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陈乔之 《当代亚太》2002,(11):31-35
进入21世纪,中越两国间宜建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这种关系不但是时代的需要,也完全符合双方的根本国家利益,具有重大而特殊的战略意义.为建立这种关系必须高瞻远瞩,全面规划,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2.
梁甲瑞 《德国研究》2023,(2):52-76+146
欧盟通过“后科托努协定”框定了同太平洋岛国的合作方向及合作领域。后科托努时代的欧盟—太平洋岛国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合作伙伴关系中突出政治性;第二,强化印太语境下的合作伙伴关系;第三,在合作伙伴关系中更为突出气候治理和海洋治理;第四,在合作伙伴关系中强化公共卫生治理。欧盟—太平洋岛国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离不开多种动力因素的驱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背景下,欧盟—太平洋岛国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且这些局限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欧盟一些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中国而言,了解欧盟—太平洋岛国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开展同欧盟在太平洋岛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现象,历来为各国政府所重视。实现充分就业一直是各国政府为 之努力的目标。众所周知,中国经济保持了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长,而日本经济却持续了十年 以上的低迷。在悬殊的经济增长背景下中日两国却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这就是失业率 的持续走高。本文拟对中日两国的失业现状、失业率走高的成因及两国政府的政策选择作 一比较,以加强对失业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应邀参加这次美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的纪念仪式并发表讲话,我感到非常荣幸。31年前,我曾经和李慎之先生聊到过他想要创建美国研究所的想法,因此对这个由他发起创办的重要机构,我有着一种格外的亲切感。更巧的是,我得以在1981年美国研究所成立的时候最先访问中国。所以,30周年纪念对我个人而言,意义尤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韩国李明博总统访华为契机,较为全面深入地论述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战略背景及内涵,并探讨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中韩两国以及有关周边国家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韩国李明博总统访华为契机,较为全面深入地论述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战略背景及内涵,并探讨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中韩两国以及有关周边国家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稚 《当代亚太》2006,(10):26-29,58
2004年10月中越两国领导人就“两廊一圈”合作达成共识,并开始启动。本文分析了“两廊一圈”合作的背景、内容、目标,并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论述了“两廊一圈”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中的定位和功能。本文认为,“两廊一圈”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中越合作,而且将成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中越两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一项创新,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张蕴岭 《当代亚太》2007,27(11):3-11
冷战结束后中国在处理周边关系上采取了新的、积极的措施,把解决争端、降低风险,改善双边关系和推动合作作为三项政策.中国与邻国的新型关系仍在构建之中,尚存在许多困难与障碍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论中法两国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楠  罗睿 《法国研究》2005,(1):204-212
2004年1月,胡锦涛对法国进行了成功的国事访问,并同法国总统希拉克签署了新的中法联合声明,把两国的全面伙伴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对1997年中法联合声明的充实和发展,更突显了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法关系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它必将把两国关系推向更新的发展阶段,在国际上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60年代中苏关系走向分裂时期,中国与苏联东欧集团中的保、捷、东德、匈、波五国的关系,受到中苏关系演变的约束,随着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变化而起伏波动。19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一度实现缓和后,中国与东欧五国的关系也随之呈现冷热交替,以争取缓和为主的特点。1962年末63年初,中苏围绕古巴导弹危机和中印边界冲突问题开始酝酿新的斗争。中共将对苏方针调整为以斗争、进攻为基调,准备与苏共进行论战;苏共则部署东欧五国在东欧四国党代会上对中共展开批判。中共与苏东集团意识形态公开论战开始。随着中国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启动,中苏边界冲突逐步升级为局部战争,中苏关系进入敌对状态,中国与东欧五国关系也严重恶化。1960年代中国对东欧五国方针的变化,总体上与中国的对苏方针同步发展,但也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根据时期的演进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中国以分化苏东集团为主要目的而采取的区别对待方针突出反映在中波关系上。就总体言之,1960年代中共对东欧五国的方针既不断变化,又相互矛盾,其结果非但没有达到分化苏东集团的目的,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苏东集团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革命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以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方式进行的,要正确认识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经验。马克思讲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原理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两个必然"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规律,"两个决不会"原理说明了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社会主义才能代替资本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没有提出过落后国家可能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他们虽然设想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但那是以西欧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取得胜利为先决条件的。列宁虽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思想,但他并不认为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规律,并且认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取得的。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马华两族关系的几个发展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健 《东南亚研究》2003,(3):54-57,63
本文主要分析马来西亚马来人和华人两大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几个阶段,本文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两族极少交往和产生摩擦,日军统治激化了马华两族的矛盾,战后马华两族关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下进行了种种磨合,经历了摩擦、稳定、摩擦、爆发、缓和,不断反复的曲折历程。文章认为:马华两族的关系因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而经常波动变化,由于马华两族法律地位的差异,马华两族之间的矛盾在一段时期内仍难以消除,并对两族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再起 《法国研究》2004,(1):127-135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后冷战初期,国际新秩序尚待重新确立的关键时刻,促使俄罗斯(武器出口第二大国)、法国(武器出口第三大国)积极从事武器出口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利益考量(内部因素);与美国(武器出口第一大国)竞争,抢占国际军火市场(外部因素)。特别是法国在一九九一~一九九二年做出对台重大军售的历史性决定,更是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对法国政府而言,出售高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中美关系的现状与走势,可以将美国对华政策的三大长期目标——利用中国市场带动美国内经济发展(商业层面)、把中国变为一个基督教国家(宗教层面)以及推动中国的“民主化”(政治层面)——作为一个视角。对经济上坚信重商主义的特朗普、宗教上极其保守的彭斯以及意识形态上强烈反共的班农而言,这三大目标已完全失败,因此他们在对华政策上偏激极端,导致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但40年来中美两国在经贸和人文方面已建立了广泛和深入的联系,并且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坚定不移地奉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这两个关键性因素,决定了中美在高科技等领域选择性对抗的同时,也会在经贸等领域开展必要合作。这或可称为“新型大国对抗关系”。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美关系陷入紧张状态。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包括安全、外交、经济三个领域的全面战略,宗旨是牵制中国崛起,维护美国霸权。奥巴马开始第二任总统任期,中美领导人一致同意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先前具有对抗性的对华政策正在出现微调现象。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现实基础是两国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大部类产业的比例关系、工业内部产业构成、主导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以及各自产业发展的趋势等诸多角度对中俄两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异同作了分析,认为两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对双方经济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决定了自发贸易(即市场主导的商品交换)的空间,即产业互补,具体而言就是,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交换俄罗斯的资源密集型产品;二是引发了两国经济合作的长期可持续性问题.现有的产业结构为两国的经济合作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两国的经济关系必须从互补性贸易走向战略性合作.这种战略型合作模式不是立足于静态比较优势,而是立足于国家整体利益和动态社会收益.  相似文献   

17.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一对大国关系。在谈论中美关系时,习近平提出中美要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美国的一些学者则提出中美关系难逃历史上大国关系的悲剧,大概率会陷入冲突与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是以传统思维解决当今世界的新问题,是把中国等同于历史上搞霸权的大国和苏联,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大部类产业的比例关系、工业内部产业构成、主导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以及各自产业发展的趋势等诸多角度对中俄两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异同作了分析,认为两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对双方经济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决定了自发贸易(即市场主导的商品交换)的空间,即产业互补;二是引发了两国经济合作的长期可持续性问题.现有的产业结构为两国的经济合作提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两国的经济关系必须从互补性贸易走向战略性合作.这种战略型合作模式不是立足于静态比较优势,而是立足于国家整体利益和动态社会收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制度主义的视角,利用层次性行动舞台为核心分析概念,对1911~1948年英国与1963~2007年韩国的健康保险制度整合过程进行了比较,结论是尽管在个人层次以及国家层次上两国情况都很类似,但是其根本区别在社会层次内部以及社会层次与国家层次的互动方面的不同。韩国经办组织层次与政治层次之间形成了一个劳使政三方委员会,政府充分利用这个组织框架达成的协议实现了医疗保险体系整合,而英国的社会层次表现为相互钳制,缺乏跟政治层面的良性互动,故无法实现整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