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岸 《小康》2018,(18)
正自从宝玉抓周时表现出"非主流"倾向后,贾政对这个儿子就有了很深的、先入为主的"成见",一岁的孩子懵懵懂懂中就要选出兴趣志向,抓周真的能抓出未来一生的成就结果吗?《红楼梦》第二回里,冷子兴提到,贾政对"衔玉而生"的贾宝玉满怀期望。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冷子兴对此一锤定音地评价宝玉说:"将来色鬼无疑了!"宝玉抓周时表现出的"非主流"倾向给贾政带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0,(21)
正我们半生努力,是为了给自己和家人创造去体验世间一切美好的机会,以及强大的选择自由。说到底,爱是一种情感,不是一种规范。《红楼梦》里,贾宝玉看似过着"无事忙"的富贵闲人生活,但实际上,他身边的亲人对他并非没有要求和期待。比如父亲贾政希望宝玉能"慷慨挥洒谈吐",通过读书明理,日后"光宗耀祖"。所以时时处处提点,在大观园里随意看到一处景致,都不忘提醒宝玉:"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吓得宝玉忙垂了头。溺爱宝玉的贾母也曾说过:"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1,(3)
正父母根据他们自己的出身、阅历、见识、经济能力,给孩子写好了未来的剧本,但孩子们会按照剧本成长吗?"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这是《红楼梦》里贾政在贾母面前辩白为何痛打宝玉时说过的一句话,概括了他对儿子的期许,他为宝玉写下的剧本,是"光宗耀祖"。有这个剧本在,他对宝玉的要求是不必学那些"精致的淘气","把《四书》讲明背熟"最要紧,  相似文献   

4.
爱之初体验     
江岸 《小康》2013,(5):101
在感情上、精神上,贾宝玉的知音、知己唯有林黛玉;但唯独在分享性的隐秘时,却不可能是黛玉从人生中第一个春梦当中醒来时,宝玉开始"迷迷惑惑、若有所失",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极重要的人生体验。十三岁的宝玉有了第一次梦遗,他的反应是"吓了一跳",恍恍惚惚间,觉得自己仿佛丢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又不敢跟别人说,这是很真实很细致的男孩的心理体验。在感情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7,(33)
正"你是我的蜜糖"之类的情话里,感情还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但到了"你是医我的药"的程度时,就意味着,你是他(她)的笑点、痛点、泪点,是最柔软的地方,也是最坚硬的承诺。《红楼梦》里写爱情最让人惊心动魄之处在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深入发肤、身体。林黛玉每一次病重、痊愈,都与宝玉的情感进展密切相关。而宝玉,在听了紫鹃试探他而  相似文献   

6.
罗屿 《小康》2010,(5):98-101
《红楼梦》里,曹雪芹“安排”贾宝玉梦中游览了太虚幻境。而在《红楼梦》成书200余年后,另一位清代作家吴趼人在其小说《新石头记》中让贾宝玉再次入梦。只是,这次的宝玉未见警幻仙子,也未看“金陵十二钗”判词。  相似文献   

7.
伴爱如伴虎     
江岸 《小康》2012,(2):123
正袭人对宝玉的尽心尽责让人叹为观止,但她的深情从未被我们当成过爱情,埋伏着野心和算计的全心付出,只是一种胜利法《红楼梦》里,除了林黛玉,贾宝玉还爱谁?想必答案不止一个,宝钗、湘云、晴雯,也许,还有袭人。可能很少会有人把袭人放在宝玉最爱的名单里。  相似文献   

8.
“林日茂”家族及其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日茂"是清代台湾有名的郊商.它创建于乾隆中期,嘉庆年间达到鼎盛阶段,道光初年以后开始走向衰落并出现家族商业分散经营的状况."林日茂"在经过创立和发展以后,其基业由两岸子孙共同继承,因此形成横跨海峡的家族文化群体.闽台族人都共同使用"日茂"名号,都有相同故事母题和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林日茂"不仅是个郊商行号,而且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已经浸透到这个家族群体之中,甚至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代,需要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积极干事创业。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及风险社会的到来,部分干部甚至出现"为官不为"和"避责行为"等现象。其中,"反向避责"作为下级向上级发起的避责行为,值得关注。"反向避责"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其行为逻辑也存在"甩锅"和"精进"两个面向。对"反向避责"现象,需要辩证地看待,充分激发其优势,主动规避其劣势,以实现对"反向避责"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0.
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8.00元黄棠,某大型公司总经理,其夫洪锦江是新任开发新区主任,长女是摩纳哥籍富商,次女是拥有EMBA身份的大型节目策划人,其母是一位退了休的评剧演员……作者站在生活现场,耐心地为我们勾勒了"黄棠一家"这个新贵家庭的真实生活状态。小说以主人公黄棠及其家人的经历为主线,围绕洪锦江等权力人物,展开新贵家族兴衰起伏的生活图景,并由此辐射多个现实焦点,如官商勾结、网络传媒、城乡差异等,将当代中国30年的碰撞和变化交织在一起,表达了知识分子对社会发展的深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家"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范围可大可小,每一个家都有父或"家长"为一家之主。家长有时不一定是祖父或父亲,也可能是伯叔祖父、伯叔父或者兄长,为了方便管理家庭成员,他制定了"家法",对家中所有的子孙卑幼都享有"教令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法可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在古代,这种权力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管教权、惩戒权和送惩权外,还应当包括财产支配权、主婚权等其他权力,它几乎是绝对并且永久的,子孙即使在成年后仍无法获得自主权[1]。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出于维护公共  相似文献   

12.
牧歌 《今日中国论坛》2008,(11):109-110
中华民族曾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拥有近乎完美的文明。这个泱泱大国在领引世界风骚数千年之后,在"康乾盛世"的阿谀赞歌声中逐渐光华暗淡,鸦片战争更使她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落后挨打的境地。一百多年来,仁人志士们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杂志对我来说,是一份特别重要的刊物。 说他重要,不仅仅因为我是一名对台工作者,需要阅具风采、汲其营养、择其讯息、享其载体,一个直接原因,是因为我作为一名中国人,对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应有匹夫之责。 以《两岸关系》作为刊名,本身已经透露出她的使命感。作为中国内部事务的一个特殊部分,两岸关系关系到民族的兴盛、炎黄子孙的福祉。  相似文献   

14.
江岸 《小康》2012,(1):131
正贾宝玉和贾芸话不投机。宝玉不会想到,在风花雪月的大观园物种之外,还有贾芸这样尝尽酸甜苦辣,为了生活苦苦挣扎经营的人生贾府的落魄亲戚贾芸,不甘于贫困生活,想巴结上贾府的当权者凤姐,要点事做,他想送凤姐一点像样的礼物,可是他没有钱,只好硬着头皮去求开香料铺的舅舅卜世仁。  相似文献   

15.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规定了追究党政系统中生态环境事务实际决策责任、政治领导责任,即"党政同责"。但将其与党内法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相对照后,可以看出其主要效果在于问责事项上的"同"效,在责任力度、追责顺序、程度机制上尚有诸多需与现行制度体系协调之处。因此,应当将规制生态环境损害的法律法规、党政干部职责与纪律规范视为一个整体,审视党政同责在其中的地位及由此决定的制度逻辑,根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需要和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基本规律,形成党政同责的科学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千百年来,包公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明察秋毫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正是这位"包青天",他也有被"忽悠"的时候,甚至因此进行了不当裁判。这就是沈括记载在《梦溪笔谈》中的一则"包公误中奸吏圈套案"的故事。相传,包公在开封府审理一个贪官,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位贪官应当堂受"脊杖"之刑。贪官向胥吏行贿求计。一胥吏告诉贪官说:包公对胥吏干预案件极为反感,对你用刑前,按程序应由我写"责状",这时你就大喊冤枉,我自有办法解救你。果然,包公过  相似文献   

17.
江岸 《小康》2013,(6):101
贾府一代代的父亲们管教儿子的方式如出一辙,就是"天天打",而"棍棒底下出孝子"却从来未曾奏效过中国人管教孩子的办法,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诸多经验之谈里,棍棒伺候,似乎都是教育孩子的不二法门。《红楼梦》里一代代的父亲们更是将棍棒教育不断发扬光大,各显神通。关于贾家各代管教子孙的做法,老资格的赖嬷嬷曾有过评价,她对贾宝玉说":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进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突破政府系统内部阻力,重塑单一制国家权威。然而,以常态化、制度化巡视为主要手段的负向激励,刺激了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政府官员的避责动机,促使其采取以"空转"为策略的避责行为。同时,基于多项条件和机制形成的"避责生存赛"进一步导致个体避责行为扩散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空转"现象。要解决该问题,可以从调整激励方向、完善问责制度、培育社会力量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构建了"真"、"假"相对照的两个世界,"真"的世界由太虚幻境—甄士隐—贾宝玉—大观园众女儿构成,"假"的世界和凡尘俗世—贾雨村—甄宝玉—贾府构成。"真"的世界由"情"承载,"假"的世界在"礼"的世界中展开,但"假"并不就是指"礼",其对应的是"声色货利"。  相似文献   

20.
原美林 《求索》2012,(1):240-241,236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国古代家国组织的社会形态及其法律文化传统是古代司法二元性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古代中国是一个宗法制国家,以家为基础,集家成族,合族成国,是家国一体,家国同态的二元组织形式;国有国法,治理国家,族有族规,约束子孙族众,故家国二元性决定了古代法律治理的二元性,古代法律的全部内容都反映出政权与族权联合统治、家族法和国家法相互融合的特点;古代家族司法与国家司法两者内容不相龃龉,基本精神一致,作用完全相同,是中国古代司法二元性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