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以前,有人提出,“三农”问题其实就是“一农”问题,即农民问题;当时我就觉得如此提法似乎不妥,但头脑中并没有个明确的子丑寅卯。今天,“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传来旁旁先生(网名)与某县委书记的谈话记录,要我就这个谈话记录谈谈看法。我看了这个长篇大论后的总体感觉是,这又是一篇“一农”说的代表作。应该肯定,旁旁先生确实在这个谈话中提出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新见解,比如他把农民问题和军队建设联系在一起,就很令人佩服。但旁旁先生明显地把“三农”问题简化为“一农”问题,并沿着“一农”的思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反复研究旁旁先生…  相似文献   

2.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见于《论语·微子篇》。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孔子同行,落在后面很远。适遇一位“以杖荷”的老丈,便向他打听见到自己的“夫子”没有。老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中国可以说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一次,阿Q用手去摸静修庵小尼姑新剃的头,小尼姑满脸通红地说:“你怎么动手动脚?”阿Q回答说:“和尚动得,我怎么动不得。”这句话,活脱脱地道出了阿Q的处世原则。本来,阿Q“动”得并非有理,但既然和尚先“动”了,那么他也就可以动一动,无理便成为有理,而且理直气壮。  相似文献   

4.
读郑逸梅先生的《艺林散叶》,应该说心情是轻松的,愉快的,有时还能会心地一笑。但是,当读到有关十年浩劫中学者、作家、艺术家悲惨遭遇的有关条目时,心情便沉重得铅块一般。虽然郑先生的此类散叶,多出之以幽默机智的笔墨,却仍不难窥见作者那微笑中带着的苦涩的泪水,和回首大劫时的沉重叹息。你不能不因这些“散叶”而体味到那满天风雨愁煞人的秋。这里略举几个例子。“地理学家葛绥成,与予同居养和村,晚年受四凶迫害,潦倒不堪,又足蹇不良于行,自出市物,拄短杖,一手持一破  相似文献   

5.
廉官的自律     
郭庆晨 《党课》2013,(17):79-81
知道中国古代廉官重视名节、不容“贪”宁染身,是读了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一钱斩吏”的敝事: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相似文献   

6.
关于“风水”先生,前人曾作过辛辣的讽刺:“风水先生惯说空,指南指北指西东。世上若有封侯地,何不寻来葬乃翁?”寥寥数语,便揭了“风水”先生的老底:无非是些骗人的把戏。老底子都叫人揭了,饭碗还能保得住吗?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你要是这样想,可就小看了“风水”先生的本事了,可就小看了国人对这一“国粹”的虔诚与痴迷了。你说你  相似文献   

7.
幽默笑话     
《廉政瞭望》2007,(5):17-17
生日经理甲与经理乙是好朋友。经理乙见经理甲神情沮丧,便询问发生何事。经理甲叹气道:“昨天是我生日,我的女秘书请我去她家给我庆祝生日。”  相似文献   

8.
敬业沉思录     
敬业沉思录□王金贵在某企业的一个办公室里,经理同几位员工闲聊。经理问:“我们企业的主要症结何在?”“资金问题!”一员工做答。经理摇头。“内部管理问题!”另一员工回答。经理仍摇头。员工们又相继提出几个答案,经理便一再摇头。那究竟是什么呢?“敬业!”经理...  相似文献   

9.
法国一个政党的领袖,指导一位竞选参议员的候选人如何赢得多数人的选票。那位领袖向候选人提出要求:“如果你违反我教的规则,就得交十元罚款。”那人回答:“先生,这没问题。”那位领袖说:“我教你的第一条规则是:不论别人怎么贬低你、指责你,你都得忍受,不许发怒。”“这点我一  相似文献   

10.
“狼和小羊”的故事,恐怕是一个普及得不能再普及的寓言故事了。狼要吃羊,先要包装一下自己,披上羊皮,然后花言巧语去迷惑欺骗善良的小羊,待小羊完全丧失警惕后,便乖乖地成了牺牲品。在古代许多神话故事中,妖魔鬼怪要吃人肉,喝人血,总要扮成人的样子,与你交朋友,套近乎,待你真把他当作同类的时候,他就会一口把人吃掉。 臭名昭著的法轮功邪教头目李洪志,正是一只披着“神皮”的狼。不管这只“狼”说得多么好听,在光天化日之下“吃人”的事实,是掩盖不住的。 一个是花季少女,一个是12岁的孩子,就因为迷失在法轮功的邪说中…  相似文献   

11.
正在写材料的时候,敲门进来一位同事,见桌上粘贴得参差不齐的毛稿,开玩笑地说:“哟,正粘袼褙子呢?”我一愣,随即回过神来,笑答:“嗯,正粘袼褙子呢!”这一问一答不要紧,却唤醒了一个在记忆里沉睡了多年的老词汇,我们俩都感到莫名的惊奇,接着就谈起了与“袼褙子”有关的  相似文献   

12.
少时读《礼记》,读到“德者,得也”一句时,父亲解释说:有德的人,也就有得;但得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得到别人的尊敬,得到做人的尊严。随着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对《礼记》中这句话的理解也渐深。这“德”、“得”二字虽然同音,但含义却大相径庭。古往今来,因“德”而永垂青史者代不乏人,因“得”而身败名裂者也是史不绝书的。这二字还如影随形。在贪“得”之后紧随着便是缺德。比如:得到了一次非分的公款吃请,便缺了做公仆的德操;得到了一笔小人的贿赂,便缺了当权者的德政……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毁掉了不少人的前程和性命。凡事必得为先,贪得无厌而丢掉脑袋,绝不是危言耸  相似文献   

13.
大方奢香墓     
奢香,这个女子的一生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充盈着美丽动人的传奇。明太祖赞她“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清袁枚也有诗云:“君不见蜀道之辟五丁神,犍为万卒迷无津,帐中坐叱山河走,谁道奢香一妇人?”  相似文献   

14.
张珊  李涛 《廉政瞭望》2003,(6):25-29
代表人物一:徐炳松夫人。周卫东在广西玉林本是个小人物,他是玉林地区文化局演出公司下属的文达装潢公司的经理。当时,徐炳松是领导900多万人的地委书记,周卫东通过攻克“外围”,徐炳松的夫人,终于攀上了地委书记这门“高亲”。原来,徐炳松的妻子曾任玉林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周卫东作为“识相”的部下,通过走夫人路线,有机会出  相似文献   

15.
晚君 《党员文摘》2023,(19):64-64
五代时,冯道与和凝同朝为官,两人交情很好。一天,冯道穿了新买的靴子去拜访和凝。巧的是,和凝两天前也让仆人出去买了双同款靴子。于是,和凝便问冯道:“你的靴子多少钱?”冯道不慌不忙地抬起右脚说:“便宜得很,五百。”和凝一听就火了,转向仆人抬手就给了他一巴掌。  相似文献   

16.
“张主任,纪委电话。”接完电话,张主任给办公室的人打了个招呼:“我去纪委。”正在纪委开会的张主任又接到了公司经理的指令,马上出趟差。因时间紧迫,张主任未回单位交待一声,便急匆匆地踏上了路程。一个星期后,张主任完成任务回  相似文献   

17.
[案情简介]甲酒厂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反映乙酒厂生产的“新安”牌新安老窖(中度250克)在包装、装潢上与甲酒厂生产的“伊力”牌伊力老窖(中度250克)非常近似,且新安老窖已在市场上销售。工商局接到投诉后,即立案调查。为了确认乙酒厂的行为是否构成仿冒知名商品的包装、装潢,工商局查明:伊力老窖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商品,该商品在本省市场上销售近10年,且销量很好;伊力老窖的包装、装潢是甲酒厂请人专门设计的,该包装、装潢与其他同类商品的包装、装潢有显著区别。工商局就两种白酒的包装、装潢是否会导致消费者的误认展开了调查,结…  相似文献   

18.
他曾是省级机关的公务员,还在大型国有企业担任了15年的经理。然而仅仅几年的时间,他就从企业老总变成了下岗工人。2002年1月,他干起了基层社区工作。他,就是成都市青羊区西御河街道东御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黄德才。一张“婆婆嘴”从经理到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德才虽然有些委屈,可“干一件事就要尽最大努力把它干好”是他一贯坚持的人生准则。上任后不久的一天,在社区大街小巷转了一圈的黄德才,发现社区内的驻区单位还真不少。为什么不用好这些驻区单位资源为社区服务呢?黄德才决定从社区共驻共建入手打开工作局面。某省级机关旁居民…  相似文献   

19.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者谁不想在有限的任期内“做”出一些政绩来?江西老区某县的一班人是这样“做”政绩的,他们把钱“洒”在公路上,为公路装潢,设计花坛,而公路的两侧不远处的百姓民房破烂不堪.如此漂亮的公路花带从一处处破烂不堪的民房中穿过,让人忧伤,同时又显得滑稽.雪中不送炭,何必锦上乱添花?公路为何装潢?这是领导“乌纱工程”的需要.这样看得见,摸得着,上面的人下来走一走,便爽心悦目,对其政绩自然刮目相看了,这里为官者的政绩观是“显山露水”.  相似文献   

20.
<正>什么是政德政德是中国文化史中一个核心命题,对其展开系统研究,首先要从词源学角度加以梳理。政德的本源意义政,从攴(pū),从正。攴,象以手持杖或执鞭。本义为“轻轻地击打”。正,从一,从止。“一”意为:一天下、天下定于一、天下一统。“止”意为:止步、停住不动。“一”与“止”联合起来表示:使天下一统的局面停住不动。一、止、攴三者连起来的意义就是:以手持杖或执鞭的方式促使天下一统的局面停住不动。故“政”的本源意义应该是“领导者促使天下一统的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