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自由权的法律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世纪美国政治家、哲学家杰斐逊曾经说过:“我们相信最终会证明,人是可以受理性和真理支配的。因此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给人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新闻自由。”由此,他作出了如果在报纸和政府之间两者择一的情况下,宁肯选择“有报纸而没有政府”的著名论断。的确,对于一个民主社会,几乎没有什么机构比自由且独立的媒  相似文献   

2.
亚当·斯密关于政府原则的论述集中体现在他对“文明社会”之起源的研究中.在这个问题上,斯密拒绝了现代自然法传统中的“社会契约论”;他打破了“自然状态一文明社会”的理论框架,并为“文明社会”赋予了一种动态的、历史的理解,使之展现为“四阶段”的历史进程.然而“自然法理学”的启蒙意图又意味着他的政府理论是一种批判的历史叙事,必然将“自然”与“历史”的两套逻辑缠绕在一起.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斯密的社会理论,从而展现出其自然法理学和道德哲学中“自然”与“历史”两个面相间的关系、社会与文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不单纯是一部法律的执行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改革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转变行政职能,规范行政行为,实现行政管理理念、机制、方式的转变。第一,转变行政管理理念。要摆正政府与社会的位置,牢固树立“有限政府”的理念,将政府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情还权于社会,努力促进“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最终形式;要摆正公权与私权的位置,牢固树立“责任政府”的理念,明确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通过法定程序“托管”的,各级政府都必须构建成“服务政府”、“诚信政府”、“透明政府”;要摆正效率与公平的位置,牢固树立“公…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的政府用法律和制度,用一种明文规定约束社会中具有公共权力的个人。在今天的反腐败和公共事务中,政府及其制定的法律和制度充当了这个社会的“硬力量”,然而我们也日益注意到,一种不能被忽视的“软力量”正在生长。他们是“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  相似文献   

5.
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我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宏扬“以人为本”理念,大力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始终,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增强政府工作法制意识,夯实依法行政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6.
贾健康在丹凤县算是位最年轻局长,初见给人种亲和感,他中等身材,谈话言语流畅,性格温和工作雷厉风行。当谈到本职工作时他情绪格外激动说,“我县有21个乡镇,总人口有30多万,属国家级贫困县,民政工作虽然没有实权,使服务型的单位,但我们是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代言人,是困难群众的情“雨伞”,在政府和群众中我们起着桥梁作用,我们的宗旨是“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虽然我们服务对象是些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纲领,并提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我们知道,法治国家作为最先进的国家模式,要求社会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  相似文献   

8.
时事点评     
据《山西发展导报》1月25日报道,山西省省委书记田成平1月23日在出席省政协小组讨论会时,道出了心中理想政府的形象。他说“建立一个有作为的政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旗帜鲜明地表态:“我们正在为此而努力。”田成平严肃指出: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不能再是今天检查、明  相似文献   

9.
洛克在他著名的《政府论》中论述:“政府所有的一切权力,既然只是为社会谋幸福,就不应该是专断的和凭一时高兴的,而是应根据既定和公布的法律来行使。”这段话可概括为一条基本的法治原则,——“无法定依据即无权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正处在跨世纪的伟大时化,和平与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两大主题.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格局已经形成,一个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正向我们走来.为迎接这种机遇和挑战,现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正在进行机构改革,以实现我国向现代化政府的历史性转变.新型政府需要一大批适应“知识经济”的现代国家公务员,他们自我改造的程度,最终决定政府的效率.创造力和创新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形势呼唤着公务员要解放思想,尽快更新和树立新的观念.民主观念.这次机构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提高社会自主意识和扩大自我管理能力,这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政府治理的过程并不是政府单方面行使权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过程.政府与社会各种力量互动的能力愈强,愈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公务员必须确立民主行政的新理念以代替传统的权威主义的治理观念,摒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官本位”思想,积极营造政府与社会的“伙  相似文献   

11.
南宋著名政治家真德秀,一生在中央和地方担任过许多官职,是当时政绩卓著的杰出官员。在多年的仕宦生涯中,他摸索总结出许多为政、治吏的宝贵经验,认为政府官员必须遵循“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四条职业道德规范。今天读来,仍可为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律己以廉”是政府官员职业道德的核心。真德秀说:“士之不廉,纵有他美,何  相似文献   

12.
姚娟 《法制与社会》2010,(23):151-152
政府公信力是一种重要是社会资本,他是维系着政府和公民之间的重要纽带。公民对政府的信任,能够影响政府工作的执行,政策的实施,也是判断政府的施政是否正当的一个标准。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政府公信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卢梭以他对浪漫主义的天赋敏感而站在了理想主义的彼岸对人类文明的演进进行了独特的审视,这是他思想体系中的特殊情感禀赋,也决定了他的思想体系中的“理想国”的建构有着非凡的意义.从“自然状态”出发,通过社会契约的自愿“签订”,每个共同体的成员用天赋的权利置换了平等的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人类从此进入社会状态,“立法者”是这个“理想国”的保护神,脱离“公意”的政府是潜在的摧毁者,而公民宗教在理想国的建构中也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姚洋 《检察风云》2012,(12):4-5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一一位宏观经济、制度创新领域的引航者,一位秉持平等自由和社会公正的经济学家,一位直言不讳自己为“中左”政治倾向的经济学者……近日,姚洋对从“泛利性政府”过渡到“中性政府”的相关言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不少争议。那么,姚洋究竟怎样解释“中性政府”的概念?他又是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改革奇迹的?  相似文献   

15.
乔叶 《中国监察》2010,(13):64-64
“遇到这样的大早,我们心里没有慌。”这是一个老人,一个自发苍苍但很硬朗的老人,他说,“一是家里有粮食,饿不着。二是知道政府会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迎涛 《中国司法》2009,(4):99-100
一、“服务型政府”的提出过程 早在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听取代表论及政府职能转变时指出:“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时隔一年,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200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又提出要“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将服务政府与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并列。2007年十七大报告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再次强调了“服务型政府”,并首次将“建设服务型政府”设定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SARS危机对政府角色的冲击与推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社会管理和经济调控,政府是“有限政府”而非“全能政府”。SARS危机揭露我国现行政府角色的结构性缺陷,推动政府将其主要职能转变为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8.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的好心人在关爱着我的女儿,是社会救了她。”当小梦梦的爸爸鄢向岭在狱内听说在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帮助下。她身患尿毒症的女儿又回到了医院,得以继续治疗时喜极而泣,并以下跪的方式。答谢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特别是整日为他奔波的监狱警察和那位捐出巨款的“彩王”。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社会》2009,(5):F0003-F0003
邓聿文在《东方早报》上撰文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回答有关体制改革的提问时说,我们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他提到三个方面:一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二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各方面的监督,使政府的行政运转依法进行,并置于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20.
从道家"无为而治"理念看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能型统制型的政府管理模式,不仅导致管理的低效率,也给腐败现象可乘之机,为经济和社会健康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弊病。道家“无为而治”的古老智慧可以起到纠偏的作用。“无为”管理在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管理创新中的最佳模式是“小政府,大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