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宴轶事     
正国宴是国家的门面,既要讲究,又不能奢侈。国宴60多年来,变化很大,值得一说的事情不少。开国第一宴1949年10月1日晚7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后4小时,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开国第一宴,毛泽东主席由于临时有事未参加,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解放军高级将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国民党军队的起义将领,少数民族代表,还有工人、农民、解放军的代表共600多人出席了宴会。  相似文献   

2.
国宴轶事     
<正>国宴是国家的门面,既要讲究,又不能奢侈。国宴60多年来,变化很大,值得一说的事情不少,我曾是外交部礼宾司参赞,且听我慢慢道来。开国第一宴1949年10月1日晚7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后4小时,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开国第一宴,毛泽东主席由于临时有事未参加,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解放军高级将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国民党军队的起义将领,少数民族代表,还有工人、农民、解放军的代表共600多人出席了宴会。  相似文献   

3.
解密国宴     
《小康》2009,(6)
国宴一直以来都很神秘。"说起国宴,也没什么神秘的,只是规格高,礼仪性重而已。"国宴烹饪大师、钓鱼台国宾馆副总厨师长王洪发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国宴的菜,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地方菜系,以淮扬菜为主,经几代厨师的潜心整  相似文献   

4.
《诗经》宴飨诗中有几篇以周王宴飨族人的私宴为主要内容,它是在当时周王“收族”、“合族”的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收族”是周王以宗子身份联合其他小宗以加强宗族的凝聚力。“合族”是“收族”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宗子以饮食之礼亲近其他小宗和亲族。“亲亲”之意是这些诗的主旨。  相似文献   

5.
有介绍餐饮业的文章这样说“:满汉全席是清朝宫廷中的大宴”“,清末民初,老北京饭庄经营的酒席,是以铺张的‘满汉全席’为主。”查阅史料,并没有找到任何所谓清代宫廷“满汉全席”的记载。《清史稿·大宴仪》未见“满汉席”或“满汉全席”之说。清人笔记中也未见清宫廷内满汉席  相似文献   

6.
建国60年来,可谓国宴无数。国宴也随着时代的进程而越来越简约并与国际接轨,却始终保持着细致与精致并存、礼仪与文化并重的良好风范。开国第一宴1949年10月1日,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我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御厨     
《小康》2005,(10)
话说人生三大乐趣,为“用中国厨子,娶日本太太,住英国花园洋房”,更何况书里的厨子还是掌勺国宴的高手呢。这是一本侧面展示新中国外交事务的作品。掌勺国宴的老厨师口述的多篇小故事,不仅展示了中华美食文化和烹饪技法的最高境界,而且也记录了宴会上新中国与各国来宾的和平合作与斗智斗勇,掀开了新中国外交史上饶有趣味的内幕故事。作者萨苏曾与北京饭店贵宾楼的老厨师结为忘年交,亲耳听到老厨师们给老外做菜的很多段子。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萨苏以其古雅而富有民间智慧的行文写成了此书。《中国厨子》萨苏著同心出版社中国式御厨  相似文献   

8.
李哲夫 《台声》2001,(12):32-33
在我珍藏的相片中,有一张是1981年12月28日第一次全国台湾同胞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也就是那一年“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正式成立。当时我正好在天津南开大学为重建中国社会学第一班专业的学生讲课,结束后回到北京。晚上,当时台联的几位领导和一些知名的老台胞一起来到北京饭店看我,并告诉我“全国台联”成立了,得知这一消息的我激动地欢呼起来。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全国台联在此背景下成立,具体展开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台胞政策,在海内外包括台湾岛内扮演沟通的…  相似文献   

9.
去发宴     
蒙古族有一种特殊的习俗,那就是孩子出生之后一年之内不准剪发,直到一周岁时,父母要设宴邀请亲朋好友,由众人来给孩子剪发,此宴就是蒙古族的传统喜宴“去发宴”。此“剪发”与出家人的“去发”有着根本的区别,俗称它是“人生三宴”之首。“人生三宴”,即去发宴、婚宴和寿宴。在  相似文献   

10.
吴洪 《两岸关系》2020,(2):46-47
煮沸的高汤,放上少许葱花、油,放入剥好壳的鸭蛋,加上蒸熟的肉燕,中间点缀蔬果雕刻而成的“囍”字,一道福州婚宴中的名菜“太平宴”便做成了。这道“太平宴”是马祖餐饮业交流协会大厨带来的参赛作品。2019年12月11日,闽台婚庆产业峰会暨第一届两岸婚宴大赛(品鉴会)在福州举办。  相似文献   

11.
荐书     
《创造》2009,(10):99-99
《东方红太阳升》:老书刊上的“开国大典” 为纪念新中国诞生60周年,本书搜集借鉴了近百种开国老书刊,以此为引导追溯了新中国开国的一些世象往事。书中涵盖开国会刊、开国画页、开国文献、开国会议资料、开国杂志、开国丰碑……共10章50节,回眸最精彩的老书刊,把新中国的“开国盛典”重新拉到我们的眼前。  相似文献   

12.
晓沙 《台声》2009,(2):70-73
黄袍加身后取得政权的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实现了文人治国的理念。北宋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分裂局面的结束。北宋年间,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北宋的都城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  相似文献   

13.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在我国古已有之。著名的事例如下:一、东汉光武帝时期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25—57年)时,一扫西汉末年政治腐败、冗员过滥的旧习,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其主要措施就是以撤并县级机构为主,兼及裁减中央机构的多余人员。(一)大刀阔斧撤县四百余个“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种,最早始于春秋时期,当时设置在边地。春秋后期,各国才把县制推行到内地。到西汉平帝(1—5年在位),共有县1587个,这个数字包括称之为“国”的列侯所食县,称之为“邑”的皇太后、太后、公主所食县,称之为“道”的少…  相似文献   

14.
我曾在日本东京观赏正宗的“日本茶道”。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身着和服的茶女,手捧典雅的茶具,以舞蹈般的表演仪礼,向客人敬茶、献茶,真的让人感到这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据介绍,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杭州余杭区径山寺的“茶宴”,唐时由去日本留学的和尚传入,经过近千年的演化,始成今天的日本茶道。当时我想,我们杭州的龙井茶,是茶中的极品,中外闻名,何不发掘“茶宴”这一文化资源,创编“龙井茶道”,以弘扬我国古老悠久的茶文化呢!如今,这一愿望在位于西湖风篁岭上的龙井山园“茶文化村”里实现了。该园地处满觉陇和龙井之间,发掘龙井茶产地的…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五七年四月十六日晚间,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酒会,欢迎前来我国访问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同志。当时应邀出席作客的人员中有一九五五年三月从海外归来  相似文献   

16.
姓氏节日     
侗族南部地区,既供奉共同的女始祖神“萨岁”,又普遍奉祀各自姓氏的祖先神。在广西的三江、龙胜,贵州的从江、黎平,湖南的通道一带,盛行这种姓氏节日。如,杨姓过“杨节”;吴、胡姓氏过“戌节”;罗姓过“未节”等等。各姓氏过节的时间都不相同,但都以祭祖为主。饭前饭后均以腌鱼和糯米饭条祀祖宗,席间也以鱼为主。过姓氏节时,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同过此节。亲戚朋友可以前往祝贺,主人设佳宴款待客人。  相似文献   

17.
2月10日,“人间清味最是淮安”--佛光山淮扬美食文化月活动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台办和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淮安市台办和淮扬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协办,自1月20日开幕起,历时22天;活动恰逢新春佳节,全球多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主办方克服种种闲难,借助一道道精致优雅的淮扬美食,向广大台湾民众全面呈现了淮扬菜的精髓活动彰显了淮安作为淮扬菜之乡的魅力,有力提升了淮扬菜文化在宝岛台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刘扬 《时事报告》2004,(4):27-29
人类经历了从“钻木取火”到以薪柴为主的第一代能源时代。煤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从以“生物质”为主的能源时代,进入到以“化石燃料”煤为主的第二代能源时代。而石油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的能源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迈入第三代能源时代且持续至今。据对地球石油储量的估算,到21世纪后期,石油将面临枯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扬州菜源于古城扬州。扬州位于长江下游与大运河交汇之处,与江苏省会南京毗邻。这个地区湖泊、水网纵横,是个鱼米之乡,人们讲究饮食之道。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扬州菜就有“天下之至美”之誉。古代扬州又有“维扬”和“淮南”的别名,故扬州菜又叫维扬菜或淮扬菜,简称扬菜。作为菜系,淮扬菜复盖长江下游的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和江西、湖北、福建的一部分地区。它与华南珠江  相似文献   

20.
长统 《中州统战》2003,(10):41-42
2003年9月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大厅里端坐着一位位面带喜色、身着白色厨师服、头戴高高厨师帽的厨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祖籍河南省长垣县。这些分布于全国各地、长年累月在灶前厨间忙碌的大厨们,怎么会聚在一起呢?因为这天是个特殊的日子,那就是他们的祖籍地———河南长垣县获得了“中国厨师之乡”的殊荣,这在全国是第一家,也是惟一的一家!当长垣县委书记刘森从中国烹饪协会名誉会长孙孚凌手中接过“中国厨师之乡”的牌匾时,大厅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来自全国各大媒体的记者纷纷端起摄像机、照相机,把这短暂的一刻变成永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