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刑满释放人员作为一个特殊劳动群体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违法犯罪前科(政审)”和“在监禁之后难以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影响刑释人员就业的主要因素。针对此现象,完善刑释人员就业权制度,保障刑释人员就业是顺应我国以人为本的建设法制社会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刑释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存在,他们大多文化水平较低,而且社会对他们存在一定的偏见,这部分群体社会保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社会是否稳定。目前我国针对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本文主要从就业和社会保险两个方面入手来论述这个“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以此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刑罚的特殊预防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分子重新犯罪。但是笔者在工作中却发现,部分地区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呈现上升趋势,有必要对此问题加以研究。因此,笔者选取山东省成武县为事例,总结出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遏制重新犯罪的对策,以期达到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导致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刑释(解教)人员出狱(所)后无基本生活保障是最直接的原因。由于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较之计划经济时期已发生了较大的转移,故传统的安置帮教办法难以再沿用。国家只有采取务实的态度,先将其纳入低保,保证刑释、解教人员一出监所就有饭吃,使其有基本生活保障,再置于社区直接监督管理之下,帮其渡过危险期,才能有效降低重新犯罪率。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刑释人员再社会化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刑释人员再社会化对我国重新犯罪率的高低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传统的罪犯监管改造手段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加大了犯罪防控的难度。应当看到当前的罪犯改造从形式到内容都存在不适应现实需要的情况。应当考虑怎样做实罪犯教育改造的每一个环节,在狱内完成对他们的再社会化思想改造,从而使他们在重新回归社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守法公民。  相似文献   

6.
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其第100条关于前科报告制度的规定对维护军队安全,保障企业、事业单位的合法利益与其知情权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追求矫正效果、降低服刑人员解除矫治后的重新犯罪率作为一项工作目标不断巩固其重要地位.而在当今社会中,片面强调防范有前科的人员来维护军队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安全是否必要?矛盾是特殊性与普遍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保障军队安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人事知情权和安全保卫权在今后很长的发展阶段是既定的,而对于目前如何从刑法层面上有力地保障和推动社区矫正的发展又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调整的.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刑释人员在回归社会过程中面临着自身心理问题、社会排斥问题、社会保护问题等诸多不利因素,而使得他们在身份融入、家庭融入、职业融入、社会交往融入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问题.本文指出要解决他们社会融入过程中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需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完善相关制度和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刑人及刑释人员的特殊地位,对其人权保护问题就更为直接关系到刑事司法程序公正。本文认为应进一步重视保护受刑人及刑释人员在受刑过程中乃至刑释后应享有的如下诉讼权利:知情权;控告检举权;被处死刑者要求减刑、赦免的权利;刑事错案求偿权及恢复名誉请求权;等等  相似文献   

9.
谭婉 《中国司法》2010,(8):36-38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以人为本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要求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此,针对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央领导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把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的新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0.
刑释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做好他们的帮教安置工作,尤其是对他们中特困人员的生活救助,是预防重新犯罪、事关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加强刑释人员安置工作,降低重新犯罪率,对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刑释人员安置工作需要对刑释人员保护进行立法、建立刑释人员保护组织、转变刑释人员安置方式。同时改革现行的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提高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人民调解》2007,(6):31-32
今年3月,司法部刑释人员帮教安置工作代表团赴澳洲就澳大利亚刑满释放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及帮教工作进行了学习和考察,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是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监狱在对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的工作中,要重点考察罪犯的重新犯罪问题,较为科学地预测罪犯刑满释放后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为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同时,社会相关部门应根据监狱提供的预测结果,做好相应的衔接管控、帮教救助等工作,有利预防和减少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天津市司法局、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注重发挥整体合力.协调红桥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成功解决西青监狱精神残疾刑满释放人员信某某出狱后的安置问题.使其最终有了归宿。  相似文献   

15.
对浙江省出狱同期群的比较研究发现,再犯是亲犯罪积累,社会化功能紊乱,资本落差的结果.刑释人员再犯风险因素的获取应当以犯罪人生命历程为线索,分析其生活史中重要的人物、事件和关系对其犯罪生涯的影响.据此,研究者选取了51项相关因素,并量化后按同一标准确定为再犯预测因子,经过标准化数据转换之后,制订出了用于评估刑释人员再犯可能性的结构化量表:RRAI.  相似文献   

16.
对“回春艺术团”10年的刑释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从中发现,他们有一大优势三大特点,即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优势和就业率高、普遍表现好及再犯罪率低的特点。分析其原因,我们以为是艺术团正确地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和《未成年犯管教所管理办法》的结果,并且,它是一种行刑社会化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据《回归社会学研究动态》2004年第5期刊登的信息,2004年8月,司法部基层司和中国监狱学会回归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在哈尔滨召开了全国拓宽刑释人员就业渠道理论研讨会。从汇总的情报资料看.各地因地制宜地抓好刑释人员的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工作成效。如上海市的回归人员就业率由45%上升到70%.北京市的就业率达93.2%,山东、湖北也都在85%以上。学者们认为,应当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用好用实刑满释放人员帮扶救助政策,切实解决刑满释放人员实际困难,有效促进了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的一天,一中年汉子来到了蓝山县司法局,紧紧握住帮教安置办公室同志的手,一定要将几个红包塞给他们,动情的说到:"真是谢谢你们了,没有你们的帮忙,我去年那个年都不知怎么过呀。"安帮办的同志热情接待了他,把红包退还后告诉他,这是应该做的。中年汉子如此激动,话还得从2006年说起。  相似文献   

20.
高维 《人民调解》2008,(9):20-21
对辽宁省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大河西村村民乔某来说,在45年的人生经历中,有两次重大转折使他刻骨铭心:一次是因违法犯罪进了监狱:一次则是在他出狱后的2008年7月,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从曾是服刑人员到刑释后成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巨大反差,让乔某本人都有种梦幻般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