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舆论监督具有强大的精神威慑力量,搞好舆论监督,对于激浊扬清、惩恶扬善、兴利除弊、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重视,舆论监督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舆论监督的大旗已高高扬起。当前,舆论监督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强与改进的问题。如何…  相似文献   

2.
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保护是关系到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分别对新闻自由、名誉权保护进行了法理分析,通过界定新闻侵权行为和正当的新闻舆论监督,寻求冲突两权的平衡,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事主体利益。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体开展的舆论监督能否有效地平衡群众情绪,化解和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不仅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关键,也是从事舆论监督工作的同志必须研究和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胡冬妮 《唯实》2000,(12):80-82
近年来 ,舆论监督的地位日渐凸现。据统计 ,全国省级以上电视台共开办热点报道和舆论监督等节目 6 0余个 ,31家省级党报都设有热点、焦点类栏目 ,形成了“舆论监督热”。舆论监督是一种信息型的“软监督”,虽然不具备法律监督、组织监督、行政监督的刚性特征 ,但这种“软监督”可以产生强大的无形力量 ,促使偏差行为主体强化自律 ,或者通过社会的有关硬性手段进行他律 ,以实现制衡与纠错。舆论监督具有缓和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关系的功能 ,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吸附力和亲和力。在舆论监督的各种形式中 ,目前运用最多的是批评报道。批评报…  相似文献   

5.
新闻舆论监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联系。正确依法开展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崇高职责和神圣权利,也是引领社会积极向上的重要力量。新闻舆论监督的使用需要遵循最基本的原则,以避免舆论监督出现"越权"现象,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联系.正确依法开展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崇高职责和神圣权利,也是引领社会积极向上的重要力量.新闻舆论监督的使用需要遵循最基本的原则,以避免舆论监督出现"越权"现象,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舆论,是指公众的意见或群众的言论。舆论监督,广义上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本文所述的就是新闻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体针对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报道最新事态,对问题解决的情况进行监督,传播舆论,引导舆论,形成舆论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舆论监督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落实,能够整体优化我国的社会发展环境,营造一个民主的政治环境,构建一个公平的市场秩序,维护一个公正的、廉洁的社会。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效力,保证新闻舆论监督的落实,必须正视我国现实社会环境中诸多对新闻舆论监督的不利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找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服务大局,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着眼于改进工作,抓住群众关注、政府重视、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要事实准确,深入  相似文献   

10.
办报纸,写报道,当记者,最难的事莫过于开展舆论监督,批评报道被误认“抹黑”、“添乱”、“制造不安定”,是最易“惹祸”的报道形式。然而,舆论监督是报纸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办好报纸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舆论监督同样可以弘扬主旋律,彰显主流媒体的风采和威力。  相似文献   

11.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新闻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通过书刊、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渠道,从善治的角度对政府和社会机构以及个人的言行进行道义上的审视、评价和督促,显然,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指责也是新闻舆论监督应有并且是重要的内容。新闻舆论监督之所以应该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能够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助推器,理由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第一,新闻舆论监督能有效地改善舆论生态,使廉政观念、廉政行为得到社会好评,通过其“奖励机制”引导官员们更加坚定廉政观念和廉政行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舆论监督正以其灵活、高效的形式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一种捍卫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说明舆论监督的重要性。然而,部分官员在舆论监督这道"紧箍咒"面前,或多或少地患上了恐慌症。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3.
开展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的神圣职责和任务,也是党报增强权威和战斗性的重要手段,运用得当,对于克服消极思想,反对不良倾向和纠正错误做法都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运用不好,则会引发不必要的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家办报"的韬略,积极主动地进行舆论监督,同时又要讲究策略和宣传艺术,做到适时、  相似文献   

14.
叶敏 《求实》2006,(Z3):42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属于社会监督的范畴。也就是人民群众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施政行为和社会现象进行的报道和批评。开展舆论监督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推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体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对违法违纪行为、腐败现象和各种歪风邪气,进行了公开揭露、批评和剖析。有一些职务犯罪发生后,迟迟得不到严肃处理,又是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才得到解决。可以说,打击职务犯罪成效显著,舆论监督功不可没。舆论监督不仅让老百姓拍手称快,也成为弘扬社会正气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新闻舆论监督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井明确提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水平的高低,反映着转型期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党报研究》2005,(2):47-47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中央综治委委员王胜俊近日表示,政法机关对舆论监督和批评性报道要有正确的态度,只要是善意的、有利于改进工作的批评报道,都要虚心接受,敢于承担责任。全国政法综治宣传工作会议日前在广西南宁召开。王胜俊指出,要很好地完成政法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12,(11):1-1
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宣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推动力量。要充分认识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坚定自觉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严肃认真地考虑社会效果,不断提升新闻舆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对于新闻舆论监督,在定义上有不同的表述。有人认为,新闻舆论监督是指通过社会情况和舆论信息之间的沟通与互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力度正不断增强,一大批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节目、栏目和版面不断涌现;许多被新闻媒介“曝光”的重大事件也受到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的关注。去年,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留给《焦点访谈》节目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勉励新闻舆论单位做好舆论监督工作。这一切,是我国新闻事业迅速发展的结果,更是我国民主法制进步的体现。目前,我国正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因此,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舆论监督,尤其具有现实意义。一、新闻舆论监督对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  相似文献   

20.
艾红红 《理论学刊》2001,6(6):116-118
我党新闻事业的喉舌传统主要表现为一种政治原则、立场和宣传导向。新时期以来 ,新闻事业所具有的这种喉舌功能出现了当代意义上的转型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加强正面报道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是发挥喉舌功能的主要方式 ;2 .实施舆论监督 ,是喉舌功能的有力补充 ;3 .传播与弘扬先进文化 ,发挥“软喉舌”作用 ,是喉舌功能的重要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