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小农"视角,探讨了小农经济与法国社会结构的关系,分析了农民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认为,中世纪以来法国的小农传统不仅直接决定着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和性质,更是直接决定了法国近代、现代革命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现代英国自由主义者阿克顿延续思考启蒙运动与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哲学问题,尤其是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哲学问题,阐发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思想。他通过英、美、法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的对比研究,突出了英国革命的自由主义典范性,批评了美国革命的"虚伪"自由主义,批判了法国革命的极端自由主义误区,并努力缝合着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边界,进一步展现现代自由主义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3.
勒伟  粟孟林 《前沿》2013,(20):157-158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仿效法国大革命,故本文重点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关于“法国大革命与近代中国”的研究成果,并探讨该课题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富森 《理论月刊》2013,(3):175-178
从18世纪末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业化基本完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大革命前,是工业化的准备阶段,法国尚未展开农业革命,封建式的农业非常落后.从大革命开始到1815年,法国工业化艰难起步、缓慢发展.农业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有一定进步,但滞后于工业的发展,不能为工业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和足够的后备劳动力.从1815年到第二帝国结束,法国工业革命全面开展而且最终完成,农业也发展起来,法国逐渐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相似文献   

5.
《旧制度与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是托克维尔的两部传世名著,虽然内容上各有所表,但政治思想上却有着高度的内在关联性。【法国大革命"绝对不是一次偶然之事"】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托克维尔所要探讨的问题,是"想阐明这场在几乎整个欧洲同时酝酿的大革命在法国爆发而不在他国爆发的缘由,缘何它好像自发产生于它即将捣毁的社会,最终旧君主制缘何会这么彻底而又冷不防地倒塌"。大革命前的法国究竟处于  相似文献   

6.
粟孟林 《求索》2014,(5):158-162
1789年法国大革命影响了整个19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但它迟迟未能进入近代中国知识界的视野,这主要归因于晚清三个思想主体——士绅、新兴知识分子和新式商人的独特性。士绅阶层的超稳定结构和士绅对专制秩序的忠诚度阻碍着"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导向的新兴知识分子难以引进现代革命思想来改造中国;新式商人是晚清社会体制的利益攸关者或既得利益者,更不愿引入现代革命思想去打破旧有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7.
2012年底,中央领导人王岐山在反腐工作座谈会上向专家推荐了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他说:"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此书因此备受关注。【对平等的追求压倒了对自由的追求】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史书常归于资产阶级的兴起和启蒙运动对专制权威的批判。这没错,  相似文献   

8.
《旧制度与大革命》在中国的流行应是作者托克维尔未曾预料到的事情。据闻这部经典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翻译为中文后,中译本的销量已超过了其他所有语种,包括法语原著的总销量。可见阅读热潮并非始于领导人的推荐。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与普遍问题,注定了这部经典无法寂寞。今天的世界,很大程度上仍是革命塑造的。虽然不停有人呼唤"告别革命",但革命的影子似乎未曾远离。这部杰作究竟是怎样对革命产生的原因作出了"最深刻分析"?笔者特意专访了清华大学法学院许章润教授。  相似文献   

9.
<正>1856年,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他写信给英国的妻子说:"我这本书的思想不会讨好任何人……只有自由的朋友们爱读这本书,但其人数屈指可数。"出乎他的意料,短短三年,这部著作就在法国重印了四版,在英国、美国和德国等地也极为畅销。一百二十年后,法国另一位研究大革命的专家弗朗索瓦·傅勒指出,《旧制度与大革命》是近代民主政治史文献中的"可怜的长  相似文献   

10.
任鹏 《人民论坛》2014,(5):172-174
《旧制度与大革命》深入研究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为中国改革提供了颇有意义的借鉴。由法国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可知,我国应渐进式推进改革、处理好各阶层或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始终坚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使改革的红利惠及更广泛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1.
在半总统半议会制下,当代法国议会的监督程序具有与其他西方国家议会的监督程序不同的地方,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当代法国议会的监督程序主要有询问、跟踪监督和调查、信任投票、弹劾等。一、询问程序法国宪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每周应留一次会议,优先供议会议员提出询问和政府进行答辩。"询问成为了当代法国议会实施监督的重要内容。它有如下特点:第一,它为法国议会两院所共有。第二,它有别于西方其他国家议会使  相似文献   

12.
罗伯斯比尔是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中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雅各宾专政时期的政府首脑。在保卫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和推进法国革命的过程中,他曾经起过重大作用。对于他的正确评价,有助于我们吸取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05,(4):78-78
反思法国大革命,丽娃河畔论思想,为什么永远是钢琴?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青年研究中心不久前举办了一次读书会活动,针对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这部著作进行的背景、主旨等重点问题进行探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讨论的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革命为什么往往会在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经济繁荣为什么反而导致革命的到来;贵族作为社会的中间势力为什么被消灭,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革命当中的追求自由和平等的问题;民众无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导致了“个人主义”。经过讨论,大家进一步深化了对这本书的认识。托克维尔的思想给予大家很大的启发,让大家深刻地了解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的法国社会状况和革命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治理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这也是我们今天读这本书的主要收获。  相似文献   

15.
托克维尔代表了他们那个时代法国大师的传统:典雅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相得益彰,人们通常是用枯燥一词将二者分隔开来。托克维尔却轻易地逾越了文学与学术之间的鸿沟,在他的著作中处处闪耀着文学和学术碰撞的智慧火花。如果说两卷本的《论美国的民主》过于鸿篇巨制,那么仅二百余页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显然是精华的浓缩。在本书中,托克维尔远没有沉浸在对大革命血雨腥风的史实描述上,而是瞻前顾后、不落窠臼地将目光投向革命之前,从大革命与以往的决裂中,寻找出历史的连续性。托克维尔并不认为大革命是在大众暴力推动下横空出世的。他通过查阅…  相似文献   

16.
余金刚 《前沿》2010,(22):128-131
中国传统的革命话语主要指儒家的"汤武革命"和"素王革命",作为道德宗教革命其意义在于"受命改制";近代中国西文revolution经由日本而传人中国引起了儒家传统的革命精神与西方近代革命思想的相互格义,这主要体现在革命理念和革命方式上,在卢梭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儒家传统的革命观念遂转变为中国现代的革命观念.  相似文献   

17.
卫韦 《前沿》2003,(10):186-188
法国的启蒙运动留给了近代世界一笔宝贵的财富———自然科学和理性。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心议题 ,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无一不贯穿于法国的各个领域 :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甚至法国大革命也深受其影响。法国的理性不再扮演人的天赋能力的角色 ,而是作为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一种能力和思维方式。本位的主旨就是证明理性如何作为一种方法被法国人运用到极致的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常被视为继康德之后欧洲最重要的哲学家,其影响遍及全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卡尔·马克思这位离经叛道的信徒。此后,黑格尔的重要性渐渐被从海德格尔到后现代主义这一方兴未艾的反现代主义潮流压倒。尽管黑格尔的法国大革命观在其政治思想中占据核心位置,他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应却一度被系统性地误解。为了更信实地叙述黑格尔对他自己所处时代所作的解释,应将他对当时事态进展的回应置于一系列世界革命的语境中,因为这些世界革命构成了他那个时代的意义。这一路径有助于阐明黑格尔思想所依赖的历史推理和哲学推理是如何独一无二地相互结合起来的。在重构黑格尔的论证时,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过去的政治观念多大程度上适用于后来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9.
<正>这次青年中心的读书会,让我结合自己在法国的经历,谈谈对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认识。说结合法国的经历,其实非常有限,第一是我在法国呆的时间不长,也就一年,谈不上对法国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其次,托克维尔这部书记述的是过往的法国,是已经过去200多年的法国历史。托克维尔当年以事件亲历者身份来探讨这段历史时,就特意谈到,一旦革命成功之后,当年革命缘何发生的种种原因、迹象就可能消失不见,因而他才觉得特别有必要就在当时把这一切付诸笔墨。不过,正如托克维尔敏锐地意识到,  相似文献   

20.
杨柳 《新东方》2013,(3):77-79
1856年,托克维尔出版了其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在此书中,托氏提出了著名的"托克维尔悖论",即繁荣导致革命的观点。对于"托克维尔悖论",笔者认为,首先,它颠覆了传统革命观,即革命与社会财富分配关系;其次,它仍然在20世纪的政治实践中不断上演,也极有可能在21世纪重演;更重要的是,托德维尔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攻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