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罗志荣 《先锋队》2013,(14):8-11
十年国企改革攻坚,使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内部的体制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国企治理结构,从而为国有企业的科学发展探出了一条做强做优做大的越走越宽广的新路……对于国企改革而言,2003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国务院国资委的成立,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前的国企改革,从通过扩权让利、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等逐步把国企引入市场,到在国有大中型企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企改革已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实事求是的讲,至今仍没有走出困境的阴影。二十多年来我们进行的各项企业体制改革,包括当前推行的现代企业制度,都有一些不可克服的弱项,都有一定的局限,对国企经营者的治理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要使国有企业既不走全面私有化道路,又要适应市场经济、同国际接轨,就要求国企经营者象资本家一样自觉自愿、倾尽心血智慧维护国有资产,搞活国有企业。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怎样才能走出对国企“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建立国有企业经营法,形成一套完善的企业经营者奖惩机制,创造良好的企业家成长机制和法律环境,才是一条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3.
要紧话     
《党的建设》2001,(3):1
搞好国企必须要有三个创新 搞好国企,一是机制创新,二是科技创新,还有一个观念创新.一个企业没有资本金垫底,全部靠贷款是不行的.现在通过债转股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一大批企业就活起来了.但这个活还不是内在的活力,只有增强创新能力,企业才能有真正的、持久的活力.国企改革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社会保障问题一定要解决.现在国企人多,人多就要减员,减下来的人怎么办?最低生活、医疗谁来保障?养老找谁去?所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改革国企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是深化国企改革,振兴国企的当务之急。在这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企业管理思想,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国企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从国企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两个方面对邓小平的企业管理思想进行论述:一、改革僵化的国企管理体制是搞活国企的根本;二、用经济的手段管理经济是振兴国企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深化国企改革必须建立健全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当前对国企经营者普遍存在激励力度不足、激励方式单一、约束机制不到位等问题。为此 ,必须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经营者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加大激励力度 ,建立有效的约束经营者的法律制度 ,完善对经营者的考核标准体系等措施建立健全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炳炎  牛政科 《探索》2006,(6):81-86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企改革的历史,在梳理改革思路后指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推行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由于接受了主流派经济学家基于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政策建议,从而使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照搬了西方资本主导型现代企业制度,移植了雇佣劳动制度。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业已证明,这种资本主导型现代企业制度及其治理结构不适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与国情,从而没有可行性,只有危害性,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为此,需要在认真作出理性反思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国情出发,重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7.
白天亮 《先锋队》2013,(20):7-9
回首十年,改革成就了新国企。展望未来,实现国有企业的更好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国企改革一度被称作"最难啃的骨头"。机制僵化、效率低下、包袱沉重,许多人一提国企就摇头。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动力不足,体制难题长期困扰着国企。迎难而进,矢志不渝。十年前,国企改革再次发力,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布局调整、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经历坎坷曲折、激昂壮阔的探索,如今,国有企业已是活力、效率、影响力的代名词。在2012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54家国有企业上榜。  相似文献   

8.
国企改革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困扰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国企领导干部管理机制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也是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领导干部管理机制是国企运营机制的中枢,是国企深化改革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国企领导干部应是国有企业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它们组成企  相似文献   

9.
熊志军 《先锋队》2012,(17):28-31
国企负责人的薪酬,不仅仅是一个分配问题,实质上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必须放到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认识,并与国企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步推进。当前国企负责人薪酬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国企负责人的薪酬问题历来是社会舆论的焦点。今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有关国企薪酬问题时,明确提出要对国企的高薪进行限制。但是为什么要进行限制和怎样限制,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范德群 《唯实》2001,(11):39-41
《中共中央关于国企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而国企公司制改革的实质是 ,推动国企的商事化、法人化 ,使国有企业真正变成法人 ,即建立起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法人。建立合理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是实现独立法人的核心 ,是保证国企改革成功的关键。目前有些国有企业虽然实行了公司制 ,但只具“公司”之名而无公司之实。一是国企改制后的公司中虽然建立了股东大…  相似文献   

11.
正过去国企改革暴露出来的问题,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比如国企改革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对连年亏损国企"甩包袱"的契机,甚至是通过资产重组题材炒作再次"圈钱"的新路径。一些国企改革成为少数高管的"内部福利",在资产评估、交易等环节中也逐渐显现新的"灰色地带"。特别是一些国企担心民资注入后冲击自身主导地位而采取保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历经近20年,已经从改革旧体制发展到创立新体制,即到了机制创新阶段。国企能否进行和实现机制创新,是关系到国企改革脱困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目前国企需要进行机制创新的内容很多,本文着重谈以下几个方面。一、国企融资机制的创新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资金短缺仍然是束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普遍  相似文献   

13.
国企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在产权制度、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均有不同层次的改革尝试。但是国企经营管理者的任用问题却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改革,上级任命制在国企特别是在大型国企仍是主要方式。尽快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经营管理者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是当前国企业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中共中央宣布在今秋要召开十五届四中全会,将就国企改革作出重大决定。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到底什么是“重大决定”?国企当前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态势之下?温元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国企改革的症结所在 国企改革症结在于制度改革、制度创新方面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包括它的经营者的选拔、任免、报酬机制、奖励机制,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突破,所以,国企改革之所以要跟上当前改革的一个核心位置,与此有很大的关系。不在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上得到突破,前景将难以想象。 二、“重大决定”会出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自由主义思潮与金融危机的对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什么是新自由主义杨:在我国改革开放中什么是经济学的主流?到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新自由主义的西方经济学?国际国内的事实,特别是美国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使大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刘进才 《唯实》2008,(9):96-100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其改革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深化国企改革、发扬国企优良传统、重建国企和谐劳动关系,打造优秀雇主品牌是国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战略选择.因此,要着力探寻国企雇主品牌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竞争性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鉴于体制机制等外部环境不完善、企业内部治理不规范、国资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阻碍因素的存在,推进竞争性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坚持市场配置资源,消除体制障碍,完善产权与股权交易制度,提供法律保护,形成促进混合所有制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国有参股公司内部治理;健全国资监管机制,加强国资监管。  相似文献   

1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国企改革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要求,而政府对国企的补助乱象就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必须解决的棘手问题。因此,从目前国企补助的法律现状着手,探寻国企补助的合法性边界,进而提出完善国企补助法律制度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一、企业文化在国资国企改革中的重要意义1.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功的企业文化是确保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它能够使企业具备自我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时期,企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如何凝聚人心,汇集智慧,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而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运行  相似文献   

20.
职工话改革     
国企改革:必须承受的阵痛国有企业迈向市场,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必然带来阵痛,甚至需要一些职工做出某些牺牲,这对广大职工心灵的冲击和带来的变化,都是巨大的。经历20年的磨砺,我省职工普遍对国企改革从不理解转为理解,参与意识和承受能力也不断增强,对改革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改革是国企唯一的出路,守着过去那种僵化保守的模式,不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只有死路一条。现在,虽然在机制转轨过程中,我们的国企确实出现了不少困难,但取得的成绩、带来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有了一大批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国企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大大提高,广大员工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普遍增强,这都为国企的二次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经历了70多年风风雨雨的昆明卷烟厂,正是在改革开放20年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