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立以来,东盟国家均积极推行出口商品多样化、市场多边化和稳定出口商品价格等对外贸的战略措施,不断促进了外贸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其外贸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已从六十年代的5.3%,低于世界年平均增长率的9.5%,提高到七十年代的25.6%,高于世界年平均增长率的20.6%。外贸事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各国工业化建设。七十年代期间,东盟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高达7.8%,成为世界上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但是东盟各国(除新加坡外)片面地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殖民地经济结构尚  相似文献   

2.
(一)从六十年代以来,东盟五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说来都比较快,使东盟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六十年代,东盟五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6.4%,高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年平均增长率5.1%,也高于整个发展中国家年平均增长率5.9%。进入七十年代之后,西方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代,东盟五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就,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九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7.3%,只有中东产油国和拉美的少数几个国家可以与之媲美。七十年代也是东盟国家外贸发展的转折点。其外贸增长率由低于世界平均数变为高于世界平均数;外贸在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率差距战后,世界贸易大致在任何期间均一直是以高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速度扩大着。在战后世界经济的黄金时期、即:六十年代期间,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在七十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时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为5%,  相似文献   

5.
战后东盟与日本的经济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五国的经济近十多年来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在发展中国家里名列前茅,受到各国普遍的重视和赞赏。东盟的近邻——日本,近年来在东盟地区的外贸、外资和外援总额中都已超过美国占居首位。日本商品充斥东盟市场,日本投资遍布东盟全地区、各部门,日本的工商界、政界、文化界人士频繁往来于东盟各国,人们处处感到日本在东盟地区的存在,东盟的经济发展与日本关系日益密切。综观战后东盟五国与日本经济关系的历史,大略可以六十年代末为界,划分前后两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香港、台湾和南朝鲜经过六、七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发展成为众所周知的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六十年代已经开始经济“起飞”,但它们在七十年代期间的经济高速发展却更加引人注目。七十年代世界各先进国,家经历了“石油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速度普遍下降,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却仍能保挣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水平。1970年至1978年期间,南朝鲜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1%,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由东亚的台湾、南朝鲜、香港和东盟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所组成的西太平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确实取得了相当迅速的经济发展,它们作为世界经济的新的发展基地,受到了人们的注意。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世界的经济环境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西太平洋发展中国家说来未必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60年代以来,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1960年—1970年东盟五国平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6.4%,高于西方发达国家,1970—198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7.8%,比发达国家的年平均增长率高出一倍以上。80年代以来,由于通货膨胀,石油价格下跌和世界经济普遍衰退的冲击,东盟五国的经济有所下降。1981—1986年,东盟五国经济年增长率分别为:1981年6.9%,1982年4.5%,1983年4.8%,1984年4.1%,1985年2.75%,1986年3%左右,1987年4.5%。尽管下降,但仍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9.
六、农业的发展天然资源加工工业的发展原则上要受到初级产业部门(主要是农业部门)的供应能力的限制。泰国的农业发展相对地说来是相当迅速的:六十年代期间泰国农业部门的增加价值(按固定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率为5.6%,七十年代期间为4.2%,1980—88年期间为3.9%。泰国农业产值的增长是依靠扩大耕地面积与产  相似文献   

10.
1980年是马来西亚实施第三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按1970年固定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261.88亿元(马元,下同),比1979年的243.46亿元增长了7.6%,低于1979年的增长率8.5%和1976—80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8.6%,但高于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率,在东盟五国当中仅次子新加坡居第二位。通货膨胀率为7%,在东盟五国中是最低的。平均人口国民收入达3,649元,比1979年增长了34%。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以来,不少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并制订了相应的战略。这种战略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课题。其中一项重要课题就是社会福利。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七十年代的东盟国家也开始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并且碰到社会福利问题。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奉行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东盟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根据《1975年世界银行统计图集》的统计资料,从1960年至1973年期间,东盟国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之一。这个组织联合了拥有305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和27000万以上人口的五个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东盟自1967年8月8日成立以来,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区域经济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济领域里的成就使东盟在国际上赢得了普遍的重视和赞赏。1967—1980年东盟五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于8%,1980年东盟五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720亿美元。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高达4218  相似文献   

13.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五个东盟国家,战后陆续走上了发展民族独立经济的道路,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它们的国民经济获得比较迅速的发展。1966—1978年五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225亿美元增加到1070亿美元,经济规模扩大了3.7倍。在此期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制造业的年平  相似文献   

14.
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其原因东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1960—1970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4%,1970—1980年为7.8%。1981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按1980年价格计算)达到1819.39亿美元,其中印尼占42.5%,菲律宾与泰国分别占19.1%和18.4%,马来西亚占13.2%,新加坡占6.8%。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新加坡最高,为5045美元,马来西亚次之,为1167美元,菲律宾与泰国分别为703美元和694美元,人口最多的印度尼西亚也达到了514美元。  相似文献   

15.
东盟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六十年代,新加坡除外的东盟四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七十年代为7.2%。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东盟四国的经济增长普遍下降,但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东盟国家仍维持了较强劲的增长。特别是从1986年开始,菲律宾由于新政府执政,政局趋于稳定,印尼由于在发展非油气生产和出口方面取得了进展,泰国和马来西亚则得益于日本和亚洲四小  相似文献   

16.
一、回顾(一)八十年代的发展趋势1981—86年期间,东盟经济处于衰退期,这一时期内导致东盟经济趋向衰退的主要原因为:80年代上半期由于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所导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普遍衰退(1981一85年期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2.4%)、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增强;尤其是美国的经济衰退严重地影响了东盟国家的出口与经济增长。80年代下半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所复苏(1986—90年期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3.5%)、特别是亚太地区出现了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向东盟…  相似文献   

17.
一、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从六十年代起,东盟各国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国内经济建设,着手执行各种大规模的经济发展计划,各国经济先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种经济形势的形成,当然并非偶然,它取决于当时各种国际和国内条件。首先,各国政局逐渐趋向长期稳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于1963和1965年相继获得独立或单独成立国家,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也于1965年分别进入马科斯和苏哈托的长期执政时期。六十年代中期以来,东盟各国政府的首脑人物,有的从未更迭,有的虽已易人但仍然保持了各项经济政策的延续性,这对六、七十年代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行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保证。其次,经过战后一段时期的恢复和摸索发展,各国都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建设经验。随着国家独  相似文献   

18.
1980年以后,东盟各国在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的增长率方面均取得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成绩(只有菲律宾的各项增长率指标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贸易额增长率指标分别低于世界平均增长率水平);为此,东盟整体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世界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便分别从1980年的1.5%、3.5%和3.5%增大到1991年的2.0%、4.5%(1992年数字)和4.8%(1992年数字),均趋于增大。 在整个80年代期间,东盟各国在这些经济指标中年所占的比重虽然均有所增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出口贸易额方面,除了菲律宾之外,其他东盟各国所占的比重均已接近于超  相似文献   

19.
引言 尽管近年来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在过去的20年期间还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特别是东盟,它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1985—1995年期间,东盟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是6%左右,而世界的年均增长率为2%,发达市场经济的增长率为3%。到1995年底,东盟占世界商品贸易额的比重高达6.7%,而在1985  相似文献   

20.
泰国坚持以农立国,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农业生产,尤其是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繁荣农村经济,首先要解决农村的“四通”,即资金融通、商品流通、运输畅通、信息(包括技术)灵通。这四通是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的。泰国近年来农业有很大发展,六十年代期间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5.6%,七十年代期间为4.7%,1960—1980年期间为4.5%,1960—80年期间农产品出口值年均增长率为12.6%。农产品出口占农产品总产值的比重,从六十年代的33%提高到七十年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