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土入宪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法律意义 ,本文对国土入宪的必要性 ,国土入宪的具体内容、形式、程序、效力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权入宪的法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权进程新的里程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文明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人权入宪,使人权更加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入宪,自由有了九鼎之重;人权入宪,平等有了磐石般的保障;人权入宪,公正价值目标必然彰显。  相似文献   

3.
近70年来,世界变迁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各国的法治化发展,"法治入宪"成为其主要的制度象征。根据分析性的立场,"法治入宪"的判断应当以各国的宪法文本为准。据此,可以发现,世界各国近70年的"法治入宪",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演生出三波浪潮。每一波"法治入宪"浪潮,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一些特点,而且一波高过一波,从而在最近20多年内到达波峰。这一经历三波发展的全球性"法治入宪"浪潮,有其复杂的原因,需要建立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司法》2013,(1):4-4
现行宪法实施三十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值得充分肯定:一是现行宪法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列宁曾经科学地回答了“纸上的宪法”与“现实的宪法”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四次修改活动,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新出现的变化及时地写入宪法,包括“非公有制度经济人宪”、“市场经济入宪”、“依法治国入宪”和“人权入宪”。  相似文献   

5.
各国宪法对海洋入宪问题采用了“海域”和“海权”各自分立、结合并存等迥异的立法方式。海域立完模式又进而分为概括宣告式、地名罗列式、条约依据式等六类,“海权立宪模式”则又分为分层式、授权式、专列海洋资源式三类。海洋入宪时机集中选择在海洋权益纠纷高峰期。中国与邻国海权纠纷凸起,维护海权急需宪法依据,海洋入宪的时机已经成熟。宜采用“海域”与“海权”并存的方式,并以授权式规范为主实现海洋入宪。  相似文献   

6.
迁徙自由权在宪法文本中的缺失给我国的宪政文化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估迁徙自由权入宪的宪政意义。迁徙自由权重新入宪,可以促使公民社会的形成,为我国的宪政建设奠定相应的社会基础;并且有利于促进政府间的竞争,约束公权力的恣意,从而建立有限政府,两者的互洽则有助于我国宪政的稳步实现。  相似文献   

7.
环境权是环境法中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环境权入宪是未来宪法发展的国际趋势只有将环境权入宪并且建立程序性机制,才有可能保障公民环境权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公民环境权入宪及如何入宪是目前法学界争论的热点,文中认为公民环境权入宪是宪法发展及人权保护的必然趋势,公民环境权应当写入宪法这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9.
环境权是中国环境法学界二十余年来老生常谈却又纠缠不清的一个核心概念。如今环境权的讨论又进一步集中到环境权的入宪上。本文试图通过对宪法位阶上的环境权的理论上的梳理以及实践中的分析,反思导致环境权入宪应然意义上讨论的热火朝天与实然层面上操作的步履维艰的两重处境的缘由,并期望对环境权的准确定位及环境问题的真正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论公民请愿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志远 《法律科学》2004,22(4):31-38
请愿自由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广泛性、强制性、公共性及参与性是其基本特征。在现代社会 ,请愿权具有重要的宪政价值 ,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宪法和一些国际人权公约所确认。请愿自由入宪不仅对我国当前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有着特殊意义 ,而且还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为此 ,我国应当在宪法典中明确承认请愿权概念 ,并制定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