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民族》2003,(3):1-1
刚刚闭幕的云南省民委工作会议提出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努力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全省民委系统贯彻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全省广大民族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和各族干部群众的真切企盼。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以上,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能否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省来说举足轻重,没有各民族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经过长期的艰…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在批示中指出,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省的协调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陆浩在批示中强调,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今后的奋斗目标,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当前,人们都普遍意识到没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发展,没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国家确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正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边防巩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作出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民过上小康生活,在我国具有划时代意义。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承受能力,扎扎实实地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小康的概念一经提出,就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决定》明确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小康生活已成为现代化中心的一个特定概念。我们可以给小康概念下这样一个定义:小康是指人民生活处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个阶段性标志,即温饱有余而富裕不足。从国际社会状…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国家的全面小康。“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总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钥匙,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是我国和谐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国的和谐稳定.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的指导方针,而社会主义法制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根本保障,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民族地区建设全面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金融业滞后、农村子女入学费用高、政府投入不足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康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要加快民族地区农村小康建设的步伐,可以从农业补贴政策、农村金融政策、农村产业政策、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发展特色城镇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全党同志要努力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因此,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制定政策时首先要考虑到的问题,也是我国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因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会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明确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们党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难点之一是如何使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跟上全国发展的步伐 ,为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 ,让西部人民更加充分地享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对这个问题 ,需要我们结合 2 1世纪初国内外形势的新特点 ,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加以认识。一、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 ,全国的小康就难以巩固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 71%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2 8. 6 % ,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 ,西部地区在实现现代化建设前两…  相似文献   

11.
陈伟宁 《现代领导》2006,(11):17-17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这是关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大计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需要一大批致力于带领广大农民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领头羊’,将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成‘双强’、‘双带’的能人.这是目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熊熙 《今日民族》2006,(5):55-5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对于业务工作大部分在基层、农村、民族地区的民族工作部门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民族工作部门要善于抓住机遇,发挥自己做农村工作、民族工作的优势,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之中,为促进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和发展再立新功。首先,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民族工作部门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民族工作是党委、政府处理民族事务的行政职能部门,而要处理好民族工作事务,就必须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通过办实事来体现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3.
又是杨柳吐翠时。今年的春天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这个春天,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发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1号文件,拉开了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孰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解决好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千  相似文献   

14.
温卓文 《人大论坛》2008,(12):25-2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相互连结在一起的。因而,“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1993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我们党对民族工作的方针时,强调了三句话:一是继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二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是加快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建构和谐社会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高度看待民族地区建构和谐社会青年民族统战工作的作用,分析民族地区青年统战对象的群体发展态势,并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拓宽眼界和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地区青年统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93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我们党对民族工作的方针时,强调了三句话:一是继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二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是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取得一系列新成果。提出做好新形势下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要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要解决好台湾问题,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做好  相似文献   

19.
黄志海 《传承》2007,(7):63-64
道德,是除了法律等法规之外的人们行为活动的规范或行为的准则。道德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推动社会全面小康与和谐发展的进程中,不仅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做出社会公平和均衡发展的制度安排,而且需要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农民道德建设,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王良仟 《今日浙江》2006,(21):25-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凸显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位,也必将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这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出台的每一条内容,几乎都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新农村建设就不可能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这种重要地位和作用是由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现实情况所确定的。首先,农民占大多数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安定与和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