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司法改革中,各级司法机关各自为阵,推出了一系列司法改革举措,出现了司法改革中主体越位、内容违宪、违法的问题.这种违宪、违法的改革,破坏了宪政的价值基础,损害了宪法的至上权威,使宪法成为纸上的宪法.司法机关推出改革措施应有一定的限度,应在现行的宪法框架内推进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2.
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论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代世界各国宪法中均写入了大量的公民基本权利条款,为了使这些条款真正得以落实,现代西方国家往往在宪法中确立了包括分权、宪法解释的原则、宪法权利的直接适用性、违宪审查方式等具体的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周丽萍 《团结》2003,(2):20-23
一、实现宪法司法化,保障宪法权威性 所谓宪法司法化,是指当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时,公民可以直接引用宪法的有关条款进行诉讼,法院以宪法的条文作为法律依据判案,即宪法自身具备可诉性。 200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一起冒名顶替上学案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作出《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害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认定被  相似文献   

4.
试论目前我国宪法司法化的实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法,既然宪法是法,而法皆具有可诉性之品格,那么宪法司法化就是理所应然的,从纯理论角度讲,宪法司法化有两种实现形式:违宪审查和宪法的司法适用。在我国目前的宪政体制下,违宪审查意义上的宪法司法化是难以实现的;而以“冒名上学”一案为契机,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赋予法院宪法解释权和适用权,将成为也已成为我国通过宪法的司法适用而实现宪法司法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建立我国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树立宪法权威,加强公民宪法意识,促进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当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宪法宣誓制度,这些制度囊括了宣誓主体、宣誓对象、宣誓内容、宣誓时间、宣誓地点和宣誓形式等要素。本文基于对这些要素的梳理分析,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建立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思路和方案,并强调指出,国家使用宣誓这种具有象征性仪式的内容来建构自身的权力结构与意义范畴,意味着宣誓者要受宪法约束,其每项职务行为都要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一旦发生违宪行为,就要受到相应制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能动司法本质上是司法机关对立法机关立法权的侵蚀。宪法作为法律体系中位阶最高的法,体现了法律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应作为能动司法的边界。依据宪法,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才有权解释宪法,司法机关没有宪法解释权。但通过人大常委会"督宪权"与司法机关"司宪权"之不同层级的分工,司法机关应享有默示的授权以对普通法律做合宪性解释。而最高人民法院新近建立的案例指导制度即在能动司法与宪法司法化之间构筑了联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要充分体现宪法权威,真正树立宪法尊严,必须顺应世界潮流,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宪法委员会应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违宪审查机构。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并纳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维护宪法权威需要具体制度保障。宪法权威不是凭空塑造出来,而是在纠正违宪中被认同的,在监督宪法实施的具体案例中形成的。健全监督机构是启动宪法监督的根本措施第一,监督宪法实施要有专门监督机构。早在1954年宪法中,就规定了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实施监督职权,但因无具体的机构支持使其仅仅停留在字面的规定上。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具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我国要实行法治(制度化治理),最根本的就是要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由此引出了"宪法司法化"的话题。从有关争论来看,宪法司法化实际上指的是宪法的司法适用,但这个主张在我国难以成立。相比之下,对于我国宪法的有效实施来说,更应该强调宪法立法化这个途径。宪法立法化是指宪法(成文宪法)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更加具体的法律才能具体化,并且通过具体法律的有效实施才能达到全面落实、有效实施的效果。宪法立法化不是保证宪法有效实施的充分条件,但却是首要条件。我国在宪法立法化方面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立法缺失和立法质量问题,是导致我国宪法难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因此继续推进我国宪法立法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焦洪昌 《团结》2003,(3):24-24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宪法把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赋予给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法第九十条第二款规定“公民认为行政法规同宪法或法律相抵触,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审查的建议”。那么这些法规实施的又如何呢?正如著名宪法学老前辈张友渔教授所感叹的,“我活了80多岁,都没有看到中国有一个完整的宪法案例”。 三位博士生依法律程序提起的违宪审查建议,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并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宪法实施采用广义的宪法实施内涵,有利于将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规范贯彻落实到国家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司法裁判中的宪法援引是宪法实施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实践,因此,对宪法援引的实证研究能够获得宪法实施的直观印象。借助于新兴的大数据技术,检索含有宪法援引内容的裁判文书,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形成关于宪法援引案件的系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运用宪法学原理对宪法援引进行解析,以主体为宪法援引的区分标准,将其分解为当事人宪法援引与法院宪法援引两种不同类型,便于深入考察司法实践中宪法援引的具体方式和实际效果,进一步印证宪法援引在推进宪法全面实施过程中所具有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宪法被奉为最高规范,其以人权保障为权威来源,在现实中表现为权力与利益分配的共同规则被社会成员所认可。宪法权威在政治生活中通过公民意识、违宪审查以及执政党切实遵守宪法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成文宪法国家,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拥有最高效力。但是在现实中,宪法的规范效力往往无法实现,违宪活动时有发生,这与我国缺乏有效的宪法监督机制有关。一般来说,世界上宪法监督机制无非就是司法审查制度、议会监督宪法制度、专门宪法监督机构等三种类型,为了实现宪法监督的实效,各国都选择适合本国国情需要的宪法监督机制。在中国建立何种类型的宪法监督机制一直是学界争议的难题,而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设立宪法法院,保障宪法实施,是符合当代中国现行体制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需要宪法做什么 ?这直接关系到宪法实施的状态。宪法规定公权力以限制私权力 ,为的是防止公民对公民的侵害 ;宪法规定权利以限制公权力 ,为的是防止国家对公民的侵害。宪法的实施就是通过建立宪政秩序以保障人权的实现 ,而宪政秩序实现的过程就是依法治国的过程。宪法发展的历史表明 ,有了宪法不等于就有了宪政。宪政的确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这在于宪法的实施要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人权观念为基础。为此 ,就我国的宪法实施而言 ,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强人大的权威、建立宪法适用机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马静明 《学理论》2012,(11):97-98
必要性及其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的在宪政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已达一致,毋庸赘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宪法在维护政治稳定和法制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虽然有明文规定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使得违宪审查制度在现实实践中无法真正得到实施。这样一来违宪审查制度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6.
桂文茜 《学理论》2013,(17):115-117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其地位至高无上。在当代中国,从国家来看,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对人民而言,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就我们党来说,宪法是执政兴国的法制保证。2012年12月4日,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真诚的信仰","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的新思想,这是我们党对宪法认识的又一次升华,对保证宪法有效实施,推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和探讨“违宪构成” 问题,对于正确认定违宪案件,建立健全我国的违宪制裁制度,及时、准确地追究有关方面的违宪责任,保障宪法的实施,有重要意义.一、违宪主体.即实施了违宪行为的各级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以及它们的负责人.违宪主体较之一般违法犯罪案件的主体,其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包括公民个人.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2,(9)
宪政监督主要是对宪法和法律实施进行监督。在许多国家,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不是议会的主要职权。但是,在宪法解释、违宪审查、对授权立法进行审查、受理公民诉愿方面,各国议会也承担着大小不同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使我国宪法权利案例大量出现,社会需要宪法权利的司法实施.以宪法的名义维权,大量宪法权利争议以行政法案例的方式出现,是对现行行政诉讼制度提出的要求.借助于行政诉讼保护宪法权利,行政制度规则在诉讼中面临挑战,社会迫切要求建立直接实施宪法的司法机制.  相似文献   

20.
法治已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而法治的灵魂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是一切实行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由于宪法具有最高权威,因而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据.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保障宪法的实施,应采取增强全民的宪法意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理顺党政、党法关系;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正和完善宪法;建立有效的违宪审查(诉讼)制度,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监督等措施,以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