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抗日战争时期,为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来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当对斗争紧张,生活艰苦。军区发给他每月100元津贴费,他坚决不要,说;“我愿过中国革命队伍里普通一兵的生活。我是来支援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我要钱做什么?我要吃好穿好,就在加拿大,不来中国了!  相似文献   

2.
白求恩鉴于医务人员严重缺乏的状况,向聂荣臻司令员提出开办卫生学校的建议。白求恩认为江一真是担任卫生学校校长的最理想人物。江一真是福建连城人,毕业于红军卫生学校,经过长征。在延安时,江一真负责接待白求恩,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白求恩认为江一真有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术,又任过医院院长,是适当人选。所以白求恩坦率地把自己的希望向江一真提出来。  相似文献   

3.
陈正 《今日浙江》2001,(8):44-45
一位75岁的老人决定每月资助一位贫困生200元钱,直到她独立生活为止。但老人与学子有个“协定”:在她有偿还能力时,得资助一位同她一样需要帮助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吴华 《前进》2023,(2):53-56
<正>1938年3月,加拿大共产党党员、医生亨利·诺尔曼·白求恩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为边区群众送医送药、防病治病,满腔热忱为抗日军民服务。80多年过去了,白求恩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大地,融入革命精神之中,成为人们心中一座不可磨灭的精神丰碑。在白求恩同志曾经战斗、挥洒汗水和热血的晋察冀边区,山西白求恩医院“重走白求恩之路传承白求恩精神”主题党建品牌的生动实践,让这一红色精神虽时过境迁仍历久弥新,在为人民服务道路上依然熠熠生辉,更加彰显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  相似文献   

6.
退休前,我曾向王某借了1万元钱。因我去年生了一场大病,家中积蓄用光了,只能靠退休金维持生活,实在无力偿还这笔借款。于是,王某将我告上法庭。判决生效后,法院直接到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扣划了我的退休金每月500元,只给我留下每月300多元的生活费,请问,法院能否扣划我的退休金?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国际友人研究会于11月12日在华工举行纪念诺尔曼·白求恩大夫逝世60周年座谈会。白求恩大夫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937年1月率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积极的贡献。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大夫因医治八路军伤员受感染中毒,不幸逝世于河北省完县。座谈会上,湖北省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尹均生教授在讲话中高度赞扬白求恩大夫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强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缅怀白求恩大夫的光辉业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白求恩精神不仅是…  相似文献   

8.
《八桂侨刊》2005,(2):41-41
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是受陶行知的邀请来到中国的。  相似文献   

9.
集郵     
諾爾曼·白求恩誕生一百週年 諾爾曼·白求恩(一八九○——一九三九年),是加拿大著名的外科醫生,又是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一九三八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率領醫療隊來到中國延安,奔赴抗戰前綫,以精湛的醫療技術,為中國的抗日軍民服務,  相似文献   

10.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龙洞乡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山乡,乡里有个许河小学。1997年,市妇联在这里设立了我市第一个“春蕾班”,解决了该校43名贫困及特困儿童的就学问题。但孩子们上课使用的桌凳早已残破不堪,吱呀作响,实在是无法再继续使用了。得知这一情况后,驻守在市委岗的保安二大队一中队的队员们自发地组织起来,积极响应市妇联号召的献爱心接力活动,即每个队员每月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挤出5元钱,班长每月6元钱,中队长每月10元钱,用于为“春蕾班”的孩子们购置新课桌、新凳椅以及部分学习用具、少儿报刊杂志等。铁打…  相似文献   

11.
魏某从小随父母从四川来到辽宁大连生活,初中毕业后混迹于社会,曾因抢劫犯罪被法院判三缓五。去年11月,缓刑期内的魏某拦路抢劫一位中学生的MP3和20元钱,沙河口公安分局高家派出所上他家中抓捕,魏某侥幸逃脱,被网上追逃。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 ,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是无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教科书 ,是共产党人的道德经。这个评价非常恰切 ,十分中肯。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 ,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精神。这种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今天加以重温 ,感受殊深 ,体会很多。白求恩是一位加拿大的共产党员 ,在抗日战争时期来到中国 ,最后牺牲在中国的抗日根据地。他早年曾想用自己的高超医术济世救人 ,后来他发现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是造成劳苦大众贫病交加的社会根源。要解决这个问题 ,仅仅靠医术是不够的。于是他向马克思列宁主义请教 ,认识了人类解放的必…  相似文献   

13.
谢谢医疗队     
我叫陈金海,是延安老区农民,全家祖孙三代15口10个白内障,最大是60多岁的老母亲,最小是我6岁的侄女,我父亲也因车祸下肢残疾。家里生活一是靠我妻子和1个弟弟种田,二是靠政府救济,生活非常困难。我们也到延安、西安几家医院治过眼睛,因为钱太多治不起。正当我们全家痛苦、绝望的时候,“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医疗队来到  相似文献   

14.
走近延安     
"风清清,天蓝蓝,我要去延安。先登宝塔山,再看南泥湾……夜无眠,星月远,我要去延安。先去杨家岭,再看青枣园……"伴随着2011年在全国唱红的歌曲《我要去延安》的优美旋律,我怀着朝圣般的虔诚走近延安。来到延安,人们最想看的是毛  相似文献   

15.
1998年,对孙旭初来说是特别倒霉的一年。这年9月,老婆扔下5岁的儿子和他离了婚。两个月后,与他相依为命的儿子又突然身患恶性淋巴癌。 那时孙旭初是江西省一个乡镇的普通职工,每月工资500多元,没有一点积蓄。向朋友借了2万元钱后,孙旭初带着儿子来到广东的一家医院,又当爹又当妈。1999年春节,儿子在病房里输液。孙旭初去给儿子买水果,  相似文献   

16.
王昊  王磊 《人大建设》2006,(4):56-56
编辑同志:我村张老汉有3个儿子,长子张明系养子。最小的儿子结婚后,张老汉要求3个儿子每人每月拿出50元钱和50斤面粉,用于张老汉夫妇的生活。但张明说,张老汉曾经在村里宣扬自己不是其亲生儿子,况且他还有两个亲生儿子赡养,因而拒绝再赡养张老汉夫妇。请问,张明可否免除赡养义务?读者:张华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曾赞颂过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城一个牧师家庭。2009年是他诞辰119周年,来华工作71周年,  相似文献   

18.
冯振民资助特困生新郑市台属企业家、雅美琪服饰公司经理、台联副会长冯振民,3年前开始资助贫困山区千户寨乡在市二中学习的3名特困学生。每月从银行自己的帐户上划拨给这3个孩子每人50元钱,作为学习和生活补贴。3年来冯会长已资助这3个孩子5400元。元月18...  相似文献   

19.
庄浩 《创造》2007,(Z1)
云南高原红汽车运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云南省浙江商会常务理事昆明市台州商会常务副会长1985年,怀着对云南的向往,怀揣着一个梦,怀揣100元钱,朱宏随村里的施工队结伴来云南闯天下。来到云南的时候,100元钱只剩下30元。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大批知识分子来到延安,使延安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党报副刊为中心的文学刊物体系。作为延安文学的存在方式,党报副刊因其唯一性和权威性被不断强化而成为文艺刊物存在的主要形式,进而上升为延安文学的独特标准,并成为解放后中国当代文学一体化进程的前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