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法律早已规定带薪休假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薪休假”这个在国外极为普通但在中国还相当陌生的名词,实际上,它早已进入中国法律,是劳动者一项重要的权利。 《宪法》第43条规定:“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恢复了休假制度,其中规定企业职工休假,由企业根据具体条件和实施情况,参照党政机关办法自行决定。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第45条则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 1年以上享受带薪休年假,”北京市政府则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带薪休假作出了具体规定:“参…  相似文献   

2.
战东升 《法学》2023,(4):147-161
随着社会少子高龄化程度的加深,作为生育政策重要配套支持措施之一的生育假期制度不断调整,这虽对促进我国人口增长和结构优化具有积极意义,但也极易对女性劳动权益保障产生逆向激励作用。现行的传统单向型生育假期制度模式具体表现为对女性生育责任过度强调所形成的制度思路单向,以及对企业生育责任过度分配所形成的假期成本分担单向。应对该制度模式予以反思,建议向多元参与型生育假期制度模式进行转变:在理念上,强调性别平等以均衡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家庭生育责任,合理分配企业、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生育假期负担成本;在实施路径上,通过保障男性休假权利、灵活设置休假安排、合理设计休假长度等实现对生育假期制度的重塑,同时通过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等方式,提供更加全面的配套支持措施,最终实现生育权与劳动权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带薪休假制度在德国和瑞典等国家早已有之,因为这一制度"对单位和个人都有利"。而在休假的具体安排上,这些国家的做法往往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谢三 《法人》2007,(11)
随着"十一"黄金周落幕,有关对"黄金周"的存废争议再次掀起。根据多家报纸引述香港《文汇报》的报道,国家旅游局官员透露,现行的休假制度势将调整,有关部门的新休假方案目前已到最后论证阶段,只待上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相似文献   

5.
带薪年休假天数如何确定?待岗时间能否折抵休假时间?单位组织的旅游是否能代替年休假?单位能否与员工签订合同约定取消休假?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对近年来审结的涉及劳动者休假权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指导广大劳动者维护带薪休假权利,提醒广大劳动者及劳动保护部门对以下5种侵权行为给予重视,避免相关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6.
刘英团 《江淮法治》2012,(18):24-24
编者按:不久前,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关于加强和完善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意见强调,各部门、各单位应按照“从严控制、保证休假”的原则,严格压缩控制不能休假的人员和天数。此消息一出,顿时社会各界议论纷纷:领导带头休假能激活劳动者休假权吗?公务员带头休假别忘维护民众休假权;公务员保证休假,其他员工呢?本期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7.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职工陆续重返工作岗位.朋友聚会、外出旅行、走亲访友等诸多年节活动让人们感觉春节假期格外短暂,不少人已经开始期盼随后新的假期.休息休假权是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在我国,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并不缺少法律依据和政策规定,但总体来看,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的落实虽然向好,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一些规定长时间未做调整,与用工实际不符;一些假期沦为“僵尸假期”和“纸上福利”,无法真正落地;一些职工遭遇“有假不敢休”的尴尬,面临维权困境;一些假期的安排不够灵活,劳动者休息休假的质量仍待提高 总之,我国假期制度在落实与优化层面仍需下功夫,职工期待“量质齐增”版的“中国式假期”.  相似文献   

8.
叶祝颐 《江淮法治》2012,(18):25-25
在我们的传统眼光里,公务员应该是积极工作的榜样。在企业员工休假权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公务员怎能带头休假呢?笔者注意到,不少网友不赞成公务员带头休假。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依法休假是公务员的权利。领导干部带头休假、保证公务员休假,通过公务员休假引导社会休假潮流,  相似文献   

9.
姜婉莹 《法庭内外》2013,(12):31-32
休息休假,是劳动者的法定权利,旨在保障劳动者休假权利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已经颁布实施了5年。但实践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面对年休假制度,依然有种种困惑:我的年假有几天?这名员工究竟能不能休年假?我离职了,年假怎么计算?下面,法官将结合审判实践经验,为大家解读与休年假有关的常见困惑和误区。  相似文献   

10.
劳动者休息权保护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不仅对职工的身心健康至为重要,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大有益处。如何更好的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使休息休假制度得以良性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程波 《北方法学》2010,4(4):90-100
自机械钟表发明以来,钟点时间(clocktime)日益深入地影响了劳动者个人及其家人的身体作息。伴随着工厂制度和劳动力受雇用情况的出现,时间变成了金钱,变成了雇主的金钱。劳动者身体受到时间无所不在的牵制,也开始变成一个俗常的行为。特别是20世纪初以来,劳动者基本权利之演进和劳动者工作时间之人性化探讨,又不断彰显其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因此,以节日文化的法律规制之历史演进为研究进路,研究在钟点时间(clocktime)的规约下,调整劳动法律关系出现的原因,从政治、经济特别是法律文化的视域,阐述节假日功能与劳动者休假权保护的多元商谈价值及其法理基础,就有了一种特别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No holiday season is complete . . . without one or more First Amendment challenges to public holiday displays.” While Santa, Rudolph, and Frosty typically appear at city hall without controversy, government holiday displays that include religious symbols—such as a Christian creche, a Jewish menorah, or a Muslim star and crescent—are more likely to attract legal scrutiny under the Establishment Clause of the First Amendment to the U.S. Constitution. For governments that sponsor holiday displays with religious symbols, the resulting litigation can be costly. If the court concludes that the challenged display violates the Constitution, the government must pay the plaintiff’s costs and attorney fees. And even longstanding displays can be challenged—mere tradition is not a defense.  相似文献   

13.
准确把握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法律性质是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度和人事制度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虽对聘用合同的法律属性有所涉及,但很模糊,没有真正明确聘用合同的法律属性.本文认为,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聘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关系.国家应进一步完善聘用合同法制,明确聘用合同的法律属性,制定《聘用合同条例》,并加强相关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4.
试述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概念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薇  雷振扬 《行政与法》2007,(1):108-109
法律职业共同体问题,是法治理论与实践中“人”的因素问题,重视法律职业共同体理论研究,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法治化进程的现实需要。本文以法律职业共同体为研究对象,循着职业、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研究路径,借鉴中外学者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研究成果,对法律职业共同体进行了初步探讨,以科学阐释法律职业共同体概念及特征,推动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建构为宗旨。  相似文献   

15.
李友根 《法律科学》2010,(4):107-118
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富有中国特色的个体工商户制度,其性质与法律地位问题,无论是实体法上还是程序法上,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均存在争议、混乱甚至矛盾。通过相关案例,法律及法律解释为切入点,系统地对我国个体工商户制度进行了考察,总结得出在当前的法律、理论与经济背景下,再修订《个体工商户条例》,并且续存着诸多传统制度不仅显得多余,而且相反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相似文献   

16.
张莉莉  高萌 《行政与法》2014,(11):35-39
目前,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存在地方金融管理重复与真空并存、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权责不对等、职能定位与市场定位有偏差等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可以借鉴温州政府的《温州民间金融管理条例》,通过确立监管理念、监管主体以及具体制度的构架等建立起地方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以促进地方金融监管的法治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肖霄 《行政与法》2009,(7):110-113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我国的商业银行确实存在破产的现实可能性,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有着很强的紧迫性.本文在对商业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和特殊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破产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对策,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With this paper, I suggest a multiperspectivist approach for assessing conceptual legal knowledge with relevanc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terms in transl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different legal systems. The basic quest is to present a set of categories and analytical approaches for legal translators to generate (collect) and classify knowledge necessary for their professional conceptual needs. In this paper, I will focus on the translational, juridical, and cognitive basics of such an approach.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broad range of possible translational purposes in different translational situations and choose relevantly between alternative formulations, translators need methods and strategies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necessary conceptual knowledge. This presupposes a broad knowledge structured in ways that enable the translator to recognize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systems and relev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legal systems. Concerning translational theory, the basis is the functional theory of translation as adapted to legal translation, based upon the idea of translation as choice between alternatives and distinguishing between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at one end of a scale, and 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at the other. This basis and the distinction presuppose relevant knowledge from comparative law. Hence, existing approaches and fundamental tenets concerning comparative law inside and outside of translation are presented. In order for knowledge to be presented in a manageable way with relevance to translators, I work with the approach of concept frames as basic unit of knowledge gathering and categorization. This way of presenting knowledge is embedded more generally in a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approach, focusing on knowledge asymmetry. Within this general framework, the multiperspectivist approach combines insights from cultural studies (especially the study of law-as-culture), law as a disciplinary social system, and communicative interaction generating meanings in legal communication, also across national borders.

  相似文献   

19.
法律方法论体系的“逻辑”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律方法论体系属于实用法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是建构法律方法论学科的逻辑基础。从司法的视角看,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法律推理以及支持这些方法的诸多法学原理构成了法律方法论体系。这一体系与过去建构在法律原理分析基础的法律运用有很多的区别,是一种开放性的法律方法体系,更能体现法律方法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20.
吴国平 《政法学刊》2010,27(1):40-45
我国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的相关立法还存在可撤销婚姻的法定情形过于单一、对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没有进行区分等不足,需要通过扩大可撤销婚姻的范围、规定无效婚姻宣告制度、细化行使请求权的主体和期限、区分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强化对善意相对人的保护等来进一步加以完善,以适应新时期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