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耀邦同志的民主作风,凡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他鼓励人说话,动员人说话。他十分重视人们的不同意见,喜欢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问题,愿意与有见解也好无见解也好的人探讨问题、争论问题。这有利于丰富自己的见解,作出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2.
王春华 《党政论坛》2008,(19):64-64
所谓失语,指失去语言能力、不能说话的人。在此喻指某些干部,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大话、空话、套话盛行,废话连篇,乏味陈旧,致使听众听觉“疲劳”,昏昏欲睡。习近平同志对此有过很好的总结:“与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让群众信服呢?”  相似文献   

3.
有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由于不善于区分自信与骄傲,往往将他人的优缺点弄颠倒,造成自己工作的被动。实际上,自信与骄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的界限不能混淆。自信,是指相信自己的见解,是有胆有识的表现。把相信自己看作“骄傲”,这就错了。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又怎能让别人信任他呢?邓小平同志说过:“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  相似文献   

4.
对群众意见我们应认真听、广泛听。虽然群众的意见,水平有高低之分,性质有正确与错误的差别,但无论何种群众的意见,其动机多是好的,我们必须善待之。邓小平指出:“人民,不论工人也好,农民也好,知识分子也好,爱国民主人士也好,都是识大体、顾大局的,都是相信跟着党走是对的”。“这几年来,我们一些同志滥用了人民对党的信任,滥用了党的威信,群众是不满意的。但是,当我们犯这样的错误的时候,群众还是这样想:共产党不见了。当我们改正错误的时候,人民群众就说:共产党回来了。”(《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1页)因此,…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的亲属2月15日曾经给江泽民总书记并党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小平同志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于生死问题的看法向来达观。关于他的后事,近年来曾对我们多有交待。为了体现小平同志一生的追求和信念,完美地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根据他的嘱托,我们提出如下意见:……” 意见共5条。当读到其中第4条“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时,不禁使人肃然起敬。死后捐献遗体和器官,小平同志虽然并非第一人,但作为一代伟人,他带头这样做,令人万分激动。 小平同志说过一句朴素而又充满深情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生前,他为了追求真理,为了  相似文献   

6.
傅雷的脾气     
刘仰东 《各界》2008,(10):1
傅雷的朋友,不管性情如何,大多难逃和傅雷发生争执.傅雷和刘海粟、钱钟书等人都急过,甚至一度绝交.傅雷的朋友柯灵说:"作为可与倾谈的朋友,我和傅雷交游三十余年.但彼此观点不尽一致,其间还曾发生过剧烈的争执.40年代初,我和傅雷开始交往,冷不防就爆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冲突……50年代中期,由于对某些问题看法有分歧,我和他两次当面争论,争得不可开交,以致他的夫人梅馥在旁边坐立不安."当年和傅雷同船留学法国的洪永川说:"在我们谈话中碰到对某些事物有不同见解时,他几次激动起来,争得面红耳赤……"傅雷早年在大同大学时的同学雷垣(傅聪的钢琴开蒙老师)说:"他与我同室寄宿时,免不了争吵,他可以激动得把课本都扔在地上."……  相似文献   

7.
于继增  刘秀娟 《各界》2010,(8):10-11
共产党员不言后悔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使得风声日紧。此间张闻天曾就自己的发言提纲征求过田家英、胡乔木等人的意见,因此他们7月20日曾分别打电话给张闻天,婉转地透露“上面”有不同看法,劝他“有些问题就别讲了”。  相似文献   

8.
说话     
宋守文 《党政论坛》2009,(20):52-53
说话是一种基本生存形式,一种思想的表达,一种智慧的凝聚,它有意愿、结果、威力之别。 意愿:朋友的话出于真心,父母的话出干爱心,夫妻的话出于诚心,儿女的话出于关心,同志的话出于热心,不同人对你说话意愿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1,(13)
两年来,有关发展廉租屋的问题,出现过一些争论,碰到一些问题,值得对如何建立廉租屋体系作进一步思考。 ●关于廉租屋是否走“回头路”的争论。   一种意见是,按 23号文的规定,廉租屋仍要采取公房低租金的办法,这是一种必须的过渡措施。另一种意见是,按 23号文提出的房改指导思想,廉租屋应该走住房商品化的道路,不应走住房实物分配的回头路。 ●关于廉租屋性质的争论。   一种意见是,廉租屋属于社会保障为主的性质,是政府行为。因而,不宜提出单位建设廉租屋的要求。事实上,至今也没有单位出资新建廉租屋的。另一种意见是…  相似文献   

10.
徐同考,的的确确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他今年37岁。 他走进轻工部,作为新产品鉴定委员会成员之一,和著名的专家教授平起平坐,胸有成竹地谈吐着个人的见解、意见;他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受到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他带领中国农民塑料技术考察团东渡日本,和外国友人切磋技艺,交流经验。 这不仅意味着他享有着一般人所没有的殊荣,同样也显示着他不同寻常的才干。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接到徐俊同志家中电话,告诉我徐俊同志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已于今年3月20日清晨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4岁。记得今年春节前夕,听说徐俊同志得了癌症,我曾随同全国政研会副会长曾群同志去他家中探望。那时他已离开医院在家疗养,虽然形体消瘦,体重只有90斤,但说话底气还很足。谁料仅仅过了两三个月,却突然惊闻噩耗,令我悲痛不已。从1982年到1988年,徐俊同志先后担任国家经委基层政治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并被选为全国政研会第一、二、三、四届常务理事。在此期间,我也在政工办工作,开始担任综合组组长,…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给我们留下的三卷雄文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也展示了他关于写作的深刻见解与实践。在深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时候,同样有必要对他这方面的见解与实践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学习。邓小平一贯主张领导于部必须学习写作,把写作看成贯彻党的政策,实现领导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1950年5月16日的《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他就明确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需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  相似文献   

13.
爸爸真笨     
我一家六口人,我在一家大工厂当会计师,爱人是个小学教员,老母亲近90岁了,跟着我们过,三个孩子,二女一男,家庭和和睦睦的。可谁知道,1979年以后,孩子们先后长大,见识多了,意见也多了,家里便经常发生争论。 第一次争论发生在我家那个男孩高考落榜时。他好象道了天雷轰顶、伤心得不得了。后来改填中专,  相似文献   

14.
程路 《团结》2007,(1):56-57
今年56岁的民革党员薛正毅,是南京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的副所长,南京市政协委员。每当谈起他,有的人直竖大拇指,说他无愧于南京市首届“好市民”光荣称号,说他铁肩担道义,敢于为老百姓说话,放弃许多节假日和业余时间,深入街道和机关、企业,对社会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认真履行民主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研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也有的人直摇头,说他为人太固执、太较真。  相似文献   

15.
吴象 《瞭望》1998,(45)
我同陈大斌同志相识,是80年代初期在淮北农村,当时对农村改革争论颇多,莫衷一是,但是我们很谈得来,颇有一见如故之感。当然也因为他是新华社的,我早年也曾在新华社工作过,有一些共同的熟人,很容易彼此沟通。后来,他任《望》的总编辑,不时有文字上的交往,逐渐...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面对理论滞后的状况;面对教条主义的空谈习气;面对摆脱贫困、迅速树立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的急迫形势,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不搞无谓的争论。他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于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4页)这是邓小平同志集我党几十年历史经验之精华,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实践问题的一大创见,是对毛泽东“实践论”思想发展性地运用。这一思想对指导当前我国改…  相似文献   

17.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使得风声日紧。此间张闻天曾就自己的发言提纲征求过田家英、胡乔木等人的意见,因此他们7月20日曾分别打电话给张闻天,婉转地透露“上面”有不同看法,劝他“有些问题就别讲了”,张闻天的秘书也劝他还是不讲为好。但张闻天声称不能退缩,仍然坚持要讲,并在7月21日的华东组讲了3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18.
刘文文 《党政论坛》2013,(22):62-63
纽约房地产商威廉·哈芒卖出过超过2亿美元的房子。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推销员最大的禁忌,就是与客户争论。争论就是一种竞争,而任何人都不想在竞争中失败。”  相似文献   

19.
前年年初,在一次由统战部王兆国部长请我们民主党派领导同志们吃饭的餐桌上,他点名向经叔平和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征求我们的意见。他的问题是,当前有什么问题值得中央的重视,解决之良方安在?经先生是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他的意见当然比我的高明得多,这里就不说了,只从我当时所说的意见说起。我说,照我看来,数亿人的就业问题是个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公开发表自己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见解并提出意见,"意见的自由市场"渐渐成型,网络意见领袖应势而生。网络意见领袖在其信息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理性、非理性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相交织的状况并存。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呼应下,应该加强网络意见领袖的管理与引导,使之发挥其积极理性的一面,为构建和谐的网络文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