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崔永元 《各界》2011,(4):71-73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在虹桥机场与中国守军发生冲突后被射杀,日军随即以此为借口向上海增兵。8月12日,调集淞沪的日本军舰已达30余艘,海军及陆战队15000人。与此同时,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率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到上海杨树浦及虹口以北布防,战争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2.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给美国大平洋舰队以毁灭性的打击,日本同时向英美宣战。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料到,在中国黄土高坡的窑洞中,有一个中国人——毛泽东,正在发表他对世界局势惊人的预言。  相似文献   

3.
庚欣 《党政论坛》2010,(24):45-45
近来,日本外务大臣前原诚司在中日钓鱼岛风波中的过激言谈连连见诸报端。从渔船相撞后的“歇斯底里”论,到否认“搁置”说;从日美会谈发表内容有出入,到中日会谈曲解误会影响高层会晤,让人大跌眼镜,日本国内对其批评不断。这位“60后”的日本新生政治家,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学系,是日本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高坂正尧的高足。  相似文献   

4.
厉兵秣马 上海雄踞万里长江口,雄踞东海之滨,也是当时中国最大最繁华都市,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号称“东方纽约”.日本对上海觊觎己久,早在1936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的《对华作战计划》,就把上海作为攻击目标,为此日本海军专门组建了针对中国的第3舰队. 一·二八事变后,日军在上海杨树浦、虹桥一带驻兵三千多人,专设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在苏州河以北虹口地区构筑永久性工事.大批日本军舰在长江和黄浦江上游弋,炫耀武力,作为策应.相比之下,根据《淞沪停战协定》,中国军队撤出上海,仅仅留下上海市警察总队和江苏省保安部队两个团,大上海几乎成为不设防城市.  相似文献   

5.
步平 《党政论坛》2014,(10):62-63
1993年的“河野谈话”与1982年表态纠正日本历史教科书谬误的“宫泽谈话”、1995年反思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责任的“村山谈话”一起,并称为战后日本“三大历史谈话”。它们都是日本政治家在关键时期就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做出的正式表态,  相似文献   

6.
常夏译 《党政论坛》2013,(18):64-64
日本人喜欢美,特别钟情“物哀”之美。日本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本居宣长最早提出了“物哀”这个概念。他认为,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动至深的。“物哀”是从寂寞的心境中所诞生的悲剧之美,哀愁之美,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物哀”之情的诞生与日本的地理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日本列岛四面环海,四季变化富有规律,自古以来常年被雾霭覆盖,景色总是带着些许朦胧,给人们—种变幻无穷的印象。世界上少有国家能像日本这样,自然美景分布得如此密集。列岛上下,雪山、海滨、湖泊、溪流、  相似文献   

7.
冯驰 《学理论》2008,(20):F0004-F0004
特别关注 2008年7月,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35年,哈尔滨和日本新澙友好城市30年,“中日文化交流书法展”日本代表团一行来到哈尔滨三五文化中心成功举办了“中日书画名家交流笔会”。这次书画展,不仅让哈尔滨人看到了日本的书法艺术,也让日本友人看到了文化名城哈尔滨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八月十五日,是日本在二战中 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的“战 败纪念日”,日本称之为“终战纪念日”。历时55年的每年一度的“战败纪念日”,日本对待侵略历史、特别是对待战犯的态度,不仅在国内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与德国相比更有天壤之别。这种反差引起亚洲乃至世界有关国家的关注和警觉。 与往年一样,今年的 8月 15日,日本照例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其中东京武道馆和靖国神社的活动,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两种不同的景象。 在东京武道馆内,日本政府主持进行了“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日本战争遗族以及各界代表约 6300人出席。…  相似文献   

9.
日本不善于独创,在实现赶超 欧美国家的目标之后,失去 前进方向,因而把目光转向历史。但是由于它未能正确地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认真地反省错误,所以,种种动向显示,日本进入21世纪后,在政治上试图走回头路。 现任自由党党首小泽一郎1993年在其《日本改造计划》中提出,日本应成为“普通国家”,“理所当然地做被国际社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关于“普通国家”的含义,小泽一郎后来有这样的注脚:“普通国家这个词汇凝缩着国际社会,特别是先进国家走过的历史进程”。在他的心目中,所谓的“先进国家”当然是指英国、…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9,(52)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陆忠伟说:“日本是否算得上一极(polar)的命题,实际上是对一个国家战略力量的评估,这需要考察一些基本因素。概言之,它包括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文化魅力与军事实力。以前苏联为例,其之所以成为“两超之一”,因为苏是“十月革命”的故乡,文化辐射力较强,及拥有一支无远弗届的战略军事力量。80年代后期,鉴于当时日本经济咄咄逼人的上扬势头,不少观点认为,日本在西方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倾向中,将成为举足轻重的一“极”;再加上日本对本国文化的弘扬,以及导致日本经济“赶超”成功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1,(10):59-59
地震、海啸引发的核泄漏让日本福岛成为世人的关注之地。在此之前,人们提到福岛,大都会想到“超级英雄”奥特曼。奥特曼的作者圆谷英二出生在福岛县的须贺川,因此福岛也被称为奥特曼的故乡。福岛许多地方都有奥特曼的痕迹,自日本提倡观光立国政策以来,奥特曼更是成了福岛的金字招牌。幸好在这次灾难中,被称为“奥特曼主题乐园”的福岛机场并未像仙台机场那样损毁殆尽,日本人心中的“超人”也得以劫后余生了。  相似文献   

12.
日本防卫厅长官野吕田芳成3月3日在众议院安保委员会上公开扬言,日本可以对企图用导弹袭击日本的外国基地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并认为在宪法上为此作出解释是“可能的”,他说:“从法理说,即使在日本没有遭受实际损失的时候,日本也可以行使自卫权,攻击敌人的基地”。3月9日,日本首相小渊的副新闻秘书在东京对记者说,日本有权对威胁其安全的国家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日本军政官员这些先发制人的好战言论说明什么呢?显然这并非他们一时或偶然的“失言”。它反映了日本防务政策的重大变化,即从“专守防卫”朝着“主动进攻”转…  相似文献   

13.
张慧玉 《党政论坛》2009,(23):33-35
2009年9月,日本民主党执政后,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与中、韩领导人接触时多次提及东亚共同体的建设。日本官方也首次表示,“通过不断融合,在未来10到15年的时间里,我们可能可以实现这一梦想。”日本高调宣示的“东亚共同体”有无新意?用意何在?如此应对?这些问题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张健 《党政论坛》2013,(22):36-36
日本政治的右倾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日本战败投降以后,盟国对日本实施“单独占领”和“间接统治”。所谓“单独占领”,是指对日本实施的占领除初期有少数英联邦军队参与外,基本上由美军单独对日本实施。所谓“间接统治”,  相似文献   

15.
公共规制又称为规制,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一个重要方式。“规制”一词来源于英文“regulation”或“regulatory Constraint”,是日本经济学家苦心创造的译名。著名学者朱绍文在日本研究规制问题的专家植草益博士所著的《微观规制经济学》一书的译后记中对“规制”一词做了详尽的解释,他认为regulation或regulatory Constraint的含义是有规定的管理,或有法规条例的制约。如将其翻译成“管制”、“管理”、“规定”“调控”等都不符合原意。  相似文献   

16.
日本参议院最近继众议院之后通过了正式立法,把“日之丸”旗和《君之代》歌定为日本的国旗和国歌,从而使百余年来的日本国旗、国歌最终实现法制化。此举反映了日本政局日益右转的政治倾向,并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安和担心。人们知道,“日之丸”旗早在100多年前的明治时期被官方允许悬挂在商船和战船上,以用于表明船籍的标识。1870年大政官(相当于内阁)在《商船规则》中还详细规定了“日之丸”旗的尺寸等。后来,不仅在船舶上,而且在驻外使馆和通商港口所在地等处也悬挂“日之丸”旗。再说,《君之代》的曲子作于1880年,其歌词出自…  相似文献   

17.
王冲 《党政论坛》2014,(18):10-11
“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所谓“神”;指的是“神道”。不了解日本的神道,无法真正理解靖国神社的内涵。公元538年佛教传入日本后,日本兴起了神道意识。神道受到佛教、道教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其独特之处在于没有教主,没有经典,没有教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日本一直在积极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置。据说,日本人想当上常任理事国,有两大法宝:美国的支持以及日本的金钱。但是,这两大法宝并不足侍。美国的外交战略从来都是从实用出发的。在亚太地区,中日美三角关系中,美国对日本采取扶持和合作的政策,而对中国采取名为“接触”实则随时可能滑向“遏制”的政策,这当然自有它通盘的筹划。但是,考虑到日本重新走上政治大国乃至军事大国的种种迹象,考虑到日本势力的膨胀终将打破亚太地区相对平衡的局面,更考虑到美国人从日本的崛起中究竟捞得到捞不到什么好处,美国的态度是不是…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一面镜子──评“不战决议”之争唐天日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投降50周年。日本怎样看待二战中的侵略历史,要不要在国会通过一项“不战决议”,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进行反省?这个问题目前成为日本朝野争论的热点。日本执政的自民党、...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08,(4):33-33
1977年8月,福田康夫的父亲福田赳夫首相出访东南亚,在最后一站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表了题为《我国的东南亚政策》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首次阐述了“福田主义”的几大原则:日本不当军事大国;与东南亚各国建立“心心相印”的友好信赖关系:以对等、合作者的身份支援东南亚。这一讲话使日本以“和平国家”的形象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谅解和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