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去年,磐安县委、县政府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了“建设浙中生态经济区、打造中国休闲养生城”的战略决策,把“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来培育。实现磐安旅游产业全面提升、旅游市场全面升温、旅游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在“怎样更好地提供休闲养生度假旅游产品”上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2.
3.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1月31日,就在省两会刚刚闭幕之际,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南昌隆重举行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大会号召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大战略和龙头工程,只争朝夕,开拓创新,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谱写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崭新篇章。那么,到底什么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内涵、意义、目标、任务是什么?本刊在此为广大读者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孙照远  戚桂祥 《传承》2011,(2):39-41
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就在于创新,开辟出一条符合自己客观实际的发展道路。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在从井冈山精神中吸取原创动力,以科学发展观实践在赣鄱大地的伟大尝试来开启一个具有生态文明特征的新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赵学琴 《人民论坛》2014,(11):212-214
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原经济区居民生态文明知识匮乏,缺乏有效的教育渠道;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观念淡薄,缺乏对自我的道德约束等特点.根据这一现状,文章总结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创造性、高度责任感、既能标新立异又能团结合作的特点,并由此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江西省全面启动了十二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十二大生态经济工程是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以优化能源结构为基础,实施两核、两控、两网6大基础设施工程和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总投资超过3600亿元。  相似文献   

7.
王浩鸣 《政策》2008,(7):33-34
开发绿色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是贫困山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贫困山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生态富民目标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我们围绕英山绿色资源做文章,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特色经济,着力推进生态文明新村建设,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有效地把山区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个漫山新绿、清流如练、桑青茶翠、小楼掩映的秀美英山,正在大别山南麓崛起。  相似文献   

8.
魏国强 《群众》2017,(18):35-36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苏北地区要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1+3”功能区战略,并把宿迁作为生态经济区试点,强调要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这既进一步明晰了宿迁的发展定位,也为我们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难得机遇。当前,宿迁正围绕“江苏生态大公园”定位,全力推进“两聚一高”、落实“三项任务”,加快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刘超 《江西政报》2008,(12):38-39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一项事关江西发展大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笔者认为应注重把握好四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丁宪浩 《桂海论丛》2005,21(2):15-18
建设生态文明在本质上反映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化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现实手段,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途径。积极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必须努力推行绿色化发展战略:一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二要大力推进现有产业的绿色化改造,三要努力倡导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生态道德教育的首倡者.陈寿朋教授认为.走向这个绿色新文明.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仅仅靠外在的强制性法律法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整个国民心灵上构筑起一道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心灵屏障.使它们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因此.在生态形势严峻、国民生态道德普遍淡漠甚至缺失的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对全社会尤其是对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教育.。全民生态道德教育就是指引我们走向这个即将诞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新文明的路标。  相似文献   

12.
《江西政报》2008,(14):1-1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由五大江河水系构成,流域面积1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的97.2%,湖面面积最大时达5100平方公里,蓄水总量超过360亿立方;鄱阳湖入长江水量占长江总流量的15.5%,超过黄、海、淮的总水量;鄱阳湖也是世界著名的候鸟栖息地,其种类之多、数量之众、景观之美为内陆淡水湖所罕见。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7,(18):27-27
从行政区经济向功能区经济转变,从区域同质竞争向协同发展转变,江苏创造性提出“1+3”重点功能区战略构想,将带来区域发展布局的重构和经济地理版图的重塑。作为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淮生态经济区重在展现我省发展的生态价值、生态优势、生态竞争力,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江淮经济生态区覆盖淮安、宿迁两个设区市全域以及里下河地区的高邮、宝应、兴化、建湖、阜宁,是水网密集的地区,也是农业发达的地区。要把这方水土建成生活美好、令人向往的地方,涉及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发展格局的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4.
陈浩 《政策瞭望》2009,(2):37-39
泰顺是全省典型的集山区、边区、老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为一体的欠发达地区,又是浙南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2002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近年来,泰顺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上饶市位于江西东北部,辖12个县(市、区),总人口748万,是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五年,上饶民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国家发改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民政部、省政府共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协议》的要求,认真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切实加快民政民生保障、社区和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和双拥优抚保障“四个体系”建设,实现民政事业的发展全面融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西方社会思潮,是西方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生态社会主义始终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其理论建构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为方法论基础,从制度层面分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阐明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构想。生态社会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论述,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2月12日,中国国务院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成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07,(3):11-11
《国家工商总局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见》于2007年年初正式出台。据有关方面介绍,国家工商总局专门出台政策支持地区经济发展,这是第一次。《意见》的出台,对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对于推动海峡西岸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台湾同胞到闽投资,提供了更多方便。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我国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但我国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建设落后。我们认为欠发达地区的传统生产力亟需转型为新型生产力,而旅游在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三个维度的作用力充分说明了旅游生产力是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型有效生态生产力。具体分析中,从资源要素转化、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生态化及产品生态化四个方面探讨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陈新森 《今日浙江》2007,(18):22-22
加工一个竹衣夹只有三四厘钱,但积少成多,盘峰乡榉溪村的老年人足不出门每天能赚加工费15元左右;加工一只头花只有一二分钱,但玉山镇的农家妇女每天能赚加工费20~30元;编制一双手套只有三四角钱,但下岗后当起经纪人的周芳芳每年发放加工费达180多万元,带动了1000多名低收入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