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医事法论纲     
鉴于医事法律立法的迟滞和理论研究的欠缺,应开辟独立的医事法研究领域。医事法具有三个特点:(1)缺乏完整的医事法典;(2)主要内容包括医事主体法、医事行为法(含医事程序法)和医事社会法三个方面;(3)医事法律关系中双方主体权利义务的不完全对等。医事法还具有三条基本原则,即先导义务原则;最少损害原则;生命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2.
医事法论钢     
戴剑波  余宏杰 《证据科学》2001,8(3):125-128
鉴于医事法律立法的迟滞和理论研究的欠缺,应开辟独立的中法研究领域。医事法具有在个特点:(1)缺乏完整的医事法典;(2)主要内容包括医事主体法、 医事行为法(含医事程序法)和医事社会法三个方面;(3)医事法律关系中双方主体权利义务的不完全对等。医事法还具有三条基本原则,即先导义务原则;最少损害原则;生命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3.
"医事刑法"应作为规范化名称加以确立。其研究乃刑事法应然视域,不必超越和游离于现有刑法基本理论体系。当前研究主要应围绕如何在充分运用好既存刑事法律规范的同时,理性检讨并修正其不足,及时确立新型医事刑法法益。对当前医事犯罪刑罚体系尚需进行必要延展,并注重在刑事一体化视域下重构医事刑事鉴定与审判机制。国内医事刑事立法应在坚持中国刑事法品质基础上,理性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和国外相关立法经验,注意立法的衔接性、动态性、包容性与超前性。  相似文献   

4.
赵敏 《中国卫生法制》2021,(1):14-20,111
医事法是卫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调整个体健康权保障中的法律关系,其基本原则体现医事法的灵魂与独特价值追求,凸显医事法的独特地位(相对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知情同意、诚信、信赖及患者最佳利益等基本范畴,在医事法中导人了伦理元素或者价值尺度,具有基础性、统率性、概括性等作用,为医事法的制定与适用提供了价值引领,应当成为...  相似文献   

5.
连婷 《中国卫生法制》2020,(3):72-74,90
在教育部的指示下,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各大高等院校根据高校类型的不同和学科的差异,纷纷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医事法专业也不例外。在分析医事法专业实践教学意义的基础上,介绍医事法专业实践教学的原则,抛砖引玉,提出医事法专业实践教学的六种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教育发展从分化走向综合的趋势体现了事物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辩证规律.医学与法学的交叉源于两者在实践中对人生命健康与尊严的共同维护,两个最古老学科在实践中交叉并孕育了现代新兴学科--医事法学的诞生.这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最大的价值在于:为解决医患冲突、实现医患和谐这一重大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根据,时代赋予了高等教育新使命--医事法学人才的培养.医事法学人才的培养,既应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应遵循医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医事法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及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运行应紧紧围绕医事法学专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交叉性"而进行.  相似文献   

7.
医事卫生法学的创立具有现实和法理的双重依据,是和谐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创立医事卫生法学学科的根据,在于医学与法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尤其是二者之间的交叉重叠关系。这种关系为医事卫生法学的创立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本文拟对这一关系予以初步研究,并进而论证医事卫生法学的学科定位、学科体系、学科意义,以期为医事卫生法学的创立,提供最基本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
医事法课程是医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基础和保障。介绍了在医事法课程中采用双主体教学模式,实践中遵循教师主导原则和有效性原则,结合多种教学形式,构建出学生间、师生间充分交流、平等参与的课堂结构。基于双主体教学模式在医事法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教学效果,说明双主体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医事法的认识,有助于培养有人文情怀和法治观念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9.
医事仲裁员是医事仲裁制度的灵魂和脊梁,是医事仲裁能否顺畅开展的前提,医事仲裁员的素质和仲裁机构对仲裁员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医事仲裁结果能否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在现有《仲裁法》的架构下对医事仲裁员准入、继续教育、信息公开、建立考核档案等相关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根据医事仲裁的特点,尝试对医事仲裁庭的架构予以创新,必要时可以设置非中立仲裁员、成立混合制仲裁庭。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尚没有一部完整的医事法,部分医疗行为没有法律规范,医患矛盾较突出,当医患之间发生纠纷后缺少判断正误的依据。因此笔者认为建立一部完整医事法是非常必要的。观点如下:一、医事领域中法律规范不完善。笔者曾遇到这样几个案例:案例1,一起交通事故,警察呼叫急救车,急救车医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检查伤者,初步诊断为“腰椎骨折”。根据伤者病情急救车在35分钟内将其送到市内有名的骨科专科医院(三级),伤者最终死亡。伤者家属将急救车告上法庭,认为急救车不应将伤者送到专科医院,而应送到附近的二级医院。送到专科医院…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医事法方向法律硕士培养自1986年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经萌芽、发展与逐渐规范化阶段,迄今已经形成综合院校模式、医学基础模式与医法融合模式三类模式.但目前作为硕士能力培养基础的医事法方向法律硕士课程设置却依然存在逻辑失明、内容紊乱和支撑乏力的问题,应基于逻辑基点、具体进路、师资保障三个角度对其进行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12.
论医疗损害赔偿原则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损害赔偿实行单一的限额赔偿原则,且赔偿范围规定不全面,使得该条例不能有效和合理地处理所有的医疗损害赔偿,并使得该条例在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日益边缘化。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适应全部医疗损害赔偿的赔偿原则体系,该原则体系由全面赔偿原则、限额赔偿原则、惩罚性赔偿原则和衡平赔偿原则构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医学生对医疗损害法律制度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医学法学教育。本文以《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制度及相关卫生法规为切入点,采取专题讲座、开设医学法学选修课、编写《医学生医疗纠纷防范手册》、链接临床案例等综合手段干预学生的认知。结果提示,学生医学法学的认知水平干预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1。本研究表明,有效的干预手段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医疗损害法律制度的认知水平,在学时有限情况下,案例式的医学法学教育、专题讲座、专业课与医学法学课程资源的整合交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在新一轮专业课教材的编写中,尝试链接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案例,使学生医学教育与法学教育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医疗法律人才是“新医改”方案中“八柱”之一的“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本文以人才培养为视角,对我国医疗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与反思,进而提出相应建议,旨在提高医疗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医事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事法学专业是培养既懂医又懂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适应学科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在教学队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下工夫,使医事法学本科教育实现新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医疗事故鉴定在处理医疗纠纷的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理以涉及医药卫生的刑事犯罪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医疗事故鉴定是涉及医学的法律问题,现行医疗事故争议完全由医学专家鉴定具有不公平性和合理性,应当由医学专家和法学专家共同鉴定。  相似文献   

17.
药品缺陷责任法律制度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十分重要。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十分不完善,既没有维护好受害者的权益,同时又未能将责任在责任主体间进行公平分担。现行法律制度根本无法达成以上目标,必须重新建构科学合理的药品缺陷责任制度。在此基础上,实践中医疗机构药品缺陷责任畸重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