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印度、埃及、巴西、墨西哥五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印、埃、巴、墨四国则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如果把五国战后近40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加以综合比较分析,则不难得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孰优孰劣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2.
从唐代诗人王维开始,中国就有了水墨渲淡的画法,王维以“点簇”而成的笔法作画,表现幽情诗意,后来经董源、元四家的发展,绘画语言变得更为丰富,及至黄宾虹,更是水法、墨法无不大备,李可染主要在积墨上做文章,用大片水墨积染来营造全景式的山水大观。赵卫则在点线的构成上发力,扩展了中国画笔墨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后人统称为“墨辩”。由于它以“辩”(辩论、论证)的理论与技术为核心构建了我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所以称为“墨辩逻辑”。墨辩逻辑集中体现了作为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传统之一的中国逻辑的最高成就,它对其后的整个中国逻辑思想发展的趋向、范围、特征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墨辩逻辑的特点做一些初步的、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君主的轮换、朝代的更替,甚至是典则的改变都不足以引起中华民族的危机,真正的危机是文化上的危机。文化比较所体现出的优势是民族危机最后的解决之道,但是近现代来,与外国列强的比较中,中华民族全面落后。如何拯救民族危机,成为近现代以来所有政治思想家的主导思想。思想的演变过程伴随解决民族危机的过程,最终共产党提出的拯救方案,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  相似文献   

5.
季乃礼 《人民论坛》2014,(6):166-169
君主的轮换、朝代的更替,甚至是典则的改变都不足以引起中华民族的危机,真正的危机是文化上的危机。文化比较所体现出的优势是民族危机最后的解决之道,但是近现代来,与外国列强的比较中,中华民族全面落后。如何拯救民族危机,成为近现代以来所有政治思想家的主导思想。思想的演变过程伴随解决民族危机的过程,最终共产党提出的拯救方案,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  相似文献   

6.
全球区域集团化与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策略田春华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区域集团化掀起新高潮,1993年则把这一高潮推向顶点。在美洲,美加墨三国议会已正式批准“美加墨自由贸易协议”,美加墨自由贸易区正式运转指日可待,南美洲各国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已非纸上谈...  相似文献   

7.
水盂     
朱亚夫 《今日上海》2013,(10):58-59
人们对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十分熟悉,但对“文房第五宝”——水盂就不一定熟稔。提出“文房第五宝”的是上海著名水盂收藏家、室名大王陈玉堂先生。他在《藏盂小志》中写道:“试叩问之,若无盂盛以水,岂能染墨濡笔,挥毫于缣素耶?”他认为水盂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与砚田相伴,与斋主相对,文房中是不能少此“第五宝”的。  相似文献   

8.
儒、墨思想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扎根有着诸多原因 ,但他与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儒、墨思想有着某些可以结合的因素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中国的文化是古老的 ,但这古老的文化中却有诸多的闪光的因素 ,如大同思想、崇实思想、民本思想、大公无私思想、重德思想等。正是这些闪光的因素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思想土壤。  相似文献   

9.
程恺 《理论月刊》2004,(5):61-62
本文从分析墨辩逻辑学中的“杀盗非杀人”这一命题入手,得出了该命题反映了正名思想的结论。又结合其他关于正名思想的学说加以分析,说明了“正名”在中国逻辑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当代中国逻辑学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因此现代研究逻辑学问题时更应注意对正名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立刚 《人民论坛》2012,(2):140-141
梁启超用西学方法来注墨、研墨,使墨学研究方法开始向近代转化。在早期的《子墨子学说》和《墨子之论理学》中,梁启超主要是用西方论著的框架对墨家逻辑进行比附研究,使墨家逻辑层次分明且自成系统。而古今文方法兼用、中西学术方法皆取的注书方式则代表了梁启超后期治墨方法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斯密的经济人思想即"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这一思想在古代农业文明向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转型中起到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进步意义。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则弥补了斯密的片面性,从社会历史角度指出工业文明在上升过程中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的耗竭以及社会的两极分化。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则从逻辑的角度展现"人人为自己,大家会很惨"的结局,这也是对斯密逻辑片面性的一种弥补。只有在总结了经济人思想的正反两面性的基础上,才能树立科学的经济观。  相似文献   

12.
揮毫聞墨香     
墨的優劣與寫字關係極大,好墨不但潤筆自如,而且寫出字來烏黑濃重,堅實莊重;所以書法家對墨的應用頗為講究。中國的畫家們還利用墨色的濃淡相濟,創造出具有獨特風格的中國水墨畫。墨的出現,也為後世印刷術的產生準備了必要的物質條件。所以墨和毛筆一樣,都為中國文化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人喜歡在墨上面鐫刻圖畫、文字,在一塊高質量的墨上面,  相似文献   

13.
陈秀平  陈继雄 《前沿》2010,(20):28-3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是影响中国治国安邦大业达几千年之久的政治法律思想。先秦时期君民关系理论(主要是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民本思想。西周时期就出现了"敬德保民"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家从不同阶级、阶层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内容的君民关系理论,但都是提醒君主要重视民众,以民为根本,这些思想是当今"以民为本"理论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4.
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是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儒、道、墨、法等学派文化,百川归海,相互触摄,绵延至今的历史产物。她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及以后兴衰迭变的历史选择,形成了儒道互补的思想文化主流,再同佛教思想交合涵化而构成儒道佛三教合流的中华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5.
杜媛媛  赵勇 《人民论坛》2014,(3):194-196
董仲舒秉承孔孟、黄老学说思想,融合法、墨、阴阳众家观点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法律思想体系,提出“大一统”的政治主张,在法律思想上提出德主刑辅、《春秋》决狱、三纲五常的法治理念和制度,其法律思想在古代皇权社会法律系统中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当前我国生态法制建设和现代公民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杜媛媛  赵勇 《人民论坛》2014,(8):194-196
董仲舒秉承孔孟、黄老学说思想,融合法、墨、阴阳众家观点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法律思想体系,提出"大一统"的政治主张,在法律思想上提出德主刑辅、《春秋》决狱、三纲五常的法治理念和制度,其法律思想在古代皇权社会法律系统中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当前我国生态法制建设和现代公民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心 《黄埔》2011,(2):58-59
墨墨的历史,大概与笔的历史同样悠久(因为笔墨是配合使用的)。人们早期使用的墨料都是天然墨,包括植物墨,如漆液;动物墨,如乌贼鱼排出的墨液;矿物墨,如远古时代的岩画上所用的黄、黑、红、白等颜料。由于天然墨的墨质较差,后来人们便研制出质地更好的人工墨。  相似文献   

18.
2011年5月21日至5月24日,上海市哲学学会和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共同举办了"辛亥革命与中国传统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外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辛亥革命是中国具有比较完全现代意义的政治变革。以往对辛亥革命的思想史研究,较多关注其对西方思想尤其是西方近现代思想的  相似文献   

19.
范大明 《理论月刊》2012,(10):47-51
晚清时期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提出的"基督教墨源说"对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卫道"著称的张亦镜从基督徒的立场阐述墨学观,比较耶墨的异同,发现墨子的"兼爱"观与耶稣的"爱人如己"毫无分别,然而,墨学与基督教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即"神人之别"。在此对话过程中,彰显了他的耶墨观的特点:宗教性、包容性、保守性和基要性。但是,正如"基督教墨源说"一样,张亦镜的耶墨对话有简单粗疏之嫌,只是停留在墨学与基督教教义表面上的相似和区别之处,而忽略两者深层的关系。因此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一旦发现墨学理论上的问题,这种耶墨对话也就会渐渐平复下去。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治国理论中包涵了许多治安法理、治安方略和治安对策。儒、道、墨、法诸家的一些治安理论,指导并制约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治安工作。先秦成文法的产生,则使当时的社会治安管理有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