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场里氏7.1级地震,打破了中国青海玉树的宁静。两千多鲜活的生命,突然离我们而去:清秀的家园。瞬间成为断壁、成为残垣……这一刻起.这片偏远的高原。让全中国为之揪心。也让全世界为之牵挂。  相似文献   

2.
春风拂高原。枝头绽新绿。4月14日是玉树地震三周年的日子,省委书记骆惠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郝鹏赶赴玉树藏族自治州.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新玉树增绿白玛、王小青、苏宁、旦科一同参加  相似文献   

3.
津婉 《求贤》2010,(5):1-1
两年前5·12震殇尚未平复,地震波又撕裂了俯瞰天府之地的玉树高原。截至4月21日17时,玉树地震遇难人员已达到2183人,失踪84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相似文献   

4.
青海玉树.地震之殇。危难当头.一个个“国”字号企业站了出来.一支支“中”字头队伍挺进高原。抢救、抢险、抢修……通航、通路、通电……送粮、送水、送油……大灾面前.支离破碎、断壁残垣的雪域城镇没有沦为孤岛.而是被紧紧地拥抱在共和国的胸口,团结一心,坚强勇敢、信心百倍地走向重生……  相似文献   

5.
玉树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武警水电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命令驻灾区部队迅速组成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从青海、江西、福建、北京等地抽调20台大型设备、5台高原救护车和130名官兵。组成三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连夜赶往玉树。  相似文献   

6.
玉树马是分布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一种小型藏马马种,它与盛产在青海大通河流域、祁连山下的大通马,以及黄河河曲地区的河曲马,并称青海三大名马。玉树马善走山路、沼泽,适应在高原生态环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7.
“快”——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战斗效率 地震的消息迅速从青藏高原东部的小城玉树传向全国.人民子弟兵吹响了冲锋的号角。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只有科学指挥才能带来最大的希望。玉树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天气寒冷.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左右。玉树抗震救灾一线指挥部首先把驻青海及附近的部队及以前在这里执行过任务的部队调往灾区。由于适应性好,有效控制了非战斗减员。从内地调往玉树参加救援的部队。及时对官兵进行高原防护知识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8.
4月14日发生的7.1级强震将青海玉树这片美丽的高原草原撕裂得支离破碎。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广大中国医务工作者迅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全力抢救每一个生命。截至目前,已有11000多名伤员得到成功救治,失色的生命重新焕发出生机。  相似文献   

9.
玉树军分区独立骑兵连,是雪域高原上一支英雄的连队,一支爱民的连队。  相似文献   

10.
看到瓦砾遍地、面目全非的家乡,索玉梅心都碎了。4月24日上午.兰州军区高原医疗队藏族女队员、解放军第四医院副主任护师索玉梅。在地震发生10天后。终于回到他日思夜想的故乡玉树结古镇。进了家门,58岁的索玉梅未语泪先流,劫后重逢的亲人相拥痛哭……  相似文献   

11.
体验玉树     
《江淮》2010,(5)
<正>玉树在地动山摇中满目疮痍。那一天,宁静的高原蓝天瞬间乌云密布,美丽的三江之源顿时失去颜色……直到今天,我们才能从最初的震惊、悲痛中走出,整理在这猝不及防的灾难里散落的思维碎片,  相似文献   

12.
肖冠军是武警青海总队玉树州支队机动中队副中队长,连续3年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用青春年华实践着高原武警战士的铮铮誓言。  相似文献   

13.
深邃墨玉般的苍穹,群星闪耀,调皮地眨着眼睛。这个四月高原早春的夜晚,将美丽玉树拥溶于怀.是那样的和谐宁静而安详。清晨,阿妈转动经筒,吱扭作响。可是,当时针指向7时79分时.突降的灾难撕碎了这幅和谐幸福的画面。“我是共产党员.我要冲在最前面。”25岁的藏族青年吾金加跑出家门,第一时间跑向邻居家。开始救人。  相似文献   

14.
玉树!玉树!     
7.1级的强烈地震突袭玉树,出摇地动;房屋倒塌。从那一刻起,无数人心系玉树,祈祷玉树,守望玉树。从那一刻起,人们对玉树刻骨铭心:玉,玉树的玉;树,玉树的树。  相似文献   

15.
4月14日.那个黑色的清晨,草原深处,大地在震颤中呻吟!玉树草原.璀璨圣洁如宝石般的三江之源.刹那间改变了模样。巨大的悲怆扼住了中国。8时许.震后10多分钟。告急的电波从玉树到西宁到北京!从这一刻起,青海省委、省政府高效的工作节奏被骤然打断.迅疾转向.一切为救灾让路!面对巨大的灾难.党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决策部署。应急响应全面启动。总书记来了,总理来了,贾庆林、回良玉等中央领导同志来了。  相似文献   

16.
《党的生活(青海)》2010,(5):150-150
满目疮痍的玉树不忍目睹.火葬现场.万余群众面对熊熊大火,同声齐诵六字真言.其景之悲壮。让人终生难忘。作为摄影记者.我已无力举起手中的相机。然而.藏族青年索才哇、回族老人王勇禄。还有四川小酒家老板的英勇善举和赈灾故事催使我的镜头频频闪动.记录着在玉树的不平凡经历。我目睹了灾区人民没有被地震震垮的坚强意志.领略了大爱无疆在灾区的演绎。在灾难面前人们不分民族.没有地域之隔.在这里.大家都是一家人!不同国籍、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人们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  相似文献   

17.
风起时.漫天的灰尘拂掠过扎曲河谷,掠过残垣与断壁,迷蒙了泪眼,模糊了破碎家园结古的身影。这是玉树从未有过的天气景象。灰色。满目灰褐色,灰色把持着视野。他们为他们所在的世界满怀忧愁.天灾无可挽回地发生。昔日的安稳之域、平静之域、幸福之域、和谐之域,竟成危险之域、尘埃之地!  相似文献   

18.
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是迄今为止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开展的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救援行动,是一场在制约条件最多的地区进行的重建活动,创造了"玉树速度"和"玉树奇迹",再次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力量。这种国家力量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人民军队在抢险救灾中砥柱中流的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凝聚力,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经济的、体制的、社会的巨大力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玉树,藏族同胞的美丽家园,孕育中华民族生命和文化的神圣母亲河——长江黄河的起源地。这是一片神奇、圣洁、多彩的高原。就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造成了巨大损失。然而,玉树,你神奇的生机,你庄严的  相似文献   

20.
流星的永恒.是它曾以炽烈燃烧的生命照亮夜空.42岁的杜金玉,就是这样一颗流星。这个憨厚、老实、平凡。一辈子没有离开过青藏高原的送电工人.在2010年春天骤然黑暗的玉树之夜匆匆划过……他的生命之火就这样静静地熄灭了.为这片灾难中新生的土地留下了灯火辉煌的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