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把握了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对外部世界客观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共产党执政的自身建设的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亦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最新科学成果,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2.
张思军  邓晓霞 《前沿》2006,3(9):28-31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哲学思维创新,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党的文献和领导人的讲话中,对"三大规律"有了创新性的理解和科学的表述.不断在实践中加深和推进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共产党人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国方 《今日浙江》2007,(20):38-4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作了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伟大事业成功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探索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课题,创造性探索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课题,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规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总体。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需要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作为其前提和根据;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必然会促进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它是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立足点与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和规律,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一是要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二是要从共产党自身建设的规律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三是要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四是要从总结历史经验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人为本,就是要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以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明确提出和逐步树立,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张晓明 《理论月刊》2004,1(3):13-15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新史。江泽民同志提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历史地位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它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篇章。“三个规律”实质上是同一规律的三个层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一般规律,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需要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是特殊规律,研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助于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研究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是研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同时,它也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创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破解了人类社会特定发展阶段如何平稳发展的难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实现了与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10.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是在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的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我党成立以来的80年斗争经验,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我党执政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极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它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党提出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新任务,指明了在新形势下进行理论创新的基本思路。本文就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两大法系日益交融的今天,判例法为大多数国家逐渐接受,并与成文法一起互补长短。判例法与成文法共同构筑一个“混合法”时代已经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尤其是在行政法领域,两大法系都是靠行政判例来构建起其行政法大厦的。相对于民法、刑法领域来说,行政法的特殊性、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以及行政诉讼实践的需要,决定了判例法在行政法领域优先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张宝昆  刘勤  陈双平 《思想战线》2002,28(5):137-140
中国法学教育从大学建立之初就缺乏社会基础 ,因此经历了百年坎坷。而欧洲大学在建立大学之时 ,法学就是大学的支柱性基础学科。这不仅对大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也对欧洲依法办学、法制社会建设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物权交易的规则可以扩大理解为制定法和习惯法。习惯法中的物权公示的形式及变动的规则符合我国物权法的物权法定原则。甘南藏族自治州物权习惯法表明了当代中国物权习惯法的客观存在,应当充分认识这一习惯法的功效,总结其社会价值和对甘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一般理论以及世界各国在宪法中规定国际法在国内适用规则的立法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宜在我国宪法中规定国际法的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5.
战争法是历史的产物。战争法的历史发展既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社会历史规律,又体现了其作为人类法制文明的内在发展规律。战争法发展的历史规律的形成,是社会历史发展客观动力机制作用的结果。认识和理解战争法发展的历史规律及动力机制,有助于我们传承人类文明成果,以战争法约束战争,维护和推动世界的和平事业。  相似文献   

16.
张成全 《桂海论丛》2005,21(5):66-68
历史上法律信仰传统的缺位加上现实中法律自身及其实施中的缺陷,导致当代中国法律信仰的匮乏.法律信仰的形成条件应是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良法和良治的结合体,应以行使国家权力机构行为的法治化促生良法和良治,从而达至主体对法律的信仰而不只是被动地服从.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主权是国际法的基础。自二战后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 ,国际社会中各种现象 ,如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组织的迅速增长、国际人权和国际司法的发展 ,对传统的主权观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尽管国家主权在当代国际关系中面临诸多问题 ,但国家主权仍是国际关系的基础。主权应是相对的 ,从国家实践看 ,主权权利可以依国际法规则而加以限制 ,但这种限制必须建立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蒋颖荣  张玉 《思想战线》2001,27(5):13-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两重性的实践统一,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两层涵义.其一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两重性的全部内容,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不仅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而且是检验这一哲学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及其价值性的确定者.因此,人们只有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性和真理性,并且理解它们的内在统一性.其二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内容,最后都必须返回到改变世界的现实实践活动之中,实现它的现实统一.  相似文献   

19.
试论西夏的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法律制度是中华法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西夏立法的发展阶段、立法指导思想、立法特点三个方面对西夏立法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了西夏法律制度建设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0.
世界产业结构软化趋势及启示——以美、日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云泽 《桂海论丛》2004,20(6):41-44
产业结构的状态总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变动过程中.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这次调整呈现出世界产业结构转换的新趋势--产业结构软化.世界产业结构软化趋势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