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欧关系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欧关系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取得了全面的长足发展。双方关系中存在制约因素,但稳定、良性互动是中欧关系的主流。展望未来, 中欧关系的前景将是更加广阔和更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2.
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自1998年建立起来的中欧“建设性伙伴关系”出现了政治性、战略性、广泛性、理解和包容性和互利性等五大新特点。中欧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说来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因素”、 “欧盟因素”在双方对外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展望未来,中欧伙伴关系地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中欧将共同打造一个“战略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50年的中欧关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是中国和西欧国家寻求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时期;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是中欧关系全面发展时期;90年代为第三阶段,双方关系在经历了严重倒退之后重新走上正轨,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本文试图通过总结50年来的中欧关系,找出影响双方关系的一些关键性因素,以利于推动中欧关系朝着“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方向不断发展。一、曲折漫长的建交过程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中欧关系主要是围绕着建交这个核…  相似文献   

4.
《国际交流》2009,(3):28-30
应我会邀请,以法国“展望亚洲2020”协会主席罗伯特·安德烈为团长的法国国际关系专家代表团一行4人于7月5—11日访华。在京期间,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会见;代表团与我会联合举办“中法、中欧关系报告会”,并拜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与有关专家就中法、中欧关系及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法中德中风波看中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14”西藏事件和奥运火炬在欧洲的接力风波引起法国和中国、德国和中国频繁发生摩擦,从而导致业已出现良好发展势头的中欧关系急转直下。中欧关系出现逆转是多种因素使然。对新形势下的中欧关系需要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伴随当前国际体系的深刻变化和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中欧关系未来发展走向一直是双方十分关切的重要课题。最近中欧之间一系列高层会晤和战略对话,不仅向外界显示了双方对中欧关系的高度重视,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对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期待。中欧双方近期各自表达的关于中欧关系发展走向的新愿景,既有更加积极性的、相似性的层面,同时也显示了双方仍难以消除的分歧性层面。近期,中国领导人提出以新思维推动中欧关系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双方关系历史性的篇章。近十年来,中欧关系内涵不断丰富,双方利益融合日益紧密,各领域合作取得长足进展。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背景下,中欧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中欧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欧在涉藏问题上的政治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中国与欧盟自2003年起就致力于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广,但双方在西藏的主权归属、人权、宗教、文化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上屡次发生冲突。中欧在涉藏问题上的冲突既反映了双方价值观差异以及对战略利益和达赖集团认知上的差异,也反映出双方在涉藏问题上缺乏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9.
60年来,中国与欧洲国家关系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逐步深化与扩展,并建立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上升至全面战略伙伴的高度。但是,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中欧间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与历史传统方面的差异性,使中欧关系中存在杂音。只要双方坚持平等相待,相互照顾核心利益、从战略角度出发把握关系主流,中欧关系就能解除消极因素,稳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中欧建交30周年。中欧关系在30年里经受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深化,战略伙伴关系日臻成熟。但中欧双方在经济、政治领域也存在着矛盾和摩擦,需要清醒地认识其中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后的中欧关系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兰 《国际观察》2005,(1):47-52
中欧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双方在经贸领域的互补性与有效合作.本文回顾总结了90年代后半叶以来中欧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状况;分析了"9·11"事件后中欧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挑战,并对中国如何把握机遇、化解不利因素、积极应对挑战提出了建设性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不断更新走向成熟的中欧关系--纪念中欧建交30周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和欧盟建交30周年,经贸关系快速稳步发展,双方已互为数一数二的最大贸易伙伴.政治和战略关系不断更新,已结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关系正步入成熟、健康、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处在历史上最好最富有成果的时期.中欧经贸合作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相辅相成,互为基础,中欧关系的不断深化和加强,有利于国际格局朝着比较均衡的方向发展,中欧共创美好未来,必将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占据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后危机时期的中欧经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贸关系在中欧战略伙伴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引擎作用。尽管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贸易萎缩和投资停滞,欧洲又遭遇主权债务危机的打击,但在双方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经贸关系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妥善处理影响双边经贸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有利于双方密切合作、渡过危机,更有利于加强中欧关系的全面性、战略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包含了国际维度的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个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挖掘全球经济增长潜力的工程,一个对现有国际合作模式的探索性调整.“一带一路”之所以出现,与全球经济地理变化、产业调整、全球秩序失效以及民族国家角色变化等时代趋势有关.时代趋势赋予了中欧新的合作空间.中欧“一带一路”合作同时体现了时代背景和中欧关系自身逻辑,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体现了较强的“中国规划”色彩;“互联互通”成主要抓手;展现国际秩序合作的可能性;呈现出“多速”和“多维”发展趋势.中欧双方未来在经济融合、构建国际秩序以及文明互鉴等方面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在考察当代中欧政治文化关系时,必须注意到蕴涵其中的一些深层次因素及其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化而发生的变化;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既会给中欧政治、文化、战略合作带来机遇,也可能会加重中欧在政治文化方面现有的或潜在的分歧和冲突;同时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扩展,中国与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关系中的积极或消极因素都更具扩散性,会影响到整个中欧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但一些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消极因素 也在不断涌现, 对中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其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历史发展阶段的差异 性。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对这种差异性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 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把握中 欧关系发展的大局, 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细致、全方位的对欧战略  相似文献   

17.
中欧关系在经历了建设性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演变后,如何进一步定位和确定发展方向成为当前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中国领导人关于中欧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基本论断,既是对当前中欧关系基本定位的总体肯定,同时也是对中欧关系的复杂性和中欧相互依存性同时上升这一现实的认知。中欧关系需要中欧双方更积极地以战略眼光探索加深合作的新机遇,并以更加成熟的方式应对共同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中欧关系的发展进程中,美国是影响中欧关系的最重要和关键的外部制约因素,是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参数和变数,这是在双边外交中中国和欧洲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欧盟的扩大和发展,欧洲对华外交也越来越独立,正确分析与预测美国因素在欧盟对华政策中的作用和变化,对中国发展对欧关系具有现实意义。中国应妥善地处理与欧洲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一方面必须加强对欧美关系的协调发展,争取在中美欧三边关系中既取得美国的理解,又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利用欧美之间的矛盾来发展和深化中欧关系。从这个视角出发来研究中欧关系未来可能的走势,具有较强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2012年7月以来,中国与欧盟围绕光伏贸易问题的争执逐步升温。至今年6月初,不少国际舆论甚至认为中欧之间出现激烈贸易战似乎难以避免。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宣布建立10周年之际,如何解读关于中欧关系的类似认知,对理解和判断今后中欧关系的发展走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简要回顾了中欧光伏之争的由来及其近期进展基础上,结合对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基本定位及其内涵的综合分析,认为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大势仍值得乐观期待。  相似文献   

20.
为了纪念中欧建交30周年,2005年5月17日由上海欧洲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主办的“中欧建交3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学术讨论会题目为:“中欧关系:过去、现在与将来”。来自上海欧洲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欧盟研究会、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华东师大欧洲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欧洲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室、华东理工大学欧洲研究所、同济大学欧盟研究所、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中欧工商学院中欧文苑等欧洲问题研究机构的学者就中欧关系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英国驻沪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