环境。要是能去,当然好。然而,这并不是所有学外语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一座座曾经紧锁着的国门豁然洞开。当“地球村”在开放的氛围里变得越来越具有人情味、“中国村”的“村民”走向“外国村”不再是难于上青天的时候.一批批“洋插队”的幸运儿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大舞台,同时,一股股偷渡暗流也汹涌地冲击着祖国的神经末梢、血脉终点。金钱=护照,护照=出国,出国=发财。在有的人眼里,似乎一觉醒来,奢望可以变成现实。他们将家业连同自己的命运押在偷渡出国的大赌场,梦想着通过偷渡到国外打工来发家致富。  相似文献   

10.
在二三十年前,有无数的人梦想着到国外上学.这种热潮延续至今。 如今,又有无数的大学生希望出国实习。他们希望能深入体验异域文化,也抱着在国外找到留学机会的憧憬,很多人更是觉得出国实习会是自己履历中的闪光点。 事实上,真正的锻炼在于怎样在全新的语言环境、生活环境中生存。怎样在一个国际化的工作团队中与人沟通协作。  相似文献   

11.
1919年12月25日,青年蔡和森与母亲、妹妹及向警予等三十多人启程赴法,1920年1月底抵法,1921年10月中旬被法帝国主义驱逐回国,总计留法时间约一年零九个月。蔡和森和向警予“一到法国遂纠集同志及华工中的先进分子形成这种(共产主义)倾向的组织。”因此,留法勤工俭学这一时期对于研究蔡和森的建党思想及其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李维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之一。他与毛泽东同志同为湖南第一师范的校友。他1918年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志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同周恩来、赵世炎等同志酝酿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他从1946年即开始协助周恩来从事统战工作,建国后为首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当选为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维汉同志长期从事统战工作和民族工作,善于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政策,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采纳,极大地丰富了…  相似文献   

13.
漫画与幽默     
马克·吐温的幽默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去拜访法国名人波盖,波盖是一个喜欢挖苦人的文人,他想取笑美国历史很短就故意说道:“美国人在无事闲暇时往往爱想念他们的祖先,可是一想到他们祖父一代就不能不停止。”马克·吐温立刻以充满诙谐的语句反击说:“当法国人无事时,总是尽力想找出他的父亲是谁。”发信父亲让儿子去邮局发信,儿子走了以后,父亲才想起忘了在信封上写地址。当儿子回来后,父亲赶忙问:“你没有发现那封信没写地址吗?你还没有把它投进信箱吧?”“已经投了。没写地址我倒是早就发现了。”“那你为什么不说呢?”“…  相似文献   

14.
前天,在沿海某城市打工的亲戚打电话向笔者透露了一件事,称有一个家乡的青年在外打工可能进了“黑厂”,当问起原因时他说对方好像受人控制了,打电话称自己出了事,希望亲戚朋友速寄6000元钱到某账户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问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笔者告诉他,这十有八九是敲诈勒索,千万不能寄钱去,赶快向警方报案。  相似文献   

15.
美国篮球“飞人”乔丹靠打球,年收入高达七千万美元;泰森靠挥舞铁拳,也成了千万富翁。为什么他们能仅仅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就可富比王侯?世界各国的足球俱乐部为什么敢花上几千万美元去购买球星?外国职业运动员没有中国运动员的“铁饭碗”,没有所属单位这样的“靠山”,却能满世界地参加比赛,买豪宅、置名车,他们的钱从哪来?一句话,他们都是体育产业的受惠者或“弄潮儿”。当他们通过比赛大把大把地赚钱时,很多人也在通过他们赚钱,这样就形成了体育产业。以乔丹为例,他在NBA打球,一个赛季就可以从所在球队拿到与他身价相符…  相似文献   

16.
外省青年──北京人海中的孤独群落张卫民“外省青年”的历史演变19世纪的法国小说是最常见到“外省青年”一词,望文生义他说:“外省青年”是来自外省的人,他们不是巴黎人,在19世纪的欧洲,巴黎是文化与艺术时尚的发散地。一个地道的巴黎还意味着什么?优雅的谈吐...  相似文献   

17.
1930年,28岁的童第周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在校长布拉舍教授的实验室里工作。在这个实验室里,童第周用一双灵巧的手完成了极为困难的青蛙卵的膜的剥离工作,赢得了异国同事的尊重以及著名生物学家布拉舍的赏识。然而,当时中国忧患交加,国弱民穷,中国人在国外常遭到一些外国人的奚落歧视。为了这类事情,童第周常挺身而出与对方争论,赢回尊严。一次,他去理发,一个人指着报纸对他说:“你们中国人不中用。”童第周当场与这人理论。他说:“这份报纸像条狗,谁喂它,就为谁说话。日本人给了他们钱,他们就替日本人讲话。你没有亲眼看见,就不要乱…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关于法治的传说一个中国青年到德国留学。他才华出众、相貌英俊,很快就结识了一位德国姑娘,两人双双坠入爱河。一天,两人上街,遇到一个小问题。他们要过街时,两边没有车,但是行人过街的信号灯是红灯。小伙子在国内已习惯于“过街看车不看灯”,于是就大踏步地走了过去。德国姑娘看得目瞪口呆,等变灯之后才走过去,颇有些不好意思地对中国青年说“拜拜”!其理由是:这个人太危险!他连红灯都敢闯,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啊!  相似文献   

19.
(一)科教兴国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早在本世纪初,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位热血少年赴法勤工俭学的时候,所抱的目的就是科教救国、科教兴国。他曾回忆说:“我们看到中国当时是个弱国,我们要使它强大。我们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使它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所以我们去西方学习。”但在那时,由于中国对外没有民族独立,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对内没有民主制度,深受封建主义的压迫,科教救国、科教兴国的道路走不通。所以邓小平同志从法国和苏联回国之后,毅然奔赴国内战场,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20.
异性合租,这绝对不是中国人玩出的潇洒。几年前,我的弟弟留学美国,曾寄回过一张照片,三男两女。弟弟在照片的背面注明:我们五个室友,来自中国的五个城市。父母有些吃惊,怎么一到国外就变了,男男女女住一块儿,还要不要学习?父亲连夜给弟弟写信,母亲在一旁不时地要父亲加上这样或那样的话,其中有一句是:孩子,别忘了你出国的目标,况且你是有家的人了。后来父母才知道,异性合租在国外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就像一个单位有男同事也有女同事,可以发生一些事,也可以什么事都没有。西风东渐,如今,部分国人也开始了这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