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东巴教的本土神祗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巴经提供的新资料研究东巴教的一个本土神祗谱系,可以看出纳西族关于本土神祗的一些观念,纳西族东巴教中本土信仰的神灵观及其与纳西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一谱系与东巴常常所称的另一个"大神谱系"有本质的不同.结合东巴教的仪式系统和东巴经,深入探究东巴教的神祗谱系和神灵结构,分析其来龙去脉、历史演变及其与纳西社会、民俗之间的关系,将会为深入探析东巴教的多元宗教体系提供更多有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纳西象形文字谱》最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十六开本,精装、缎面烫金字,还带封套,富于民族特色,共六百四十五页。该书共印了一千册,立即被抢购一空。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文字符号,也是世界上仅有的活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被纳西族东巴教徒用来书写了大量经书,以后又出现了一种标音文字,也书写了不少的经书。这些材料都是研究纳西族语言文  相似文献   

3.
东巴文化是我国纳西族古老的原始宗教文化,它用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书写了几万卷东巴经书,不同者约计一千种左右。据有关学者的统计,中外搜藏东巴经书共达二万多卷,主要藏于丽江、昆明、南京、北京、台湾、美国、西德、日本等地。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蕴藏着纳西族人民极其丰富的思想财富,是一份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宝贵资料。东巴文化曾引起我国刘半农、章太炎、傅懋勣、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安顺地区,近年来,在中央关于整理古籍发扬民族文化方针的指引下,对流传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古籍,进行了大量的收集,获得了许多民间珍藏的抄本。并初步翻译、整理出布依族丧葬祭祀歌: 《古谢歌》、《超荐经》、《开路词》等经书。 这些经书都是在布依族丧葬时,由本民族经师(布摩)口诵的祭祀词。原文基本用近音汉字作为符号记录布依词语,还有少量是汉字布音或自造的“土俗字”,也有一些地方全部借用汉  相似文献   

5.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一种古老宗教,其特征是多神崇拜和万物有灵。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典有1500种,30000余册,内容包括哲学、历史、宗教、医学、天文、历法、民俗、文学、艺术等,被誉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意为智者,他们往往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是东巴教  相似文献   

6.
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薇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128-134
中国西南的彝族与纳西族,在民族起源与发展上有着共同的历史源头和文化联系,其传统宗教都是从古氐羌人承袭下来的,并且都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因而"毕摩"与"东巴"教有着诸多共同点和相似性.本文试从古称谓与历史源流、主要职能与传承方式及所使用法器和经书等诸方面,对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晓亮 《求索》2014,(2):29-33
19世纪中后期,大批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西南地区传教,他们首先发现了纳西族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并将复本寄回欧洲,在此后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西方传教士、探险家、学者还有政府部门纷纷高价收购,掀起了一轮东巴经收购的高潮。保守估计,目前藏于海外的东巴经的数量近万册。本文结合相关英文、法文文献对19世纪末以来东巴经在西方社会的传播史做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秀英 《今日民族》2006,(11):40-41
《摩梭达巴文化》一书从启动、搜集录制、翻译整理到出版发行,经历了漫长的7年,至今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丽江市宁蒗县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以其特有的母系家庭和与之相适应的走婚制,引起世人的瞩目,被喻为人类史前文化的“活化石”。由于摩梭人自古以来只有语言,而无文字,汉文献记载又支离破碎,大量的资料及史诗都深藏在该民族原始宗教——达巴经中,这些口诵经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涉及民族渊源、迁徙、风俗礼仪、宗教、哲学、社会、经济、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是一笔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是口诵的,没有书面文字记载,被保留下…  相似文献   

9.
潘怿晗 《前沿》2009,(9):100-103
本文运用象征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相关理论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盘村在社会变迁大背景下的村落祭社仪式及其象征意义的变迁进行探讨,并从祭社仪式与村落社会结构之间关系的视角对其进行阐释。认为祭社仪式是村落社会结构性变迁的一种文化影像,其内涵与实质是村落社会的变迁,在此过程中,祭社仪式本身也在实践中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10.
东巴象形字是东巴文化的载体,至今仍在东巴经师手中应用着,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古老的象形文字,它是纳西人民留给人类社会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过去许多学者研究东巴象形字,主要是从它的字形、字义的角度去分析,虽有许多深入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但未能全面揭...  相似文献   

11.
纳西族是一个开放进取、富有艺术才华的民族。她与汉、藏、白、彝等民族为邻,文化上长于吸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之精华,创造出自己的灿烂文明。东巴象形图画文字及东巴巫师在祭祀活动中绘制的各种画牌画卷,构成了东巴文化中最富特色的部分。其中,木牌画是一种最为古老的东巴绘画形式。木牌以松木制成,画时不作草稿,内容庞杂,有神灵鬼怪,云雾山水,动植物等,有的用象形文字以解释画的涵义。有尖顶和平顶两类,尖顶画牌一般绘有神灵,平顶画牌通常画鬼怪。所画图案极富想象,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色彩鲜明。木牌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古羌人插木牌行地祭…  相似文献   

12.
论纳西象形文东巴经《鲁般鲁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般鲁绕(以下简称鲁诗)是纳西族象形文东巴经名著之一,是后期东巴文学中的划时代的一部现实主义的优秀代表作,因此,早就引起了中外学者和作家们的注意。国内翻译整理成汉文公开出版或进行研究而有影响的作品,有赵银棠先生的长诗《鲁般鲁饶》,(1957年《边疆文艺》第10期)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丽江调查队编写的《鲁般鲁饶》,(1960年《纳西族文学史》第五章第二节)牛相奎、赵静修同志整理的长诗《鲁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的《东巴经》五百多卷,七百多万字,全用象形文字写成。这科;象形文字,纳西语叫“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痕迹”,或译为“木字石字”,指其象木石之形,作木石之字。这种文字起源于图画,始终保持着图画的特征,但又约定俗成,成为一种文字符号,在丽江、中旬、维西等县纳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国内外有不少研究纳西族象形文字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洪 《思想战线》2004,30(5):78-83
20世纪上半叶的20~40年代,是中国人类学边疆研究成果较多的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成为当时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此时期,民族学家的田野考察论著,涉及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经书搜集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仪式研究、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研究、西南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康区藏族宗教研究、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研究。这些研究都是在对少数民族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和田野调查基础之上所作出的。  相似文献   

15.
起云金 《今日民族》2005,(10):42-43
在每年农历2月初8的大姚昙华“插花节”上有一个重要仪式,祭马樱花。祭台的中央放一棵美丽鲜红的马樱花,树旁蹲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一位头戴法帽,身穿法衣,手拿法器的毕摩端一碗净水,口诵经文,向东西南北中进行祭祀,这个神圣的祭祀仪式,主角就是这个德高望重,口念经文的毕摩。毕摩在昙华彝族人民中有着崇高地位并起着重要作用,现在昙华仅有两位毕摩。毕摩是彝族文化的传承者和载体。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彝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哲学、医学、道德、伦理、科技、风俗、礼仪等方面。毕摩在彝族生活中的地位很高…  相似文献   

16.
一、摩与布摩 摩,布依语称为mol,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作动词时意思是“诵经”。“布摩”中的“布(bux)”意为“人”,因此“布摩”意即“诵经的人”。如果在guehmol这个词组中,mol就属名词了。gueh意为“做”,guehmol即是“作诵经这样的事”。诵经都是在一定的仪式上进行,而仪式一般也需要诵经,因此所谓buxmol,guehmol,完整的意思前者就应该是“主持宗教仪式,并在仪式上诵经的人”,后者则为“主持宗教仪式,并作诵经这  相似文献   

17.
一、题解祭孰龙仪式纳西族称“孰古”。“孰”是纳西人观念中超自然世界里的精灵,汉译为“龙”。东巴经中讲,龙类与人类原是同父异母兄弟,后来,他们分管宇宙,人类只管农耕和牧畜,其他自然万物都属龙类所主宰。当初他们都各司属类,你往我来,互惠互利,和睦相处。后来,人类不断伤害龙类,龙类又对人类进行报复,双方矛盾激化,曾经东巴什罗调解,双方立下条约,以求互利互惠。人类除了农耕牧畜需要龙类帮助之外,有求于龙类的东西还多,有时候又  相似文献   

18.
杨福泉 《思想战线》2002,28(2):53-57
唐代 ,吐蕃军事势力一度控制了麽些人滇西北、川西等地 ,吐蕃本教对纳西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西藏吐蕃统治者实施“扬佛灭本”的政策 ,迫使藏地本教祭司逃亡或被流放到滇西北、川西等地 ,形成了本教对纳西本土宗教的进一步影响。从东巴教的神体系以及东巴经与敦煌吐蕃文书之间的密切关系中 ,也可以看出唐代吐蕃本教对东巴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社会变迁以及外来文化的输入等所引发的文化变迁,对纳西人对本族宗教东巴教的认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纳西人社会的各个阶层对东巴教认同意识的变迁与政治制度的变迁和主流文化的语境有密切的关系.当代文化旅游、东巴文化的国际声誉等外在因素,对国家主流话语中关于东巴文化的评价产生着影响,也对纳西人不同阶层的东巴文化认同产生着具有时代特征的各种影响.不宜简单地看待当代东巴文化的"复兴",纳西人对东巴文化的认同有"表层认同"、"文化艺术欣赏层面的认同"和"基于信仰的文化根性认同"等多样化的内涵层次和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20.
<正>绘制年代:清代形制:一套三幅收藏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东巴教的神灵分为至尊神、战神两个子系统,战神又可分为人体战神、兽体战神、禽体战神三种,形象奇特、数量众多,较为著名的有格控都支、麦布精如、优麻、多格及金头白猴、神鹏等。战神是秉承至尊神的旨意,惩治四方妖魔、维护人间秩序的神灵。纳西族纸牌画纸牌画是把各种神像画于特制的硬纸牌上,用于东巴教仪式中的一类东巴画。依内容、形式和大小可将其分为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